1) Earthquake swarm of Daixian
代县震群
2) Yingxian earthquake swarm
应县震群
1.
And also, these earthquake swarms except the Yingxian earthquake swarm had low b values, which probably reflected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of the Ms 6 2 Zhangbei ear.
另外 ,这几次震群除应县震群外 ,b值均较低 ,可能是张北 6 2级地震在孕育过程中应力集中的反映。
3) Daixian County
代县
1.
The Occurrence Horizon an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of Rutile Ores in Nianzigou-Yangtingsi Area in Daixian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山西代县碾子沟—羊廷寺一带金红石矿赋存层位及成矿规律
2.
Talking about How to Make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Land for Construction——Taking the Compilation of Daixian County s Overall Plan of Land Utilization as the Example;
浅谈如何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以编制“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
3.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mote Dynamic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Land Utilization of Daixian County;
代县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
4) Luanxian earthquake
滦县地震
5) Fanxian earthquake
范县地震
1.
Through analysis to the gravity anomalies in Hebei and Henan measuring network before and after Fanxian earthquake we found: earthquakes occur in the increasing course of gravity field,and the values at each site have synchrony both in time and magnitude.
分析研究范县地震前后豫鲁测网的重力场与点值变化特征后发现:地震发生在重力场上升过程中,且地震震中位于重力等值线负值区到正值区的过渡带上,重力点值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而震后重力场的下降有可能是新的异常。
6) Minxian
岷县地震
补充资料:磁县北朝墓群
中国东魏北齐时期(534~577)的皇族陵墓及其陪葬墓。位于河北省磁县东南部,在南北15公里,东西12公里,已发现墓葬 123座。陵墓区的东南方即东魏北齐的都域──邺城遗址。宋代以来误认为这批墓葬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直到清代末年出土了一些墓志,始确定为东魏北齐时期的墓葬。这些墓志的志文收录在《邺下冢墓遗文》、《满洲金石志别录》等书中。志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磁县文物管理所、开封市博物馆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省、地、县文物机构对墓群作过多次调查和发掘。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磁县文物管理所又共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坟丘均为夯筑,多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夷为平地。保存较好的有前港村南的35号墓葬,俗称天子冢。现存坟丘平面略呈圆形,东西121.5米,南北118米,高21米。墓顶长宽为43米左右。坟丘四周原有夯土围墙,南面有大片建筑基址,应是寝殿之类的建筑。有人推测此冢可能是东魏孝靖帝的陵墓。大冢营村西 1号墓葬,现存坟丘南北79米,东西77米,高24.6米,据茹茹公主墓志记载,当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陵墓。另有两处墓葬尚存墓碑,一为刘庄东的44号墓,碑额篆书"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墓主为高欢之孙高肃;一为东小屋村东北80号墓,碑额篆书"魏乕乭乿黄钺乨乗宜阳王碑",墓主为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之兄宜阳王元景植。有的墓尚存有石刻人像、石羊等,如湾漳村106号墓南有一石刻人像,高约3米;滏阳村西30号墓坟丘南有两尊石羊;双庙村西南75号墓附近有一尊石羊。
现已发掘墓葬10余座,其中著名的有北齐文昭王高润墓、茹茹公主墓和湾漳村106号墓。三墓均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甬道、墓室为砖结构。墓室为单室,平面呈方形, 四壁作弧状外凸,棺床设在一侧,有的顶呈四角攒尖式。墓道、甬道、墓室壁画均用白灰涂抹,上绘彩色壁画。湾漳村墓墓道壁画保存较好,面积达300余平方米,最高处高8.5米,气势宏伟,笔法细腻,生动逼真。所绘主要内容是仪仗出行队伍,两壁绘有如真人大小人物100余人,这在中国壁画史上是空前的。茹茹公主墓和湾漳村墓的墓道斜坡路面绘花草、图案,边用墨线勾勒,中填红色;湾漳村墓墓道路面彩画面积达 100余平方米,犹如巨幅地毯。已发掘的几座墓因墓室长期遭水浸泡, 壁画遭受剥蚀, 残损比较严重。墓道壁画保存较好。壁画以墨线勾勒,然后填朱、青、黄、紫等色。墓顶绘天象图。壁画绘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出行仪仗等场面,布局严谨,人像比例准确,画面壮阔,敷彩艳丽。
随葬品有陶俑、陶制禽畜、陶制模型、镇墓兽、陶瓷器、墓志等。高润墓出土的青瓷碗与当地贾壁村窑生产的青瓷碗相似,并发现护胎釉青瓷碗,对于研究北方青瓷和护胎釉的出现均有重要价值。茹茹公主墓出土的拜占廷金币,为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魏皇室元氏、北齐皇室高氏的陵墓区应有各自的区域,从已发掘的10余座墓来看,东魏皇室的陵区似偏于西南部,北齐皇室陵区似偏于东北部,具体的区域尚需进一步确定。
磁县文物管理所负责北朝墓群的保护管理工作,对古墓进行了编号、建档,树立保护标志,建立群众性保护组织,修缮了兰陵忠武王墓碑亭,采取了禁止挖取墓冢封土的措施等。
墓葬坟丘均为夯筑,多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夷为平地。保存较好的有前港村南的35号墓葬,俗称天子冢。现存坟丘平面略呈圆形,东西121.5米,南北118米,高21米。墓顶长宽为43米左右。坟丘四周原有夯土围墙,南面有大片建筑基址,应是寝殿之类的建筑。有人推测此冢可能是东魏孝靖帝的陵墓。大冢营村西 1号墓葬,现存坟丘南北79米,东西77米,高24.6米,据茹茹公主墓志记载,当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陵墓。另有两处墓葬尚存墓碑,一为刘庄东的44号墓,碑额篆书"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墓主为高欢之孙高肃;一为东小屋村东北80号墓,碑额篆书"魏乕乭乿黄钺乨乗宜阳王碑",墓主为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之兄宜阳王元景植。有的墓尚存有石刻人像、石羊等,如湾漳村106号墓南有一石刻人像,高约3米;滏阳村西30号墓坟丘南有两尊石羊;双庙村西南75号墓附近有一尊石羊。
现已发掘墓葬10余座,其中著名的有北齐文昭王高润墓、茹茹公主墓和湾漳村106号墓。三墓均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甬道、墓室为砖结构。墓室为单室,平面呈方形, 四壁作弧状外凸,棺床设在一侧,有的顶呈四角攒尖式。墓道、甬道、墓室壁画均用白灰涂抹,上绘彩色壁画。湾漳村墓墓道壁画保存较好,面积达300余平方米,最高处高8.5米,气势宏伟,笔法细腻,生动逼真。所绘主要内容是仪仗出行队伍,两壁绘有如真人大小人物100余人,这在中国壁画史上是空前的。茹茹公主墓和湾漳村墓的墓道斜坡路面绘花草、图案,边用墨线勾勒,中填红色;湾漳村墓墓道路面彩画面积达 100余平方米,犹如巨幅地毯。已发掘的几座墓因墓室长期遭水浸泡, 壁画遭受剥蚀, 残损比较严重。墓道壁画保存较好。壁画以墨线勾勒,然后填朱、青、黄、紫等色。墓顶绘天象图。壁画绘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出行仪仗等场面,布局严谨,人像比例准确,画面壮阔,敷彩艳丽。
随葬品有陶俑、陶制禽畜、陶制模型、镇墓兽、陶瓷器、墓志等。高润墓出土的青瓷碗与当地贾壁村窑生产的青瓷碗相似,并发现护胎釉青瓷碗,对于研究北方青瓷和护胎釉的出现均有重要价值。茹茹公主墓出土的拜占廷金币,为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魏皇室元氏、北齐皇室高氏的陵墓区应有各自的区域,从已发掘的10余座墓来看,东魏皇室的陵区似偏于西南部,北齐皇室陵区似偏于东北部,具体的区域尚需进一步确定。
磁县文物管理所负责北朝墓群的保护管理工作,对古墓进行了编号、建档,树立保护标志,建立群众性保护组织,修缮了兰陵忠武王墓碑亭,采取了禁止挖取墓冢封土的措施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