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eiming Temple Spring
雷鸣寺泉
1.
Calculating the Leiming Temple Spring-water Resources through Solving the Contradictory Equations with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以数值分析法求解矛盾方程组计算雷鸣寺泉水资源量
3) Hotspring Temple
温泉寺
1.
The History of Such Temple Gardens as Hotspring Temple in Chonqing;
重庆温泉寺及其寺庙园林史略
4) Shenquans
神泉寺
1.
Shenquansi Palaeolithic site is located at 200m east of Shenquansi Village, Yanggao county, Shanxi Province.
神泉寺遗址的石制品主要为小型石器 ;打片以锤击法为主 ,偶尔使用砸击法 ;石核中有修理台面的标本 ;石器类型简单 ,以刮削器为主 ,尖状器很少。
5) spa temple
温泉寺庙
1.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Chongqing spa tourism has the spring source,the spa temples,the hot springs to the sideline,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pa tourism legends and so on.
重庆温泉旅游的基本构件有泉源、温泉寺庙、温泉地的边线、历史背景与温泉传说故事等。
6) Yuquan Temple
玉泉寺
1.
A Temple as the Birthplace of Two Buddhism Sects——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Hubei Dangyang Yuquan Temple in Chinese Buddhism History;
一寺而兼两祖庭——论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补充资料:玉泉寺及铁塔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在湖北省当阳县城西南15公里的堆蓝山(又名覆船山)山麓。据《玉泉志》载,寺创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唐宋之间迭经修葺扩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面东。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禅堂、斋舍数百间。寺外有铁塔一座,寺内尚有隋大业十一年(615)铸造的重达1.5吨的铁镬和元代的铁钟、铁釜等附属文物。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廊。通面阔40.26米,通进深 28.16米(均包括廊间),连台明在内面积为1253 平方米,通高 21米多。单层重檐歇山筒板布瓦顶,外观庄严凝重。大殿平面的柱网排列整齐,共用柱72根,金柱、檐柱和廊柱各24根,全部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金柱直径65~67厘米,长 10.88米。大殿上下檐及殿身内槽,均施用斗栱,计有 9种共 154攒。梁架结构下架为抬梁式,其上架的九步脊檩、金檩等全部由置于承重梁上的童柱直接支承,各童柱之间串以扁枋,系穿逗式。这种抬梁和穿逗共用的结构在实物中并不多见。大殿两山及前后檐的尽间砌筑砖墙。前后檐明、次、梢间均装六抹头正方格眼格门 6扇。金柱所形成的内外槽斗栱之上共装方形大天花板91块,上绘行龙、莲荷等图案。
关于大殿建造年代没有明确记载,80年代大修中在一块磉墩石的底面发现有元至元的题刻;上檐斗栱的下昂做法虽反映了宋元的特点,但风格上却是明以后的;根据碳14 的测定,柱、梁、槛框的年代均在 500 年上下,只有廊柱的年代为 275±80年。因此,大殿的建造年代应在明初,而周围廊则是崇祯十五年(1642)修葺时添建的。
铁塔全称"如来舍利宝塔",全部由铁铸成,矗立在寺前方的丘台上。铸造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铁塔造型通体仿木结构,楼阁式,八角十三层。全塔由41块预铸好的构件分层叠垒而成,总重量7.6万斤。总高18米多。外观峻秀挺拔。塔底部为满镌海浪纹的基座,其上为须弥座,各角铸金刚力士,束腰每面镌一坐佛,上枋每面镌二龙戏珠。塔身每面铸出柱额等构件,其四正面的奇数层和四斜面的偶数层,正中均劈券门,自底层至顶层均有明显的收杀。2层以上施平座及勾栏。各层檐部及平座均施斗栱;各层檐部下有椽飞,上有勾滴,檐角处伸出似套兽的长颈龙首。各层塔身每一面都镌有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或镌二弟子或二菩萨。斗栱的栱眼壁及阑额上槛之间满镌小坐佛,故有"千佛塔"之称。所有佛像等的铸造工艺虽然显得比较粗犷,但其形象却生动传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文物保管所,70~80年代先后对大殿蛀空的58根木柱进行了化学材料灌注加固;进而又彻底翻修。1984年划归宗教部门管理使用后,重塑了3尊大佛及十八罗汉。铁塔第7层以上向东北方向倾斜,部分构件残损,急待修整。
寺院面东。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禅堂、斋舍数百间。寺外有铁塔一座,寺内尚有隋大业十一年(615)铸造的重达1.5吨的铁镬和元代的铁钟、铁釜等附属文物。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廊。通面阔40.26米,通进深 28.16米(均包括廊间),连台明在内面积为1253 平方米,通高 21米多。单层重檐歇山筒板布瓦顶,外观庄严凝重。大殿平面的柱网排列整齐,共用柱72根,金柱、檐柱和廊柱各24根,全部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金柱直径65~67厘米,长 10.88米。大殿上下檐及殿身内槽,均施用斗栱,计有 9种共 154攒。梁架结构下架为抬梁式,其上架的九步脊檩、金檩等全部由置于承重梁上的童柱直接支承,各童柱之间串以扁枋,系穿逗式。这种抬梁和穿逗共用的结构在实物中并不多见。大殿两山及前后檐的尽间砌筑砖墙。前后檐明、次、梢间均装六抹头正方格眼格门 6扇。金柱所形成的内外槽斗栱之上共装方形大天花板91块,上绘行龙、莲荷等图案。
关于大殿建造年代没有明确记载,80年代大修中在一块磉墩石的底面发现有元至元的题刻;上檐斗栱的下昂做法虽反映了宋元的特点,但风格上却是明以后的;根据碳14 的测定,柱、梁、槛框的年代均在 500 年上下,只有廊柱的年代为 275±80年。因此,大殿的建造年代应在明初,而周围廊则是崇祯十五年(1642)修葺时添建的。
铁塔全称"如来舍利宝塔",全部由铁铸成,矗立在寺前方的丘台上。铸造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铁塔造型通体仿木结构,楼阁式,八角十三层。全塔由41块预铸好的构件分层叠垒而成,总重量7.6万斤。总高18米多。外观峻秀挺拔。塔底部为满镌海浪纹的基座,其上为须弥座,各角铸金刚力士,束腰每面镌一坐佛,上枋每面镌二龙戏珠。塔身每面铸出柱额等构件,其四正面的奇数层和四斜面的偶数层,正中均劈券门,自底层至顶层均有明显的收杀。2层以上施平座及勾栏。各层檐部及平座均施斗栱;各层檐部下有椽飞,上有勾滴,檐角处伸出似套兽的长颈龙首。各层塔身每一面都镌有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或镌二弟子或二菩萨。斗栱的栱眼壁及阑额上槛之间满镌小坐佛,故有"千佛塔"之称。所有佛像等的铸造工艺虽然显得比较粗犷,但其形象却生动传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文物保管所,70~80年代先后对大殿蛀空的58根木柱进行了化学材料灌注加固;进而又彻底翻修。1984年划归宗教部门管理使用后,重塑了3尊大佛及十八罗汉。铁塔第7层以上向东北方向倾斜,部分构件残损,急待修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