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ridional circulation
经圈环流
1.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Hadley center Global sea-surfacetemperature (SST), and rainfall data at 160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79 through to 2006, we haveinvestigated the meridional circulation (MC) changes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s.
1b,及国家气候中心整编160站降水,采用EOF、相关、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年际变化、环流异常与海温及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异常的关系、与印度夏季风经圈环流的差异以及大气对印度洋偶极子(IOD)型热力强迫的响应。
3) subtropical cell
副热带经圈环流
1.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cell involves the subtropical subduction and equatorial upwelling.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是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上层海洋进行热交换的桥梁,其变化可以影响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之间的热结构,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4) mean meridional circulation
平均经圈环流
1.
It isfound that,separated from the mean meridional circulation of the model atmosphere in the ElNino year can be an anomalous circulation in close relation to the El Nin-type SST anomaly,which gives rise to the lagging transition of the average Hadley circul.
以IAP2-LGCM为例,给出垂直低分辨率GCM模式大气平均经圈环流质量流函数的一个计算方案。
2.
Influences of Angular Momentum Conserva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Mean Meridional Circulation;
平均经圈环流作为大气环流成员之一,在平衡大气角动量在近地表的制造和消耗,以及角动量在自由大气中的输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 drought meridional cell
干旱经圈环流
补充资料: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发起和组织的一项重大国际科学计划。又称全球变化研究计划。英文缩写IGBP。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1984年国际地学界提出了开展广泛合作,进行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研究,以揭开科学奥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1988年ICSU正式提出计划大纲,并组成了IGBP科学委员会。这项计划的科学目标是描述和理解控制全球系统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描述和理解发生在该系统中支持生命的独特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上述基本过程及其变化的影响。研究重点集中在充分反映3个基本过程和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界面上,预测数十年至数百年对生物圈影响最大、对人类活动最敏感的重大全球变化问题。已形成近10个科学研究核心项目,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学科、跨学科的计划。参加这一计划的有40多个国家。中国于1983年起参与酝酿和讨论,1988年成立了国家委员会。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