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strophysics and Atmosphere Factor
宇宙和大气因素
2) cosmic factor
宇宙因素
3) cosmogenic nuclide
宇宙成因核素
1.
Using in situ produced cosmogenic nuclides 10Be and 26Al we have dated high lacustrine shorelines around the Cuochuolong Lake: The exposure ages are 3.
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确定了藏南错戳龙的高湖面阶地的形成时间为3。
2.
We have measured average erosion rates, using cosmogenic nuclide 10Be and 26Al dating technique, in northwest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Tibet.
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对西昆仑和可可西里北部地表基岩的剥蚀速率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是:西昆仑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2m/Ma,可可西里北部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
3.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smogenic nuclide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ir quantific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cosmogenic nuclides in the earth sciences in recent years.
随着加速器质谱的出现 ,宇宙成因核素展示了其在地球科学中的生命力。
5) cosmogenic nuclides
宇宙成因核素
1.
Estimation of exposure time and erosion rate as well as thickness of erosion surface using cosmogenic nuclides ~(10)Be and ~(26)Al;
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估算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及剥蚀速率和剥蚀厚度
2.
The reactions producing cosmogenic nuclides mainly involve spallation,capture of neutrons and muon reaction.
宇宙成因核素地表暴露测年方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
6) cosmogenic nuclide 10Be
宇宙成因核素10Be
1.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cosmogenic nuclides method,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production rate of cosmogenic nuclide 10Be.
随着宇宙成因核素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大气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及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也在地貌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成果。
补充资料:宇宙线大气效应
大气参数的改变对宇宙线强度的影响,又称宇宙线气象效应。
宇宙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由于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宇宙线的强度随高度发生变化(如图)。在50公里以上,宇宙线强度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50公里以上的大气对宇宙线强度影响不大。这部分粒子包括初级宇宙线和它与大气相互作用反射出来的"反照粒子"。在50公里以下,地球大气对宇宙线的影响增强,产生出大量次级粒子。随着大气密度的增加,次级粒子越来越多,宇宙线强度很快增大,至19公里附近形成极大值。随后,由于大气对粒子的吸收,强度又随大气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影响地面宇宙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压力和大气温度。当大气压力和大气温度变动时,大气密度和等压面的高度也相应变动,因而次级粒子产生层的高度和粒子的吸收情况也跟着变化,影响到达地面的粒子强度。要从地面宇宙线强度记录求出初级宇宙线强度的变化,必须对大气因素进行改正。例如对于μ介子望远镜来说,由于介子是不稳定粒子,因此大气效应改正应该包括气压、π介子产生层(气压为 104帕)的高度和μ介子产生层(气压为104~2×104帕)的温度变化这 3项改正。而对于中子堆来说,由于中子比较稳定,温度系数非常小,只须考虑气压改正。
此外,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电离,会影响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及大气电导率,从而影响大气电场和电流,甚至也可能对天气过程产生影响。
宇宙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由于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宇宙线的强度随高度发生变化(如图)。在50公里以上,宇宙线强度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50公里以上的大气对宇宙线强度影响不大。这部分粒子包括初级宇宙线和它与大气相互作用反射出来的"反照粒子"。在50公里以下,地球大气对宇宙线的影响增强,产生出大量次级粒子。随着大气密度的增加,次级粒子越来越多,宇宙线强度很快增大,至19公里附近形成极大值。随后,由于大气对粒子的吸收,强度又随大气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影响地面宇宙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压力和大气温度。当大气压力和大气温度变动时,大气密度和等压面的高度也相应变动,因而次级粒子产生层的高度和粒子的吸收情况也跟着变化,影响到达地面的粒子强度。要从地面宇宙线强度记录求出初级宇宙线强度的变化,必须对大气因素进行改正。例如对于μ介子望远镜来说,由于介子是不稳定粒子,因此大气效应改正应该包括气压、π介子产生层(气压为 104帕)的高度和μ介子产生层(气压为104~2×104帕)的温度变化这 3项改正。而对于中子堆来说,由于中子比较稳定,温度系数非常小,只须考虑气压改正。
此外,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电离,会影响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及大气电导率,从而影响大气电场和电流,甚至也可能对天气过程产生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