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ity plan and development
城市规划与发展
4)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旅游规划与发展
1.
The author summarizes four different models of resident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综合国内外居民参与研究的成就,本文提出了传统型、行政主导型、居民政府共同参与型和居民全过程主导参与型等4种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模式。
6)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Planning
参与式发展规划
补充资料: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
我国古城的规划形制,据周礼《考工记·匠人》的记载是有一定模式的。其特点是“面朝后市”,体现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宗教思想。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大家知道,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这就要求形制上的突破,即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从而完成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进步。“街巷制”模式一直沿袭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今天已处在一个必须进行观念演变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职能、结构、机制)规划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如(1)中心城市职能多重化;(2)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流动化;(3)规划标准的多层次化;(4)空间结构的扩大展化与复合化;(5)城市发展机制的多元化;(6)规划方法的改革及规划管理的强化。以国都北京城建发展为例:北京是一个有着手3040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根据考古资料,商周时期北京开始建城,其后均为各王朝在北方的重要都邑。除位于房山区琉璃河的古城遗址确定为商周城址外,其它金代以前古城都经过后世沿用改造,极少发现完整的城址。从明末清初欧洲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清康熙、乾隆时宫廷吸收西方科学艺术,至19世纪叶以后随着军事政治风云而大量涌入西方文化,北京一直处于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的矛盾中心。北京的近代建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的某些重要方面。
为了突出近代建筑新鲜的、独特的个性,可大体上划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20世纪以前,西古建筑传入北京有:①基督教堂建筑;②乾隆时期欧式建筑;③清末宫廷洋风建筑;(2)20世纪初至20年代前,北京近代建筑形成有:①皇都禁地开放,现代市政建设开展;②近代风貌新区形式;③新式衙署及宫内事业建筑兴起;(3)20世纪至30年代:北京近代建筑走向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一批受过专门教育的建筑师成为设计、研究的主持者,出现了一批成熟的建筑创作作品。建筑是物质和精神、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精神的、艺术的方面无疑是属于文化现象,因此,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观察,北京近代建筑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即急速变化的物质机能;新旧交融的典章风格;潜在稳定的民族心态。无疑这种机能、风格和心态对学习、借鉴、思考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有着历史意义。
我国古城的规划形制,据周礼《考工记·匠人》的记载是有一定模式的。其特点是“面朝后市”,体现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宗教思想。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大家知道,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这就要求形制上的突破,即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从而完成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进步。“街巷制”模式一直沿袭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今天已处在一个必须进行观念演变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职能、结构、机制)规划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如(1)中心城市职能多重化;(2)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流动化;(3)规划标准的多层次化;(4)空间结构的扩大展化与复合化;(5)城市发展机制的多元化;(6)规划方法的改革及规划管理的强化。以国都北京城建发展为例:北京是一个有着手3040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根据考古资料,商周时期北京开始建城,其后均为各王朝在北方的重要都邑。除位于房山区琉璃河的古城遗址确定为商周城址外,其它金代以前古城都经过后世沿用改造,极少发现完整的城址。从明末清初欧洲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清康熙、乾隆时宫廷吸收西方科学艺术,至19世纪叶以后随着军事政治风云而大量涌入西方文化,北京一直处于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的矛盾中心。北京的近代建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的某些重要方面。
为了突出近代建筑新鲜的、独特的个性,可大体上划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20世纪以前,西古建筑传入北京有:①基督教堂建筑;②乾隆时期欧式建筑;③清末宫廷洋风建筑;(2)20世纪初至20年代前,北京近代建筑形成有:①皇都禁地开放,现代市政建设开展;②近代风貌新区形式;③新式衙署及宫内事业建筑兴起;(3)20世纪至30年代:北京近代建筑走向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一批受过专门教育的建筑师成为设计、研究的主持者,出现了一批成熟的建筑创作作品。建筑是物质和精神、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精神的、艺术的方面无疑是属于文化现象,因此,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观察,北京近代建筑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即急速变化的物质机能;新旧交融的典章风格;潜在稳定的民族心态。无疑这种机能、风格和心态对学习、借鉴、思考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有着历史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