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houshan stone from Gaoshan
高山寿山石
1.
Based on such analytical means as chemical analysis,XRD,IR,SEM and TG-DTA,the author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main mineral of Shoushan stone from Gaoshan district.
应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热重等分析手段对高山寿山石进行了主矿物的研究。
2) Shoushan stone
寿山石
1.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Shoushan Stone in Jialiangshan, Fujian Province;
福建加良山寿山石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2.
The Shoushan stone is one of the famous craft carving stones in China and the clarity is one of the decisive factors in the value appraise.
寿山石是我国著名的图章石之一,其价值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透明度。
4) Together With Shou-Shan Stone by Lot and Luck
寿山石缘
5) Shoushan stone culture
寿山石文化
补充资料:寿山石雕
以中国福建寿山出产的寿山石为主要原料雕刻而成的石雕。
沿革 南朝时,寿山石就开始作为雕刻工艺品的原料。唐代,福州寺院的僧侣们用当地的寿山石刻制佛像、香炉、念珠等,馈赠四方游客,致使寿山石雕流传各地。宋代,官府在福州大规模开采寿山石,雕制石俑,作为官员、贵族的殉葬品。宋代寿山石俑分人物、动物两类,其中人物包括文俑、武俑、女俑和老人俑等,都以菱形石料雕成,规格比较统一;动物有龙、凤、龟、蛇、鸡、马、羊、猪等,多用扁形石料雕成,大小不一,手法写实,生动多姿。元、明时期,盛行用寿山石刻制印章。匠师们充分发挥寿山石的特性,继承了传统玉玺、铜印钮饰艺术的精华,创造了著名的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清代名手辈出。康熙年间(1662~1722)的杨玉璇、周彬二位匠师技艺冠绝当时,他们的许多作品曾供奉宫廷。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杨玉璇的田黄雕刻"伏狮罗汉"。周彬,字尚均,其创作的印钮人称"尚均钮"闻名一时,后被诏为御匠。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潘玉茂、林谦培在继承杨玉璇、周彬技法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所长,创建了西门和东门两个艺术流派。潘玉茂的西门派以纯朴、浑厚著称;林谦培的东门派以精巧玲珑见长。近代雕刻艺人以郑仁蛟、林文宝、林清卿最负盛名。郑仁蛟继承了民间雕塑优秀技法,所雕人物,充分发挥了石料的特色,形神兼备。林文宝手法写实,刻制的动物印钮形象简练,千姿百态。林清卿善刻浅浮雕,借鉴国画的手法,以刀代笔,独辟蹊径。
原料 寿山石学名叶蜡石,石质脂润,品种繁多,色彩瑰丽,适宜雕刻。因产于福州市北郊寿山村而得名。寿山石以产地、矿洞和色彩命名,共有100多种,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①田坑:又称田黄。散见于寿山溪流两旁水田下的砂砾层中。石质温润莹澈,多为明黄色,隐现细萝卜纹,呈卵状,极为罕见,号称"石中之王",其价值与黄金、珠玉相等。田黄由于黄为帝王之色,又因产于福州寿山,带有"福"、"寿"两字,寓意吉祥,所以深得帝王们的喜爱。清高宗曾有3枚田黄印章,是由一整块田黄石雕刻而成,极为精巧。它们由3条链条连缀而成一套。②水坑:产于寿山溪流上游。石质透明,有鱼脑冻、天蓝冻、桃花冻、牛角冻等品种。③山坑:散布于寿山村附近的山峦和田野。品种丰富,石质各异。多以产地命名,如都成坑、旗降、高山、月尾、老岭、柳坪、芙蓉、峨嵋等。
工艺和技法 寿山石雕的制作过程分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5道工序。①相石:即在动刀前,对石料仔细揣摩,精心设计。寿山石种类多,石质各异,每块石料的形状、石质、纹理、色泽都各不相同,有的还有砂质、裂纹、斑点等疵病。因此,首先必须细心察看石料,充分发挥石料的特性,并根据其特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造型和表现技法,掩蔽石料的疵病,使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同石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②打坯:运用卡凿、手凿等雕刻工具凿打石料,确定作品的整体布局、景物的形态和各部位的比例、位置,由表及里,由粗入细,循序渐进。③凿坯:使用锉刀、手凿等工具进行仔细刻画,使表现的景物清晰、明确。④修光: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靠各种雕刀,采用不同的刀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⑤磨光:在雕刻完工后,作品还需精心磨光,使之光润明亮,以充分显现出寿山石天然美的特质。磨光又分粗磨、细磨、揩光 3道工序,分别用砂布、木贼草、冬稻草、桐油、瓦灰、上光粉等依次研磨,直到各部分都光亮如镜,通透明亮为止。有的作品还需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磨光之后再进行染色、烟熏、煨煅等处理,以增加仿古的艺术效果。
雕刻技法有镂雕、圆雕、浮雕、浅浮雕、镶嵌等(见雕塑工艺品)。其中浅浮雕是寿山石雕的传统技法,以精妙的技法在雕塑平面上表现深邃的层次和意境,风格古朴、雅致。寿山石雕的"鸡笼",运用镂雕技法表现罩于竹笼内的几只鸡与笼外的鸡相互呼应,有的鸡正从笼眼空隙中探出头啼鸣,神情逼真。竹笼的雕刻也发挥了镂雕的特长,其技巧难度甚高。
品种和特色 寿山石雕有印章、烟灰缸、水盂、文具、花瓶等实用品和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屏风、挂屏等欣赏品。寿山石雕一般以简练、朴素的风格著称,并不强调玲珑剔透,有时在花卉题材的作品中陪衬以花瓶、花篮等,做到繁简对比,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动物题材的作品,继承了宋代的优良传统,风格浑厚。
沿革 南朝时,寿山石就开始作为雕刻工艺品的原料。唐代,福州寺院的僧侣们用当地的寿山石刻制佛像、香炉、念珠等,馈赠四方游客,致使寿山石雕流传各地。宋代,官府在福州大规模开采寿山石,雕制石俑,作为官员、贵族的殉葬品。宋代寿山石俑分人物、动物两类,其中人物包括文俑、武俑、女俑和老人俑等,都以菱形石料雕成,规格比较统一;动物有龙、凤、龟、蛇、鸡、马、羊、猪等,多用扁形石料雕成,大小不一,手法写实,生动多姿。元、明时期,盛行用寿山石刻制印章。匠师们充分发挥寿山石的特性,继承了传统玉玺、铜印钮饰艺术的精华,创造了著名的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清代名手辈出。康熙年间(1662~1722)的杨玉璇、周彬二位匠师技艺冠绝当时,他们的许多作品曾供奉宫廷。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杨玉璇的田黄雕刻"伏狮罗汉"。周彬,字尚均,其创作的印钮人称"尚均钮"闻名一时,后被诏为御匠。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潘玉茂、林谦培在继承杨玉璇、周彬技法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所长,创建了西门和东门两个艺术流派。潘玉茂的西门派以纯朴、浑厚著称;林谦培的东门派以精巧玲珑见长。近代雕刻艺人以郑仁蛟、林文宝、林清卿最负盛名。郑仁蛟继承了民间雕塑优秀技法,所雕人物,充分发挥了石料的特色,形神兼备。林文宝手法写实,刻制的动物印钮形象简练,千姿百态。林清卿善刻浅浮雕,借鉴国画的手法,以刀代笔,独辟蹊径。
原料 寿山石学名叶蜡石,石质脂润,品种繁多,色彩瑰丽,适宜雕刻。因产于福州市北郊寿山村而得名。寿山石以产地、矿洞和色彩命名,共有100多种,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①田坑:又称田黄。散见于寿山溪流两旁水田下的砂砾层中。石质温润莹澈,多为明黄色,隐现细萝卜纹,呈卵状,极为罕见,号称"石中之王",其价值与黄金、珠玉相等。田黄由于黄为帝王之色,又因产于福州寿山,带有"福"、"寿"两字,寓意吉祥,所以深得帝王们的喜爱。清高宗曾有3枚田黄印章,是由一整块田黄石雕刻而成,极为精巧。它们由3条链条连缀而成一套。②水坑:产于寿山溪流上游。石质透明,有鱼脑冻、天蓝冻、桃花冻、牛角冻等品种。③山坑:散布于寿山村附近的山峦和田野。品种丰富,石质各异。多以产地命名,如都成坑、旗降、高山、月尾、老岭、柳坪、芙蓉、峨嵋等。
工艺和技法 寿山石雕的制作过程分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5道工序。①相石:即在动刀前,对石料仔细揣摩,精心设计。寿山石种类多,石质各异,每块石料的形状、石质、纹理、色泽都各不相同,有的还有砂质、裂纹、斑点等疵病。因此,首先必须细心察看石料,充分发挥石料的特性,并根据其特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造型和表现技法,掩蔽石料的疵病,使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同石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②打坯:运用卡凿、手凿等雕刻工具凿打石料,确定作品的整体布局、景物的形态和各部位的比例、位置,由表及里,由粗入细,循序渐进。③凿坯:使用锉刀、手凿等工具进行仔细刻画,使表现的景物清晰、明确。④修光: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靠各种雕刀,采用不同的刀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⑤磨光:在雕刻完工后,作品还需精心磨光,使之光润明亮,以充分显现出寿山石天然美的特质。磨光又分粗磨、细磨、揩光 3道工序,分别用砂布、木贼草、冬稻草、桐油、瓦灰、上光粉等依次研磨,直到各部分都光亮如镜,通透明亮为止。有的作品还需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磨光之后再进行染色、烟熏、煨煅等处理,以增加仿古的艺术效果。
雕刻技法有镂雕、圆雕、浮雕、浅浮雕、镶嵌等(见雕塑工艺品)。其中浅浮雕是寿山石雕的传统技法,以精妙的技法在雕塑平面上表现深邃的层次和意境,风格古朴、雅致。寿山石雕的"鸡笼",运用镂雕技法表现罩于竹笼内的几只鸡与笼外的鸡相互呼应,有的鸡正从笼眼空隙中探出头啼鸣,神情逼真。竹笼的雕刻也发挥了镂雕的特长,其技巧难度甚高。
品种和特色 寿山石雕有印章、烟灰缸、水盂、文具、花瓶等实用品和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屏风、挂屏等欣赏品。寿山石雕一般以简练、朴素的风格著称,并不强调玲珑剔透,有时在花卉题材的作品中陪衬以花瓶、花篮等,做到繁简对比,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动物题材的作品,继承了宋代的优良传统,风格浑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