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tmospheric refraction angle
大气折光角
2) atmosphere refraction
大气折光
1.
In order to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e refraction on elevation surveying in dam three-dimension automatic surveying system, on the basic of characteristic and relativity of atmosphere refraction in small scope of highland, the gray model of refraction coefficients and correction methods are studied.
为减弱大坝三维自动化监测系统中大气折光对高程测量误差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大气折光的特点,根据高地小范围内大气折光的相关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折光系数的灰关联模型及折光的改正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单向三角高程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折光改正问题。
2.
A simultaneous subtending surveying method with high-low prism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riangle elevation survey,error transmission law, statistics principles and atmosphere refraction calculating model.
根据三角高程测量、误差传播定律和统计学原理,结合大气折光系数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高低棱镜的同时对向观测方法,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对一个测段进行偶数条边观测,完全消除了仪镜高测量带来的误差。
3) atmospheric refraction
大气折光
1.
The pattern of the main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on systematic error i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has been discussed.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布设的高程控制网中,采用了EDM三角高程测量进行精密跨江高程传递,对此次三角高程测量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大气折光为主的系统误差对三角高程测量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按大气折射模型进行大气折光改正的计算方法。
2.
It studied the impact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systematic error on EDM trigonometric leveling and discussed the related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 for adjustment.
本文对某试验场高精度与连续对向三角高程测量试验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以大气折光为主的系统误差对EDM三角高程测量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按大气折射模型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后再进行平差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
3.
This paper gives a model of trigonometric leveling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and vertical deflection,then analyses every part of its accuracy and give a lists to analyses all kinds of effects caused by the errors of triangle leveling.
首先建立了大气折光和垂线偏差的三角高程测量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逐项分析,列表分析了各种误差对三角高程测量的影响。
5)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efficient
大气折光系数
1.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appraises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several methods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本文对几种常用的大气折光系数求定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针对现有技术条件 ,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求 K精度指标。
2.
This paper analyses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rrection, and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 without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 observation, utilizing the vertical angles and distances of double-prism in tsigonometric leveling, it works out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efficient by atmospheric refraction angle deviation directly.
本文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大气折光改正方法,提出了在EDM三角高程测量中,不需要测定气象参数,利用观测双棱镜的垂直角和距离,从大气垂直偏角入手直接推算出大气折光系数公式的新方法。
3.
The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efficient formula is derived using the principle of trigonometric leveling survey.
从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出发,推导了利用对向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大气折光系数的公式,并利用跨江三角高程测量的大量实测数据,计算分析了某大桥跨江高程传递区域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6) atmospheric vertical refraction
大气垂直折光
1.
Research on atmospheric vertical refraction index in the Height determination of Qomolangma Feng;
珠峰高程测量大气垂直折光系数的研究
补充资料:大气角动量平衡
大气的角动量在产生、消耗和输送的过程中达到平衡,使东风带和西风带保持定常状态。研究大气角动量平衡,弄清地球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地面摩擦的关系,不但可以揭示大气环流中行星风系得以维持的机制,还可从大气环流的演变观点出发,研究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后者主要属天文学的范畴。
绝对角动量 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一种物理量。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质点,其旋转轴到质点的距离(r)和该质点的动量(mr)的矢量积(mv×r),定义为质点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动量,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v为质点的线速度。因此,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地轴运动的绝对角动量为L=(ωr cosφ+u)r cosφ≈ωR2Ecosφ+uREcosφ
式中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u为东西向风速,γ为空气质点至地心的距离,φ为纬度,RE为地球半径。式中第一项表示当空气和地球一起作固体旋转运动时所具有的角动量,称为ω角动量,第二项为相对于地球运动的角动量,称为相对角动量或u角动量。
源汇 大气圈整体运动的总角动量,主要受地面的摩擦和山脉作用而发生变化。因摩擦力的方向和风向相反,在东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使地球持续地给予大气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东风逐渐减弱;在西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东向西的力矩,地球持续地从大气获取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西风也逐渐减弱。山脉作用决定于其两侧气压的差异:如果东侧的气压大于西侧,则山脉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增强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如果西侧的气压大于东侧,则将减弱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计算表明,摩擦作用比山脉的影响大。因此,总的说来,东风带为产生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源),西风带为消耗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汇),为了维持在大气环流中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定常状态,就必需将东风带取自地球的正角动量输送到西风带去,还给地球。
输送 大气中角动量输送是这样完成的:在低纬度地区,哈得来环流(见大气环流)的上升气流把东风带的角动量净输送到高空,再由平均经向环流和大型涡旋向北水平输送;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则主要依靠大型涡旋向北输送。在北半球,水平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北纬30°~35°地带的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为了完成角动量净向北输送,高空大型扰动的槽线必须是从东北到西南倾斜,而且南部比北部斜度大。向北输送的角动量到达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后,主要通过铅直方向的湍流,顺着西风速率的铅直梯度方向由高层输送到低层,以补充地面西风带角动量的消耗,使地面西风带维持定常状态。
参考书目
叶笃正、朱抱真著:《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绝对角动量 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一种物理量。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质点,其旋转轴到质点的距离(r)和该质点的动量(mr)的矢量积(mv×r),定义为质点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动量,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v为质点的线速度。因此,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地轴运动的绝对角动量为L=(ωr cosφ+u)r cosφ≈ωR2Ecosφ+uREcosφ
式中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u为东西向风速,γ为空气质点至地心的距离,φ为纬度,RE为地球半径。式中第一项表示当空气和地球一起作固体旋转运动时所具有的角动量,称为ω角动量,第二项为相对于地球运动的角动量,称为相对角动量或u角动量。
源汇 大气圈整体运动的总角动量,主要受地面的摩擦和山脉作用而发生变化。因摩擦力的方向和风向相反,在东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使地球持续地给予大气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东风逐渐减弱;在西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东向西的力矩,地球持续地从大气获取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西风也逐渐减弱。山脉作用决定于其两侧气压的差异:如果东侧的气压大于西侧,则山脉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增强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如果西侧的气压大于东侧,则将减弱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计算表明,摩擦作用比山脉的影响大。因此,总的说来,东风带为产生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源),西风带为消耗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汇),为了维持在大气环流中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定常状态,就必需将东风带取自地球的正角动量输送到西风带去,还给地球。
输送 大气中角动量输送是这样完成的:在低纬度地区,哈得来环流(见大气环流)的上升气流把东风带的角动量净输送到高空,再由平均经向环流和大型涡旋向北水平输送;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则主要依靠大型涡旋向北输送。在北半球,水平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北纬30°~35°地带的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为了完成角动量净向北输送,高空大型扰动的槽线必须是从东北到西南倾斜,而且南部比北部斜度大。向北输送的角动量到达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后,主要通过铅直方向的湍流,顺着西风速率的铅直梯度方向由高层输送到低层,以补充地面西风带角动量的消耗,使地面西风带维持定常状态。
参考书目
叶笃正、朱抱真著:《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