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limatic index
气候指数
1.
In this paper,base on the climate data from 1961 to 2005 of 24 weather stations in Henan,using estimated model of human comfort climatic index,the index of every station is calculated.
以河南省24个站点1961 2005年近50 a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获得各点舒适度气候指数。
2.
By the research of the clay mineral and climatic index of the sediment in the sedimentary rock and its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oxygen isotope,we can get different climate information.
通过对沉积岩中沉积物的粘土矿物、气候指数、氧同位素测温等研究,获得关于气候干湿冷暖的信息。
2) quality climate index
品质气候指数
1.
Xinjiang grape production area is divided into 4 climate regions with different quality, using grape quality climate index established by these 3 factors as targets.
文章利用实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 ,得出温度、光照和空气相对湿度与葡萄浆果中的糖酸含量关系密切 ;用这 3个因子建立的葡萄品质气候指数作指标 ,把新疆葡萄产区划分为 4个品质不同的气候区。
3) agroclimatic index
农业气候指数
4) bio climatic index
生物气候指数
5) Climatology blocking index
阻塞气候指数
6) climate index
气候影响指数
补充资料:气候指数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候要素组成的表示某种气候特征的量。它包括干燥指数、湿润指数、季风指数和大陆度等。主要用于气候分类与区划。
干燥指数 又称干燥度。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干燥的程度。
湿润指数 又称湿润度,它是干燥指数的倒数,表示气候的湿润程度。
用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来描写气候的特征,是苏联В.В.多库恰耶夫和Г.Н.维索茨基在20世纪初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可能蒸发的计算方法不同,所以有多种干燥指数和湿润指数的表示方式。如:法国E.de马东以年平均气温反映可能蒸发,他表示的湿润指数为
式中P为年降水量(毫米),堸为年平均气温(°C)。苏联Г.Т.谢利亚尼诺夫以高于 10°C的积温的0.1倍表示可能蒸发,他表示的湿润指数为
式中P′为气温高于10°C时期的总降水量,Σ堸为同时期的积温。湿润指数大于1时,表示空气湿润,小于1时,则表示空气干燥。苏联М.И.布德科以辐射差额反映可能蒸发,他表示的干燥指数为
式中P为年降水量,Qd为地面年辐射差额,L为蒸发潜热。干燥指数大于1时,表示降水量少于蒸发量,空气干燥;小于1时,表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润。干燥指数在气候区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季风指数 表示季风强弱和季风稳定程度的量。它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1908年,奥地利 J.von汉恩利用八个方位的地面风向图将季风指数定义为:1月减7月风向频率的最大差值同7月减1月风向频率的最大差值之和。1957年,苏联С.П.赫罗莫夫提出在 1月、7月盛行风转换角大于120°的地区内,将这两个月盛行风的平均频率作为判别季风稳定程度的指数,其数值大于40%的区域称为季风区,相应的平均风力作为判别季风强弱的指数。1962年,中国高由禧等提出新的季风指数,即以1月和7月的同风向与反风向最大频率差之和来表示季风的稳定程度;并以冬夏盛行风向之间的转换角度(季风角),表示其明显程度。
大陆度 为大陆度指数的简称,表示某地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都能显示大陆影响的强弱,其中尤以气温年变化为显著。最常见的大陆度指数是以气温年较差作为基础的。由于气温年较差受海陆相对位置和纬度的影响,有许多以气温年较差等表示大陆度的经验式。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波兰W.戈尔琴斯基的经验式:
式中D 为大陆度,Δθ为气温年较差,嗞 为纬度,C 为经验比例系数。假定在纯受海洋影响的地区(如大洋中心)的大陆度为零,在纯受大陆影响的地区(如苏联的上扬斯克)的大陆度为100,可得C=1.7,则上式便成为
按照戈尔琴斯基经验式,北京、上海和兰州三地的大陆度分别为61.7、57.7、64.3。
大陆和海洋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复杂,以气温年较差为标志的大陆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陆的影响。除上述经验式外,尚有分季节计算大陆度的,以降水和太阳辐射所对应的温度效应表示的,或综合几个气象要素来表示的等。然而它们都因为只能反映某些方面的特征而带有局限性。
干燥指数 又称干燥度。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干燥的程度。
湿润指数 又称湿润度,它是干燥指数的倒数,表示气候的湿润程度。
用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来描写气候的特征,是苏联В.В.多库恰耶夫和Г.Н.维索茨基在20世纪初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可能蒸发的计算方法不同,所以有多种干燥指数和湿润指数的表示方式。如:法国E.de马东以年平均气温反映可能蒸发,他表示的湿润指数为
式中P为年降水量(毫米),堸为年平均气温(°C)。苏联Г.Т.谢利亚尼诺夫以高于 10°C的积温的0.1倍表示可能蒸发,他表示的湿润指数为
式中P′为气温高于10°C时期的总降水量,Σ堸为同时期的积温。湿润指数大于1时,表示空气湿润,小于1时,则表示空气干燥。苏联М.И.布德科以辐射差额反映可能蒸发,他表示的干燥指数为
式中P为年降水量,Qd为地面年辐射差额,L为蒸发潜热。干燥指数大于1时,表示降水量少于蒸发量,空气干燥;小于1时,表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润。干燥指数在气候区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季风指数 表示季风强弱和季风稳定程度的量。它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1908年,奥地利 J.von汉恩利用八个方位的地面风向图将季风指数定义为:1月减7月风向频率的最大差值同7月减1月风向频率的最大差值之和。1957年,苏联С.П.赫罗莫夫提出在 1月、7月盛行风转换角大于120°的地区内,将这两个月盛行风的平均频率作为判别季风稳定程度的指数,其数值大于40%的区域称为季风区,相应的平均风力作为判别季风强弱的指数。1962年,中国高由禧等提出新的季风指数,即以1月和7月的同风向与反风向最大频率差之和来表示季风的稳定程度;并以冬夏盛行风向之间的转换角度(季风角),表示其明显程度。
大陆度 为大陆度指数的简称,表示某地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都能显示大陆影响的强弱,其中尤以气温年变化为显著。最常见的大陆度指数是以气温年较差作为基础的。由于气温年较差受海陆相对位置和纬度的影响,有许多以气温年较差等表示大陆度的经验式。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波兰W.戈尔琴斯基的经验式:
式中D 为大陆度,Δθ为气温年较差,嗞 为纬度,C 为经验比例系数。假定在纯受海洋影响的地区(如大洋中心)的大陆度为零,在纯受大陆影响的地区(如苏联的上扬斯克)的大陆度为100,可得C=1.7,则上式便成为
按照戈尔琴斯基经验式,北京、上海和兰州三地的大陆度分别为61.7、57.7、64.3。
大陆和海洋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复杂,以气温年较差为标志的大陆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陆的影响。除上述经验式外,尚有分季节计算大陆度的,以降水和太阳辐射所对应的温度效应表示的,或综合几个气象要素来表示的等。然而它们都因为只能反映某些方面的特征而带有局限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