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区域构造背景
1)  regional structural background
区域构造背景
1.
Review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pes in Western Shandong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structural background of Mesozoic pipe-forming and ore-forming area;
鲁西岩筒构造特征综述及中生代成筒成矿地区区域构造背景浅析
2)  regional background
区域背景
3)  BG
背景区域
1.
A coding approach based on human vi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 aero- space remote measur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human vision selective atten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each video frame is sepa- rated into two parts:ROI(Region of interest)and BG(Background),they can be coded separately in different rat.
航天遥测图像具有数据量大、像质要求较高等特点,它的实时传输要求与目前遥测系统较窄的传输带宽之间存在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理视觉特性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利用视觉选择性注意机理,将视频场景划分为视觉感兴趣区域和背景区域,对两部分分别以不同的比特率进行编码,实现渐进式传输;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图像视觉质量的前提下,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压缩率,有利于在窄信道条件下传输图像信息。
4)  tectonic setting
构造背景
1.
Sr-Nd-Pb isotope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Devonia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Altaid,Xingjing.;
新疆阿尔泰南缘泥盆纪多金属成矿带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探讨
2.
Lith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volcanic rocks of Dianzhong Formation in the Coqen area,Tibet,China;
西藏措勤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3.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ate Sinian basalt in the northwestern boundary of Tarim basin and its tectonic setting;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晚震旦世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
5)  Structural setting
构造背景
1.
Type and structural setting of gold deposit in Qinling, orogenic belt;
秦岭造山带金矿床类型与构造背景
2.
Combining with the structural setting in the Ning er seismic area, we used GIS to synthetically analyze the structure marks of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in the seismic area, isoseismals, earthquake sequence, ground deformation zone, strong ground motio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important macroanomalies.
在论述发震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利用GIS综合分析了宁洱震区的构造、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强震动、震源机制、重要宏观异常等发震构造标志。
3.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al setting of the Huize,Yunnan,M_S5.
3级地震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震序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震区地震构造的形态组合及活动方式。
6)  tectonic background
构造背景
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genesis,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diagenesis, the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为了探讨该区脉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成岩构造背景,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脉岩总体属于钾质钙碱性系列,高Mg、Fe、Al,低Ti,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富集LILE和LREE,相对亏损HFSE,为弥散状角闪石相橄榄岩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9。
2.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magmatite reflect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the tectonic background,especially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microelements.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反映了其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
3.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 Carboniferous in Yeyungou area of South Tianshan will be great helpful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 geography and regional tectonics in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
南天山野云沟石炭系的沉积特征和构造背景研究,有助于合理建立塔里木北缘含油气盆地古地理格局和区域构造格架。
补充资料:区域构造稳定
      工程建设地区地壳的稳定程度。即该地区有无活断层和地震等现代构造活动的迹象、活动的强度及其对工程的可能影响等情况。
  
  区域构造稳定与水利工程  一般认为第四纪以来活动过,并可能再次活动的断层为活断层。1976年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把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断层命名为可能的活断层:①在过去的3.5万年中,至少发生过一次地表或近地表活动,或在过去的50万年中发生过反复性活动的断层。②具有强地震活动。这种强地震活动性是根据仪器记录确定的。这些记录很准确,足以说明地震活动与断层有直接关系。③与根据上述特点①或②确定的可能活断层,存在如下的构造联系。当已确定的可能活断层活动时,估计将伴随发生活动的断层。活断层的活动能给建筑物造成不可抗拒的破坏,如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震级7.8级),在震区出现一条NE30°的地震断裂,长约8km,总体走向与主要发震构造(沧东断裂)一致,其最大水平错距2.3m,垂直错距0.2~0.7m,通过的道路和建筑物均被相应错开。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8.3级),位于圣·安德列亚斯断层上的圣·安德列亚斯坝和上晶泉坝分别被错开2m和2.5m。活断层活动可能引起地震,也可能不发生地震。
  
  由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中大多又属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浅源构造地震的最大震级可达8.9级,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中国已发生的强震的震中,绝大多数都位于活动断裂带上。如沿河西走廊活动断裂带,在1920~1954年,先后发生了海源、古浪、昌马、山丹、民勤等多次7级以上的地震。从全球范围看,现今地壳最活动的断裂带也大都是最强震带。在水利工程规划和坝址选择时,必须注意选择构造上相对稳定的地带,对重要的水工建筑物要尽可能地避开活断层。地震活动对建筑物的破坏也是严重的。所以,在强震区的水工建筑物设计,必须对建筑场地在未来一定年限内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有足够估计,以便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地震时,强震区还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地基液化、不均匀沉陷以及地面塌陷等次生震害。因此,在强震区进行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时,要查明边坡的稳定条件和地基岩土层中喀斯特洞穴、粉细砂和高压缩性土层等的分布、埋藏情况和土的动力学特性,并采取专门的抗震措施。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是水利工程规划、选坝和工程设计的一项基本工作,它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构造稳定性分区(带)  根据区域地质、人造卫星及航空摄影图片、航空磁测、重力和人工地震探测资料以及历史地震和地震台网观测记录,研究区域内的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区域性隆起、凹陷、褶皱、断裂、现代构造和地震活动等特征,分析建设地区所属的大地构造单元,主要的深大断裂和活动断裂带,探讨水利工程地区的地壳稳定性,并根据其地区性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区(带),如黄陵地块、仙女山-九湾溪断裂带、秭归盆地等,以作为判定潜在震源区和水利工程规划选点及可行性研究时选择坝址方案的依据。
  
  活断层研究  野外鉴定是否为活断层需要综合采用各种方法。通常可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观察,对断层两侧的地层和地貌单元的对比,并对断层物质和断层两侧或其上覆的第四纪沉积物进行微体古生物鉴定,以确定其地质年代,或用放射性C14、热释光等方法测定其绝对年龄,判定断层的最新活动年代。利用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和重复大地测量或短水准测量资料,可以确定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情况和相对位移量,预测其今后活动趋势。
  
  地震基本烈度或地震危险性分析  根据区域构造和历史地震分布情况判定潜在震源区,再根据历史地震和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分析各震源区的震级-频度关系,可能最大震级和地区的烈度衰减规律,结合地震地质条件确定坝址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即地震基本烈度;或按工程重要性和潜在震源区的实际情况给出坝址在超越一定概率水平下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和坝址岩土层的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等地震动参数,通称地震危险性分析。
  
  水库地震可能性研究  (见水库地震)。
  
  

参考书目
   黄培华等编:《地震地质学基础》,地震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