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贝塞尔-高斯光
1)  Bessel-Gauss beams
贝塞尔-高斯光
1.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ominant mode of the resonator has similar features as zero-order Bessel-Gauss beams do.
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表明,该谐振腔的主模式与零阶贝塞尔-高斯光特征相似。
2)  Bessel-Gaussian beam
贝塞尔高斯光束
1.
The losses Bessel-Gaussian beams, a kind of non-diffracting beam, propagating through a hard aperture are studied, and a general formula is derived.
对无衍射光束———贝塞尔高斯光束通过硬边光阑时的功率损耗作了研究 ,给出了普适的损耗公式。
3)  Bessel-Gauss beam
贝塞尔-高斯光束
4)  high-order Bessel-Gaussian beam
高阶贝塞尔-高斯光束
1.
The propagation approximation analytic expression and the 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the high-order Bessel-Gaussian beam through the annular aperture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ound Gaussian function.
文中通过把环形光阑函数展开为复高斯函数的方法,推导出了高阶贝塞尔-高斯光束通过环形光阑的传输近似解析公式,并对高阶贝塞尔-高斯光束通过圆环形硬边光阑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内外半径下的光阑对输出光束的影响。
5)  Zero-order Bessel-Gaussian beam
零阶贝塞尔-高斯光束
6)  Bessel-Gauss pulsed beams
贝塞尔-高斯脉冲光束
1.
Temporal and spectral properuies of Bessel-Gauss pulsed beams in dispersive media;
贝塞尔-高斯脉冲光束在色散介质中的时间和光谱特性
补充资料:光禄塞
Image:1155971920958420.jpg
光禄塞

光禄塞是西汉武帝时派遣光禄勋(官号)徐自为在五原郡以外兴筑的长城,遗迹分布在今固阳县、乌拉特中旗及乌拉特后旗境内。

汉武帝积极推行抗击匈奴的政策。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派遣卫青夺取了阴山及其以南的河套地区,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修缮和改筑了秦始皇长城,作为北面边防的重要战略设施。匈奴并不因此罢休,时常突然袭击,进入长城以内的边郡杀掠。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汉王朝确定了从东西两侧切断匈奴与别的少数族联系、积极从正面防御的策略;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武帝亲临五原、朔方一带巡视,决定派浞野侯赵破奴屯住朔方以东,以防备匈奴袭击。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匈奴左大都尉密谋杀死单于归汉王朝,希望汉王朝派兵接应,于是汉王朝在阴山以北兴筑了受降城。第二年春天,汉王朝派赵破奴率领二万多骑兵,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去接应匈奴左大都尉起事。但是,匈奴乌师庐单于及时发觉了左大都尉的明谋,将他杀死,并派兵从左面进击赵破奴。赵破奴战败南逃,在距受降城约四百里地方被围困,自己出外找水时被俘。乌师庐单子遣奇兵攻击受降城,未能攻下便撤退回去。公元前102年(太初三年)乌师庐单于亲自率兵再次攻击受降城,中途病死。武帝决定在五原郡以外的高原上兴筑长城,作为防御匈奴南下的前哨阵地,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外,近处几百里,远到千里以外,兴筑起长城,并筑有城、障、列亭。又命令游击将军韩说(音悦)、长平侯卫伉率兵驻守,这就是著名的光禄塞。由于这条长城兴筑在五原郡、朔方郡以外地方,也就简称做外城。

战国、秦、汉时代将长城统称为塞或障塞,如《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兴筑的赵北长城,称“自代并(音傍)阴山下,至高阅为塞”;秦始皇派遣蒙恬北逐匈奴“因河为塞”;汉武帝派遣苏建“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等等,都是指长城。长城是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主体建筑是一道绵延不断的长墙,也称做塞墙。在长城沿线的山谷口或平川地带每隔数十里兴筑的小城,称为障,由候官驻守,故又称为候城。在山中兴筑的隙望和防守据点‘叫做亭。在重要山谷口和交通要道上兴筑的防守据点叫做塞。在重要交通要道上兴筑的据点,有时称为关。在长城沿线及各城障之间,筑有一系列的互相可以隙见的烽火台,统称为烽燧或蹈。各城、障、塞、关、亭、燧都有自己的固定名称,如遮虏障、望亭、鸡鹿塞、化胡隧等等。有固定专有名称的塞,

仅是长城沿线上一处独立的军事防御设施,有时容易与总称长城为塞的塞相混淆,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光禄塞的含义本是通称外城,有人把它误解为其中一座小城。光禄塞东起自五原郡北面的阴山后面,西北伸延至庐朐(河名,在今蒙古国境内)。《汉书·地理志》五原郡因阳县下注有: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呼河城,又西得宿虏城”。光禄城系指光禄勋徐自为驻守的城,不是通称长城的光禄塞,其余四座城名,应是光禄塞上的障名。

公元前102年即徐自为兴筑光禄塞这一年的秋天,匈奴新即位的(口旁句)犁湖单于率兵大举攻入定襄和云中,就是避开这条新筑长城,从东面包妙杀入郡县,杀死和俘虏数千人,折回时从五原郡北面进犯,沿途破坏徐自为新筑的城障列亭;公元前78年(元风三年)匈奴曾大举进攻五原塞外的亭障,杀死和俘掠数千人。当时,汉边群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侵犯获利不多,所以不常南侵。这次匈奴犯塞,光禄塞起到了防御的作用。

光禄塞的遗迹,还有许多地段保存较好,在国家绘制的大比例地图上都被绘制出来。它是两条并列的长城,南北相距30公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