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combinant HBsAg gene
融合HBsAg基因
2) HBsAg/LHRH fusion gene
融合基因HBsAg/LHRH
4) Recombinant HBsAg
基因工程HBsAg
5) fusion gene
融合基因
1.
The construction o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roduct of ltB-TpN47 fusion gene;
ltB-TpN47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
2.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AT-BACEsp-GFP triple fusion gene expressed from recombinant lentiviral vector;
TAT-BACEsp-GFP三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3.
The expression of BCR/ABL fusion gene and FoxO3a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or crisis blast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BCR/ABL融合基因和转录因子FoxO3a在初发和急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
6) Fusion genes
融合基因
1.
Construction of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of fusion genes with Banana bunchy top virus replicase and Cucumber mosaic virus coat protein;
香蕉束顶病毒复制酶和黄瓜花叶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
Depending on expression vector pGEX-4T-1 and pET-29a, fusion genes PR-CP and PR-S-CP were constructed by two methods.
分别借助于pGEX-4T-1和pET-29a表达载体,通过两种方法构建了融合基因PR-CP和PR-S-CP。
3.
The fusion genes PR-CP and PR-S-CP were construct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s pGEX-4T-1 and pET-29a.
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CP)是一种与症状密切相关的蛋白,本文利用PCR扩增获得水稻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基因和RSV CP基因,分别借助于pGEX-4T-1和pET-29a表达载体,构建了二者的融合基因PR-CP和PR-S-CP,并根据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法转化水稻的需要,分别将RSV CP与PR-CP连接到水稻转化常用载体pTCK303,通过转基因手段初步研究水稻叶绿体引导肽在RSV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RSV的致病机理打下基础。
补充资料:HBsAg
分子式:
CAS号:
性质:在病毒中由S基因编码,有主蛋白(S),中蛋白(MS)和大蛋白(LS)三种形式,它们具有共同的C端,但是由于翻译起始位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氨基端。主蛋白(S)由226个氨基酸组成;中蛋白(MS)在主蛋白前面多了55个氨基酸pre S2序列;大蛋白(LS)在中蛋白前再多了108个或119个氨基酸(取决于不同亚型)的pre S1序列,它们可以被部分的(LS和S)或完全的(MS)糖基化,有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两种形式。S蛋白是病毒外壳和22mm表面抗原颗粒的主要成分,占蛋白总量的80%~90%有很强的免疫性(但非糖基化的免疫原性仅为糖基化的千分之一)。过去都从HBV携带者的血清中分部的表面抗原颗粒作为抗原,用来制备疫苗。1986年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疫苗投入市场,称为第二代疫苗。现用于生产乙肝工程疫苗的宿主有酵母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重组痘苗系统以及昆虫杆状病毒(baculo-virus)系统等。后来人们发现中蛋白(MS)和大蛋白(LS)有着不同于主蛋白(S)的免疫决定簇,带有pre S的乙肝疫苗可能有更强的免疫性。尤其是大蛋白(LS)更是引人注目的免疫原。
CAS号:
性质:在病毒中由S基因编码,有主蛋白(S),中蛋白(MS)和大蛋白(LS)三种形式,它们具有共同的C端,但是由于翻译起始位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氨基端。主蛋白(S)由226个氨基酸组成;中蛋白(MS)在主蛋白前面多了55个氨基酸pre S2序列;大蛋白(LS)在中蛋白前再多了108个或119个氨基酸(取决于不同亚型)的pre S1序列,它们可以被部分的(LS和S)或完全的(MS)糖基化,有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两种形式。S蛋白是病毒外壳和22mm表面抗原颗粒的主要成分,占蛋白总量的80%~90%有很强的免疫性(但非糖基化的免疫原性仅为糖基化的千分之一)。过去都从HBV携带者的血清中分部的表面抗原颗粒作为抗原,用来制备疫苗。1986年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疫苗投入市场,称为第二代疫苗。现用于生产乙肝工程疫苗的宿主有酵母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重组痘苗系统以及昆虫杆状病毒(baculo-virus)系统等。后来人们发现中蛋白(MS)和大蛋白(LS)有着不同于主蛋白(S)的免疫决定簇,带有pre S的乙肝疫苗可能有更强的免疫性。尤其是大蛋白(LS)更是引人注目的免疫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