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rban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
2) Urban central heating
城市集中供热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status of the urban central heating in Taiyuan City, and analyzes on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the central heating in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ociety, etc.
介绍了太原市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及其发展情况,分析了集中供热在环保、节能和社会几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 municipal centralized heat-supply
城市集中供热
1.
The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ade among forms of municipal centralized heat-supply.
对城市集中供热的形式进行了技术经济和环保的比较,根据经济状况与能源结构,探讨了银川城市集中供热的形式。
6) district heat supply network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
补充资料:城市集中供热
从城市集中热源,以蒸汽或热水为介质,经供热管网向全市或其中某一地区的用户供应生活和生产用热,也称区域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
集中供热简史 集中供热的方式始于1877年。当时美国纽约的洛克波特建成了第一个区域性锅炉房向附近14家用户供热。1880年又利用带动发电机的往复式蒸汽机排汽供热。20世纪初,一些国家发展了热电站,实行热电联产,利用蒸汽轮机的抽汽或排汽供热,以后又利用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排气供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联邦德国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集中供热发展较快。1973年以来,由于能源供应紧张、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有更多国家重视和加快集中供热的发展。苏联生产和生活总热量的70%取自集中供热,丹麦有1/3以上的建筑物用集中供热。中国的城市集中供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较大发展,先后在长春、吉林和北京等城市建立了热电站,向附近工厂和职工宿舍以及城市的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至1983年,全国已有17个城市有集中供热系统。其中,北京是供热规模较大的一个,有两个热电站和一个区域锅炉房联合供热,已供应约90家工厂和800万米2民用建筑的生产和生活用热。
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集中供热方式有很多优点。首先,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大型凝汽式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而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左右。分散的小型烧煤锅炉热效率只有50~60%,而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热效率可达80~90%。其次,采用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供热,就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高效率的烟气净化装置,从而减轻大气污染,还容易实现当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第三,采用集中供热可以腾出城市中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的占地,减少司炉人员,免除城市中分运燃料和灰渣的运输量,消除这些运输过程中灰尘颗粒的散落,并大大节约用地、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劳动力、改善市容和环境卫生。此外,由于集中供热方式容易实行科学管理,还可以提高供热的质量。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个部分。
集中供热热源 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区域锅炉房有的单独供热,有的与热电站联合供热。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主要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些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有些国家利用工业余热和地热作集中供热的热源,例如冰岛,有24个地热供热系统供应全国人口的70%用热,首都雷克雅未克全部由地热供热。有些国家已利用核热电站进行集中供热并正在开展研究低温供热反应堆和其他核供热方法。中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一些城市已利用现有凝汽式机组的低真空运行供热,或将凝汽式机组改为供热机组向城市供热。利用工业余热和地热发展集中供热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利用核能供热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见城市集中供热热源)。
集中供热管网 根据所输送供热介质的不同,分为热水热网和蒸汽热网;按照线路上平行敷设管子数的不同,分为单管、双管和多管系统;按照热水热网的是否直接耗用其中水量,分为开式和闭式系统。热水单管系统只有一条供水管,热水送到用户采暖通风系统,通过表面换热,放出其中部分热量后再作用户的生活热水使用,不再返回热源,故这种系统属于开式。它比较简单,但只适用于生活热水负荷足够大的地区。热水双管系统通常由一条供水管和一条回水管组成,是城市供热设施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系统。它有闭式和开式两种形式:在闭式系统中,热水由热源沿着供水管输送到用户的采暖通风及其他用热系统,通过表面换热降低温度后,沿着回水管返回热源;在开式系统中,供回水管的一部分热水供给用户作生活热水使用。热水多管系统比较复杂,只在用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温度要求或不同调节特性时采用。蒸汽热网分为有凝结水管和无凝结水管两种系统。一般常用有凝结水管系统,蒸汽由热源经供汽管输送到用户,在用热装置中放热并形成凝结水后,沿着凝结水管返回热源。无凝结水管系统只有一条供汽管,它只适用于直接消耗蒸汽或经过用热设备后凝结水被污染而无回收价值的场合。城市供热管网一般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只有在工业区或城郊等对交通和市容影响不大的地方,才采取地上敷设的方式(见城市集中供热管网)。
集中供热应用 主要是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各种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见城市集中供热应用)。
发展趋势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如热负荷密度、采暖期长短、常年负荷大小、燃料价格以及热源建设条件等,选择现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方式,并应与城市建设密切配合,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供热的经济性,其发展趋势是:发展大功率、高参数的供热机组;背压式机组带常年基本负荷;将现有凝汽机组改为供热机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工业余热和地热;推广热电站和区域锅炉以及其他热源的联合运行;加大供回水温差;逐级合理利用热能;改进供热管网的结构形式,降低热网造价,延长管子使用寿命;实现热网运行调度自动化,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热网工况进行最优化控制。有些国家还发展区域供热和供冷的联合系统,在供热管网中同时敷设空调用的冷水管等等。
集中供热简史 集中供热的方式始于1877年。当时美国纽约的洛克波特建成了第一个区域性锅炉房向附近14家用户供热。1880年又利用带动发电机的往复式蒸汽机排汽供热。20世纪初,一些国家发展了热电站,实行热电联产,利用蒸汽轮机的抽汽或排汽供热,以后又利用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排气供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联邦德国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集中供热发展较快。1973年以来,由于能源供应紧张、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有更多国家重视和加快集中供热的发展。苏联生产和生活总热量的70%取自集中供热,丹麦有1/3以上的建筑物用集中供热。中国的城市集中供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较大发展,先后在长春、吉林和北京等城市建立了热电站,向附近工厂和职工宿舍以及城市的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至1983年,全国已有17个城市有集中供热系统。其中,北京是供热规模较大的一个,有两个热电站和一个区域锅炉房联合供热,已供应约90家工厂和800万米2民用建筑的生产和生活用热。
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集中供热方式有很多优点。首先,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大型凝汽式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而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左右。分散的小型烧煤锅炉热效率只有50~60%,而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热效率可达80~90%。其次,采用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供热,就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高效率的烟气净化装置,从而减轻大气污染,还容易实现当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第三,采用集中供热可以腾出城市中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的占地,减少司炉人员,免除城市中分运燃料和灰渣的运输量,消除这些运输过程中灰尘颗粒的散落,并大大节约用地、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劳动力、改善市容和环境卫生。此外,由于集中供热方式容易实行科学管理,还可以提高供热的质量。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个部分。
集中供热热源 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区域锅炉房有的单独供热,有的与热电站联合供热。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主要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些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有些国家利用工业余热和地热作集中供热的热源,例如冰岛,有24个地热供热系统供应全国人口的70%用热,首都雷克雅未克全部由地热供热。有些国家已利用核热电站进行集中供热并正在开展研究低温供热反应堆和其他核供热方法。中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一些城市已利用现有凝汽式机组的低真空运行供热,或将凝汽式机组改为供热机组向城市供热。利用工业余热和地热发展集中供热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利用核能供热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见城市集中供热热源)。
集中供热管网 根据所输送供热介质的不同,分为热水热网和蒸汽热网;按照线路上平行敷设管子数的不同,分为单管、双管和多管系统;按照热水热网的是否直接耗用其中水量,分为开式和闭式系统。热水单管系统只有一条供水管,热水送到用户采暖通风系统,通过表面换热,放出其中部分热量后再作用户的生活热水使用,不再返回热源,故这种系统属于开式。它比较简单,但只适用于生活热水负荷足够大的地区。热水双管系统通常由一条供水管和一条回水管组成,是城市供热设施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系统。它有闭式和开式两种形式:在闭式系统中,热水由热源沿着供水管输送到用户的采暖通风及其他用热系统,通过表面换热降低温度后,沿着回水管返回热源;在开式系统中,供回水管的一部分热水供给用户作生活热水使用。热水多管系统比较复杂,只在用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温度要求或不同调节特性时采用。蒸汽热网分为有凝结水管和无凝结水管两种系统。一般常用有凝结水管系统,蒸汽由热源经供汽管输送到用户,在用热装置中放热并形成凝结水后,沿着凝结水管返回热源。无凝结水管系统只有一条供汽管,它只适用于直接消耗蒸汽或经过用热设备后凝结水被污染而无回收价值的场合。城市供热管网一般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只有在工业区或城郊等对交通和市容影响不大的地方,才采取地上敷设的方式(见城市集中供热管网)。
集中供热应用 主要是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各种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见城市集中供热应用)。
发展趋势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如热负荷密度、采暖期长短、常年负荷大小、燃料价格以及热源建设条件等,选择现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方式,并应与城市建设密切配合,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供热的经济性,其发展趋势是:发展大功率、高参数的供热机组;背压式机组带常年基本负荷;将现有凝汽机组改为供热机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工业余热和地热;推广热电站和区域锅炉以及其他热源的联合运行;加大供回水温差;逐级合理利用热能;改进供热管网的结构形式,降低热网造价,延长管子使用寿命;实现热网运行调度自动化,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热网工况进行最优化控制。有些国家还发展区域供热和供冷的联合系统,在供热管网中同时敷设空调用的冷水管等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