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np)2(np)组态
1)  (np)2(np) representation
(np)2(np)组态
2)  (np) 2 configuration
(np)~2组态
3)  N and P level
NP组合
4)  recombinant NP
重组NP
5)  valance state of Np
Np的价态
6)  recombinant nucleoprotein(NP)
重组NP蛋白
1.
An indirect ELISA method based on recombinant nucleoprotein(NP) for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swine influenza virus(SIV);
重组NP蛋白抗原检测SI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补充资料:2-NP

国标编号 33522
CAS号 79-46-9
分子式 C3H7NO2;CH3CHNO2CH3
分子量 89.09

无色液体;蒸汽压 1.33kPa/15.8℃;闪点24℃;熔点-91.3℃;沸点120.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99;相对密度(空气=1)3.0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乙烯及环氧树脂涂料的特殊溶剂、火箭燃料、汽油的添加剂等,也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引起麻醉作用。轻度中毒者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中度中毒者为化学性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化学性肺水肿。同时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结膜充血、水肿等。本品有麻醉作用。可引起轻度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对肝、肾有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720mg/kg(大鼠经口);LC501456mg/m3,6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毒性:人吸入10~30ppm,4小时/天,3天/周,无症状。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5µl/皿。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3µl/皿。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剂量(TDL0):2250mg/kg(孕1~15天用药),对胎鼠心血管系统有影响。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为阳性反应。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强烈震动及受热或遇无机碱类、氧化剂、烃类、胺类及二氯化铝、六甲基苯等均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红色硅藻土色谱载体106吸附,用乙酸乙酯洗脱后,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IOSH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前苏联 地面水容许浓度 0.005mg/L
前苏联 污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5mg/L
嗅觉阈浓度 <11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焚烧大量物料时,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要通过催化氧化装置或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