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late Cretaceous
晚白垩纪
1.
The general situation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arim basin between the late Cretaceous Period and the early Tertiary are analyzed.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概况,阐述了在晚白垩—古近纪这一历史上重要的成盐期,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环境演化历史,分析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纪和古近纪沉积相特点,确定了塔里木盆地的两个浓缩中心——库车凹陷和塔西南凹陷,综述了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找钾状况,为钾盐的找矿工作做了良好的地质铺垫。
2)  Late Cretaceous
晚白垩世
1.
Late Cretaceous Ammonite Fossil and Canadian Gemstone-ammolite;
晚白垩世菊石化石与加拿大彩斑宝石
2.
Effect of palaeoclimate change at the late Cretaceous period on lithologic sequences in Songliao basin;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发育的影响
3.
Late Cretaceous to early Paleogene strontium isotopic stratigraphy in the Gamba area, Tibet;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锶同位素地层
3)  Upper Cretaceous
晚白垩世
1.
New material of Ginkgo from Upper Cretaceous 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
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银杏属(Ginkgo)新材料
2.
The abundant Late Cretaceous ostracods has been described based on 372 samples from 24 boreholes and four outcrop section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Sanshui and Dalangshan Formations in the Sanshui Basi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依据24口钻井及4条地表剖面372个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三水盆地晚白垩世的介形类动物群含介形类化石28属81种,本文描述其中24属62种,包括1新种。
3.
The taxonomy and biostratigraphy of the Talicypridea-Cypridea-Nanxiongium ostracod fauna from the Nanxiong Group in the Nanxiong Basi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non-marine strata in China.
南雄群及其介形类化石在我国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主田和杨梅坑剖面主田组和浈水组中有270个样品含介形类化石,计有23属(2亚属)99种(12新种)。
4)  late Cretaceous
晚白垩系
5)  Wanbai pomelo
晚白柚
1.
The relationships of nutritive and reproductive factors which are com-ponent factors of per tree yield of Wanbai pomelo and the telational between them in randomized block test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grade analysis of the grey system theory.
根据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资料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构成晚白柚单株产量的营养性状与生殖性状以及生殖性状与营养性状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晚白柚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以总叶面积、树冠体积和挂果数为最主要之因素。
6)  Cenomanian,Upper Cretaceous
晚白垩世(地)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白垩纪
白垩纪(距今1.37亿年~距今6700万年)
Cretaceous Period

   中生代第三个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白垩系,位于侏罗系之上、新生界之下。白垩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垩层,1822年比利时学者J.B.J.奥马利达鲁瓦将其命名为白垩系。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白垩系的划分以欧洲海相地层为依据,以菊石为标准,划分为两个统12个阶(见表)53个菊石带。也有人主张白垩纪三分的。陆相白垩系在东亚腹地非常发育,富含石油、煤、盐类等矿产以及各种淡水和陆生动植物化石。中国仅西藏、新疆喀什地区、黑龙江省东部和台湾岛才有海相白垩层沉积,其他地区则不同程度发育了陆相地层。东部沿海环太平洋活动带,以红色及杂色岩层夹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为主;西北内陆盆地以杂色沉积岩层为主;西南和华中主要是红色岩层;东北下白垩统下部是含煤岩层,上部是湖相沉积,上白垩统是著名的含油岩系。
   
   

白垩纪复原图

白垩纪复原图

表:白垩系的统和阶

表:白垩系的统和阶


   
   中生代许多盛行和占优势的门类,如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菊石和箭石等,后期相继衰落或绝灭,新兴的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及腹足类、双壳类等有所发展,预示着新的生物演化阶段新生代的来临。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极盛,代表有霸王龙、暴龙、翼龙、青岛龙等,随后走向衰落。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浮游有孔虫是划分对比白垩纪中、晚期海相地层的重要依据,底栖大型有孔虫中也出现了许多标准化石。菊石和箭石演化迅速而明显,分布广泛,是传统的划分阶和带的标准化石。淡水无脊椎动物也很丰富,如甲壳类的介形虫和叶肢介演化迅速,软体动物中的螺和蚌分布广泛,还有昆虫和淡水轮藻化石,它们中的许多种属都可成为划分、对比陆相地层的标准化石。白垩纪早期陆地上的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仍占统治地位,松柏、苏铁、银杏、真蕨及有节类组成主要植物群。被子植物开始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中期大量增加,到晚期在陆生植物中居统治地位,山毛榉、榕树、木兰、枫、栎、杨、樟、胡桃、悬铃木等都已出现,接近新生代植物群的面貌。白垩纪末,恐龙、菊石和其他生物类群大量绝灭。引起这次生物大规模绝灭的原因,有许多争论。有人认为是宇宙中的一颗巨大流星体撞击地球所致,其依据是在白垩系和第三系界线上粘土岩中铱元素含量异常高。
   白垩纪时,南美洲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裂谷迅速张开形成南大西洋,到末期已加宽到约3000千米。北大西洋裂谷位于格陵兰和北美东侧,随着北美洲向西漂移,裂谷在扩大。特提斯海把欧亚大陆与非洲分开,中南欧和中近东的许多国家当时都处于海侵中。白垩纪时气候比较温暖,未见极地冰盖迹象。当时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近海及滨海地带形成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和油页岩矿床,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波斯湾、北非和俄罗斯的许多大油田,又如中国松辽平原上白垩统的大庆油田,东北和内蒙古下白垩统的许多大煤田。在一些气候干旱炎热的地区,如中国南方晚白垩世的西南湖群和云梦泽水系,有巨厚的膏盐矿床沉积。此外,在云南白垩纪红层中 ,含铜砂矿床品位高 ,规模大,易于开采和冶炼,是中国有名的铜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