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赫姆霍茨谐振器
1)  Hemhuz resonator
赫姆霍茨谐振器
1.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Hemhuz resonator, the special mathematical relation of between the volume of container and resonance frequency is existed.
赫姆霍茨谐振器的原理知,容器体积与其谐振频率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数学关系。
2)  helmholtz resonance
赫姆霍茨共振
3)  Hermann Von Helmholtz
赫尔姆霍茨
4)  Helmholtz Resonator
赫姆霍兹共振器
5)  Helmholtz equation
赫姆霍茨方程
1.
A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exterior problem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in an oceanic waveguide;
浅海波导赫姆霍茨方程外问题多尺度有限元法
6)  Helmholtz motion
赫尔姆霍茨运动
补充资料:赫尔姆霍茨,H.(L.F.)
      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检眼镜的发明人。1821年8月31日生于波茨坦,1894年9月8日病逝于柏林。1838年入柏林腓特列·威廉医学院学医,其间还学习了化学、数学、哲学,曾师从J.P.弥勒。184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波茨坦任军医。在校期间与C.F.W.路德维希为友。他们反对活力论,主张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生理学。1845年他用实验证明肌肉收缩时可出现化学变化,并产生热量。1847年宣读《力的守恒》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1848年担任柯尼斯堡大学生理学襄教授,测定过蛙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1855年任波恩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1858~1870年任海德堡大学生理学教授,着重研究生理声学和生理光学,1888年任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1856年即用磁共振器分离并加强声音的谐音。指出频率和音强相同而倍频不同的声音,音色也不同。1857年他提出听觉共振学说,认为耳蜗中感觉细胞类似风琴,外界声波传至耳蜗使与相应频率的细胞产生共振,进而使邻近的神经末梢兴奋,冲动传至感觉中枢,遂产生听觉。后来V.汉森证实,耳蜗共振器是基底膜横纤维而非科尔蒂氏杆。修正后的听觉共振学说长期居于统治地位。1863年发表"论音调感觉,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指出频率之比为整数倍的声音是最完美的和声,将生理、解剖研究与数学、物理结合。1867~1869年研究听骨链的传声性能。他在1851年发表检眼镜,可用以直接观察眼底。1852年开始进行色觉生理研究,他接受了T.扬(1773~1829)的理论(视网膜神经末梢有三种不同的光感受器,分别感受三种频率不同的光:红、绿、紫,色觉是三种色光感觉的混合),并指出这三种生理学原色光的饱和度,远大于自然光谱光,不同的生理原色光在混合时饱和度就大大减弱,成为普通的光谱色光,任何波长的光刺激视网膜上一种色感受器时,也同时以较弱的程度刺激其他感受器,因此它引起的色觉不是"纯"的,而是混合的。1858年他描述了补色使视网膜疲劳后,短期内两种感受器的感受能力降低,用第三种色光刺激则可以感受到饱和度高于光谱色光的生理色光。1859年用此理论解释色盲。1855年研究了眼的调节。又研究过后像、对比、扩散等,发明屈光计。1866年后,他的兴趣转移到物理学,1871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主要从事电动力学研究。1858年发表《论与回旋运动相适应的水力动力学公式的积分》。他的主要医学著作有《生理光学手册》,以敏锐的哲学见识、精确的数学计算、可靠的物理原则,结合严密的生理学研究阐明视觉问题。
  
  他曾受I.康德哲学的影响。他认为所有知识来自感觉,所有科学可以并应该用经典的力学来解释。他不同意J.P.弥勒的活力论和自然哲学观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