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dentity verification security system
身份验证安全系统
1.
An iButton based identity verification security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its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are analyzed.
在分析了国内外身份验证安全系统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一种基于iButton(信息纽扣)的身份验证安全系统。
2) secure authantication
安全身份认证
3) authentication
[英][ɔ:,θenti'keiʃən] [美][ɔ,θɛntɪ'keʃən]
身份验证
1.
Authentication System Based on P2P Technology;
基于P2P模式的身份验证系统
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in IP Networks;
网络层身份验证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3.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mechanism of ASP.NET;
ASP.NET的身份验证及授权机制应用研究
4) identity verification
身份验证
1.
A Proxy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identity verification of three parties original signer, Proxy signer and receiver;
一个基于原始签名人、代理签名人、接收人三方身份验证的代理签名方案
2.
Thoughts on Safe Identity Verification by ASP.NET;
用ASP.NET实现安全身份验证
3.
An Identity Ver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Fingerprint Technology for Civil Airport;
基于指纹技术的民航乘客登机身份验证系统设计及实现
5)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身份验证
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Fingerprint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GPRS;
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指纹身份验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Usually,network stations will require its customers to input his user name and password for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o as to safeguard themselves.
为了保证网站的安全,通常网站会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身份验证。
3.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wo methods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in ASP.
NET应用程序中的两种常用的身份验证的方法。
6) identification
[英][aɪ,dentɪfɪ'keɪʃn] [美][aɪ'dɛntəfə'keʃən]
身份验证
1.
Network security guard mainly involves such technology as fireproofing,security auditing,identification,data encrypting and inbreak supervision.
网络安全防范在技术层次上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监测技术等手段。
2.
The system also provides an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to assure .
该系统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身份验证功能,保证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3.
It uses SAML assertion,SAML protocol and SAML binding technologies to conduct identification,attribute acquisition and grant decision based on PMI.
在PMI的基础上运用SAML断言、SAML协议和SAML绑定技术实现身份验证、属性获取和授权决策,通过属性权威机构(AA)和目录服务器(LDAP)实现对证书的管理。
补充资料:安全系统能否与控制系统结合的争论
但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高集成度的处理技术,采用防火墙和主动诊断技术,在共同的环境中功能性地把控制和安全系统分开是完全可以保证安全的,也能够满足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
一些供应商采用了吓唬用户的策略,他们暗示用户: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单一的可靠平台上将会使你的工厂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一些反对控制和安全结合技术的典型争论是这样的:
“过程控制器不能被应用于安全保护功能。”这里指的不是设计用于安全应用、经过国际认可的认证机构(例如:T哣)认证的控制器和I/O模件,而是在安全应用中采用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的控制器和I/O模件。
“如果你没有采用三重化冗余的系统,那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风险。” 从逻辑控制器的角度看,一个三重化、四重化,甚至五重化的模件冗余系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达到所需要的降低风险的要求。实际上如果你去检查一下已经安装的双重化或是三重化模件冗余的系统,你会发现许多传感器和终端执行元件没有达到SIL(安全完整性等级)的SIF(安全仪表功能)要求。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因为大多数系统故障都是由于现场设备引起的,而不是由逻辑控制器造成的。冗余只是带来了可用性,而不是可靠性;所有安全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冗余。三重化模件冗余系统采用冗余来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采用更新的技术可以设计出没有危险事故、诊断覆盖率接近100%的可靠系统。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在一起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但拥有双倍的工程工具,操作员界面,附加的系统元件以及全生命周期内双倍的培训、备品备件成本,肯定更不是好事情。在这类攻击组合系统的辩论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常常被忽视了——在大多数这类新系统中,你不需要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一起,因为这些系统都具有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过程控制和安全功能的能力;有些甚至可以在同一个控制器中实现,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起来的理由
为什么要把安全和过程控制两个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使最终用户可以在保持所需要的安全等级的同时减少费用。这样也可以在项目工程实施和测试阶段节约费用。例如在同一个系统中移动I/O点和在完全不同的系统之间移动I/O点,考虑到文档和设计等方面的影响,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费用和工作量将会大大减少。
在系统调试阶段也会有其它方面的费用减少,因为整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预先测试,这样就不会导致两个相互隔离的不同系统运到现场后才第一次对接。这样的预先测试还可以增强用户对所采用系统的了解,因而可以提高整个解决方案的完整性。
一些供应商采用了吓唬用户的策略,他们暗示用户: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单一的可靠平台上将会使你的工厂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一些反对控制和安全结合技术的典型争论是这样的:
“过程控制器不能被应用于安全保护功能。”这里指的不是设计用于安全应用、经过国际认可的认证机构(例如:T哣)认证的控制器和I/O模件,而是在安全应用中采用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的控制器和I/O模件。
“如果你没有采用三重化冗余的系统,那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风险。” 从逻辑控制器的角度看,一个三重化、四重化,甚至五重化的模件冗余系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达到所需要的降低风险的要求。实际上如果你去检查一下已经安装的双重化或是三重化模件冗余的系统,你会发现许多传感器和终端执行元件没有达到SIL(安全完整性等级)的SIF(安全仪表功能)要求。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因为大多数系统故障都是由于现场设备引起的,而不是由逻辑控制器造成的。冗余只是带来了可用性,而不是可靠性;所有安全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冗余。三重化模件冗余系统采用冗余来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采用更新的技术可以设计出没有危险事故、诊断覆盖率接近100%的可靠系统。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在一起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但拥有双倍的工程工具,操作员界面,附加的系统元件以及全生命周期内双倍的培训、备品备件成本,肯定更不是好事情。在这类攻击组合系统的辩论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常常被忽视了——在大多数这类新系统中,你不需要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一起,因为这些系统都具有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过程控制和安全功能的能力;有些甚至可以在同一个控制器中实现,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起来的理由
为什么要把安全和过程控制两个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使最终用户可以在保持所需要的安全等级的同时减少费用。这样也可以在项目工程实施和测试阶段节约费用。例如在同一个系统中移动I/O点和在完全不同的系统之间移动I/O点,考虑到文档和设计等方面的影响,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费用和工作量将会大大减少。
在系统调试阶段也会有其它方面的费用减少,因为整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预先测试,这样就不会导致两个相互隔离的不同系统运到现场后才第一次对接。这样的预先测试还可以增强用户对所采用系统的了解,因而可以提高整个解决方案的完整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