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1)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of land utilize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2)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util
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
3)  Land Management Database System
土地管理数据库系统
1.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 Management Database System Based on Oracle;
基于Oracle的土地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  land use database
土地利用数据库
1.
The application of land use database to land exploitation 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t county level;
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2.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large-scale land use database;
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3.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use database
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5)  Land-use database
土地利用数据库
1.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nd-use database of Nanhai City was based on the 1∶1000 scale map of land use.
广东省南海市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在1∶1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建立的。
2.
Under the great background,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ethod to build the county level land-use database.
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对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方法过程进行了研究。
6)  exptert system for data base management
数据库管理用专家系统
补充资料: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
      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改造、使用和保护。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在农业中,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开发、改造、利用和保护土地,在农业中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由于社会和科学知识水平的原因造成的土地滥用情况,使得土地开发、改造、利用和保护等成为人类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的必要措施。
  
  土地开发与利用  为了一定目的,对土地资源进行的垦殖和改造。包括把荒地开发为建设用地,或开垦为农业用地;把已垦为农业用地的土地改造为有更高产量的优质土地。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可垦荒地资源有限,也由于不同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性,还由于土地肥力可以因改良而得到提高,所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高土地生产率,是开发与利用土地的两个基本目标和基本途径,也是衡量土地开发与利用情况的两个基本指标。
  
  农业中的土地开发与利用,需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①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植被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各种因素彼此处于平衡状态。对土地的开发和改造,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因此需要有计划地形成新的平衡,避免导致大范围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因此,不能滥毁森林开荒、滥垦草原及盲目围湖围海。②土地开发利用与经济效益。土地的开发利用水平有赖于投入的生产资料(包括农作物籽种、林木幼苗、畜禽种苗、肥料、农药、灌溉水、农机具及劳动力等)的数量及质量。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水平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才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交错,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需要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案的每单位用地的纯收入、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及每元投资的纯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的评价,找出最佳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实行正确的决策。
  
  土地利用率  指一个国家、地区和生产单位中已利用土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经济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是在不影响水土保持、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则下,把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尽量地加以开发利用,把更多的土地资源转为农业用地,进行农业生产。
  
  在中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是:①扩大农业用地。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变宜垦荒地为耕地,提高土地垦殖率。中国宜垦荒地约有3.5亿亩,且绝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潜力不很大。因此,扩大农用地的主要方向是把荒山、荒原改造成为各种农业用地,如植树造林,建立天然牧场和人工草场,建立各种土特产和其他原料生产用地等。②节约用地。国家基本建设、农村基本建设和修建人民生活住房不与农业争地。
  
  土地生产率  指土地的生产能力。用在同等投资条件下的单位面积产品量或产值表示。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和人口增长,使得提高农业用地的土地生产率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主要内容。
  
  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农业的集约经营。集约农业技术体系包括:①实行因地种植。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以发挥土地的优势。②多层次、多熟栽培。包括果园的主体利用、林粮间作、多熟栽培、间套作、多层渔业放养等。③高投入。指采用良种、增施肥料、灌溉、农田基本建设、精耕细作、改进设施等。④相互利用产品,多次增殖。包括农牧工、农果工、鱼桑蚕、粮花生猪等的结合技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集约农业技术中有许多至今对农业生产仍有潜力,认真地加以继承,并汲取现代农业?懈咄度氲募际酰孕纬芍泄捞氐募寂┮导际跆逑涤兄匾庖濉?
  
  
  土地评价  对土地的性状和生产能力进行鉴定和估价。美国、英国和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相继进行了土地评价。苏联以及东欧一些国家,从50年代开始也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地进行了评价。土地评价可以分为:①技术评价。对土地的地势、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植被等因素的评价,并根据土地自然特性,把土地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土地技术评价的目的是为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向,合理配置农、林、牧、副、渔各类农用地提供科学依据。②经济评价。在相同的投资量条件下,对不同土地的生产能力评价,并根据生产能力的高低,划分土地的等级。土地的经济评价从地块开始,在完成地块的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确定生产单位及地区的土地经济等级。对土地进行经济评价的目的是为确定农业税率、制定有地区差别的农产品价格、发放农业贷款、收取土地投资的补偿额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了土地经济评价,还可以比较容易地判别各单位及地区的土地利用水平。
  
  土地规划  为合理地利用土地而对生产、建设用地进行的设计和安排。可分为两类:①区域规划,指在经济区、行政区或江河流域等较大范围内的规划。主要内容有:划分各类用地并配置水力、电力、交通、文化教育等各种设施,规划集镇。②农业企业及农业生产单位的内部规划。主要内容有:安排土地上的各项生产建设工程,包括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道路网、排灌渠系和防护林带的设置,居民点的布置及其内部规划等。此外,还包括各业土地利用范围的划分和调整,消除插花地和边界相互交错等土地使用上的不合理现象。其目的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并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最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土地规划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进行:①控制规划。即确定若干骨干性的规划项目,如概略的土地利用分类和统计,划分经营范围和经营单位,选择经营中心,布置主干渠系和主干道路等,对规划对象进行一个控制性的全面布局。它主要是解决点和线的问题,是全部规划设计的骨干,也是体现经营方针和规划原则的关键。②细部规划。在基本已经肯定的控制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对规划对象和有关局部进一步的规划和设计,如细微的土地利用分类和统计,布置支渠以下的水利渠系网和田间道路网,设计耕作地块和田区等。细部规划主要是解决面的问题。③技术设计与铺图定线。控制规划和细部规划统称土地规划的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方案确定后,还需要通过更细致的测绘工作,进行规划方案的技术设计和现场铺图定线。在规划设计时,往往要提供几个方案加以比较,并给予经济评价,以便择优实施。
  
  土地管理 采取法律、组织、经济和技术的措施,以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护土地资源的工作。在中国,其主要内容有:①土地资源调查,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并给予综合评价。②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优组织形式。③地籍整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划清地界,进行土地登记,颁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解决土地纠纷。④制定和贯彻国家土地法、地方土地管理条例和企业、事业单位各项土地资源管理办法。⑤采取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措施,对土地在不同使用单位、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进行计划管理;制定全国、省(自治区)、县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⑥建立和健全土地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机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