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对象图形系统
1)  object graphics system
对象图形系统
2)  graph object
图形对象
1.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at how to use OOA &OODmethod to design vectorgraph object Model and gives the graphic objects base property and base function.
介绍了如何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设计矢量图形软件中的主要图形对象模型,给出图形对象的基本属性和行为特征。
3)  graphical objects
图形对象
1.
The disposal method of grapnics in control system interiace design based on kingview is summarized, and the graphical objects of kingview is analyzed as well as in this paper.
总结了组态王界面设计中的图形处理方式,对图形对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组态王图形处理功能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优秀矢量软件CorelDRAW的特点及CorelDRAW图形如何应用于组态王界面设计的方法,对快速创建个性化用户界面具有指导意义。
4)  graphic object
图形对象
1.
I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design of visual engineering faci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nalyses the design scheme and programming methods of processing the facility objects as the graphic objects and puts them into practice.
比较传统的工程网络和工程设备管理系统的优劣,提出工程网络和工程设备图形化管理的概念,并介绍其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分析和实施将设备对象作为图形对象处理时的设计方案和编程技术。
2.
It also introduces the relation ship and modeling method between graphic objects and engineering database.
介绍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的综合图形系统开发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介绍图形对象与工程数据库的关联及建模方法 ,通过— SCADA系统的综合图形系统开发的实例 ,叙述了工控系统中综合图形系统开发的程序设计技
3.
It also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building and displa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phic objects and engineering database.
本文介绍SCADA系统中可视数据库工具开发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以及图形对象与工程数据库的关联及显示方法。
5)  graphical object
图形对象
1.
Based on the ObjectARX technique, a graphical object model system for basic member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s defined.
采用ObjectARX技术,自定义了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图形对象模型,讨论了图形对象间的基本关系、通知响应机制、约束的分类和实现、特征识别和抽取以及基本构件三维重构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图形编辑的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CAD系统。
2.
Our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modules: graphical object module (section 1), data driving module (section 2), and display module (section 3).
提出一种面向对象可视化模型 ,该模型由图形对象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和显示模型组成 ,其特点是把可视化动态显示与驱动数据及具体应用相分离 ,使用户不必了解数据动画的图形学细节 ,就可以开发出满足应用需求的可视化系统 ,大大地减少了开发者的工作量 ,缩短了开发周期。
6)  graphics object
图形对象
补充资料:安全系统能否与控制系统结合的争论
但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高集成度的处理技术,采用防火墙和主动诊断技术,在共同的环境中功能性地把控制和安全系统分开是完全可以保证安全的,也能够满足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

  一些供应商采用了吓唬用户的策略,他们暗示用户: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单一的可靠平台上将会使你的工厂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一些反对控制和安全结合技术的典型争论是这样的:

  “过程控制器不能被应用于安全保护功能。”这里指的不是设计用于安全应用、经过国际认可的认证机构(例如:T哣)认证的控制器和I/O模件,而是在安全应用中采用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的控制器和I/O模件。
  “如果你没有采用三重化冗余的系统,那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风险。” 从逻辑控制器的角度看,一个三重化、四重化,甚至五重化的模件冗余系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达到所需要的降低风险的要求。实际上如果你去检查一下已经安装的双重化或是三重化模件冗余的系统,你会发现许多传感器和终端执行元件没有达到SIL(安全完整性等级)的SIF(安全仪表功能)要求。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因为大多数系统故障都是由于现场设备引起的,而不是由逻辑控制器造成的。冗余只是带来了可用性,而不是可靠性;所有安全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冗余。三重化模件冗余系统采用冗余来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采用更新的技术可以设计出没有危险事故、诊断覆盖率接近100%的可靠系统。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在一起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但拥有双倍的工程工具,操作员界面,附加的系统元件以及全生命周期内双倍的培训、备品备件成本,肯定更不是好事情。在这类攻击组合系统的辩论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常常被忽视了——在大多数这类新系统中,你不需要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一起,因为这些系统都具有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过程控制和安全功能的能力;有些甚至可以在同一个控制器中实现,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起来的理由
  为什么要把安全和过程控制两个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使最终用户可以在保持所需要的安全等级的同时减少费用。这样也可以在项目工程实施和测试阶段节约费用。例如在同一个系统中移动I/O点和在完全不同的系统之间移动I/O点,考虑到文档和设计等方面的影响,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费用和工作量将会大大减少。
  在系统调试阶段也会有其它方面的费用减少,因为整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预先测试,这样就不会导致两个相互隔离的不同系统运到现场后才第一次对接。这样的预先测试还可以增强用户对所采用系统的了解,因而可以提高整个解决方案的完整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