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纯滞后纯积分对象
1)  integral plants with large time-delay
大纯滞后纯积分对象
1.
Inertial first-order systems are typically object of as time-delay systems, it is obvious that integral plants with large time-delay are even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which is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using a modified two-order ADRC(Auto-Disturbance-Rejection Controller).
采用修改后的二阶自抗扰控制器ADRC(Auto Disturbance RejectionController) ,研究了大纯滞后纯积分对象的控制。
2)  the great pure delay process
纯滞后对象
3)  integrator plus time delay
积分加纯滞后
1.
Double predictive PI control forintegrator plus time delay processes and its application;
积分加纯滞后系统的双预测PI控制及其应用
4)  large time delay
大纯滞后
1.
How using optimal control to the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of industry, a novel method for designing optimal controller based on PADE approximation is proposed for industrial processes with large time delay.
结合一个特大纯滞后的温控系统 ,探讨用 PADE近似描述特大纯滞后 ,获得被控对象不带指数函数的有理多项式传递函数模型 ,实现泛函条件极值的求解 ,再根据军事用途的最优控制与工业控制之间描述方法的区别 ,对最优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获得一个特大纯滞后的温度最优控制系统 ;用 MATLAB理工算法语言对此系统进行仿真 ,获得它的动态性能指标、稳定性与鲁棒性 ,说明 PID难以控制的特大纯滞后的温度对象能够采用最优控
5)  the object with deadtime
纯时滞对象
6)  long pure time delay
大纯滞后过程
1.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PID was introduced, and it efficiently improved the dynamic quality of temperature of oven with long pure time delay process and bit intermittent interference.
该装置引入了以 PID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算法 ,有效地改善了炉温大纯滞后过程启动和间歇大扰动的动态品质。
补充资料:凌纯声(1902~1981)
      中国当代民族学家。字民复,江苏武进人。早年就学于中央大学,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师从人类学家M.莫斯等研习人类学和民族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积极从事民族学研究和开拓工作,先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学组主任,国立边疆教育馆馆长,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台湾省,先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等。
  
  凌纯声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20世纪30年代, 他曾调查赫哲族、 湘西苗族、浙江畲族和云南彝族,均有专著问世。他早期认为民族学只研究"落后民族"或"史前民族",内容只限于生活和文化,故所写调查报告往往偏重生活文化现象的罗列。40年代,转而注意新疆民族问题和边政建设问题。移居台湾后,多次调查台湾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进而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与环太平洋地区土著文化的传播关系。他所研究的范围和运用的资料都逐步扩大。举凡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的材料均能兼容并收。
  
  他的著述甚丰,有专著12本,论文74篇。主要著作有:《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1934)、《湘西苗族调查报告》(1948)、《中国边政制度》(1948)、《边疆文化论集》(1953)、《中泰文化论集》(1958)、《台湾与东亚及西南太平洋的石棚文化》(1967)、《中国远古与太平印度两洋的帆筏戈船方舟和楼船的研究》(1970)、《中国与海洋洲的龟祭文化》(1972)、《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1979)。这些著作对研究中国民族学和民族学的比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建立和充实中国民族学的宝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