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环境科学
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中国环境科学
1.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Author Groups of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from 2000 to 2003;
2000—2003年《中国环境科学》作者群分析
2.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authors of 545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ical of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from 2000 to 2003,this paper gets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authors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ystem, and further reflects the integral situation of the author groups in the field of our country s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通过对《中国环境科学》2000—2003年刊登的545篇论文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刊作者在年龄、学历、所属系统等方面的分布特点,进而反映出当前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作者群的整体状况。
2)  Chinese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3)  Centre for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科学与环境中心
4)  Chinese environment ethics
中国环境伦理学
5)  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科学
1.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atterns of Publications, Authors and Cit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
2004年《环境科学》载文、作者及引文的统计分析
2.
Application of solid-liqui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固-液异相催化剂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3.
Application of isotop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同位素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6)  environment science
环境科学
1.
As an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thics,the environment ethics has inherent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 science,ethics and the other branch cross-disciplines.
环境伦理学作为介于环境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交叉性边缘分支学科,与环境科学、伦理学的其他一些边缘分支学科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2.
It detaily discusses the investigation course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technology and their application and foreground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science.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指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水的特殊价值和优点,并详细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SFE)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的研究历程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3.
It shows that we should energetically promote the interpenetrating and intercross between nuclear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目前 ,应大力促进核科学技术与环境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进一步提高这一跨学科领域的水
补充资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的基本任务是团结环境科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环境科学和技术水平,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编辑环境科学书刊,举办为环境科学工作者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系于197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开始筹建,1979年 3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环境科学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由 106名理事组成的学会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选出常务理事37名,李超伯任理事长,李苏、郭子恒、马大猷、曾呈奎、曲仲湘、过祖源、刘东生、陈西平任副理事长。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下设四个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编辑工作委员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学会设有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为开展环境科学各分支学科和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设有分支学会: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1980年2月成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学会(1981年3月成立)。此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还成立11个专业委员会:环境理论专业委员会,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化学地理专业委员会,海洋环境专业委员会,大气环境专业委员会,环境声学专业委员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环境分析监测专业委员会,环境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及其分支学会、专业委员会出版的期刊有:《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79年10月参加"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1980年3月参加"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