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conomy espionage law
经济间谍法
1.
? On the basis of setting forth the instituting background of American economy espionage law and its content and features,the paper analys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n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s theory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 by implementing economy espionage law.
本文在阐述了美国制定《经济间谍法》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实施《经济间谍法》后对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 The Economic Espionage Act
经济间谍法案
3) economic espionage
经济谍报
1.
Based on a brief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Microsoft Antitrust Case and the Oracle "Garbage Gate"acciden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n the one side and business spy and economic espionage on the other side,and emphasizes the legality and morali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在简要回顾和分析微软反垄断案和甲骨文公司“垃圾门”事件的基础上 ,阐述了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以及经济谍报的界定 ,强调了竞争情报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4) The Secret Agent
《间谍》
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ircular structure in The Secret Agent and explores its narrativ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形态方面研究《间谍》的圆形结构及其叙事功能,指出:在《间谍》中,康拉德采用了具有与主题一致的感性形态和象征意味的圆形结构来强化主题。
2.
The Secret Agent,as Geoffrey Galt Harpham put it,is the "first,and really the only,written text in Conrad s entire oeuvre.
杰弗里·高尔特·哈尔曾说过:“纵观康拉德的所有作品,《间谍》可以算是他创作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6) snooper satellite
间谍卫星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nse of movement of Japan in developing the snooper satellite, the carrier rockettechnique and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nd reveals Japan’s ambitions of seeking to occupy Chinese Diaoyu Islandand some words ofthreateningChina.
介绍了日本在发展间谍卫星、运载火箭技术及研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方面的动向,揭示了日本企图占领中国钓鱼岛屿的野心及其威胁中国的言论。
补充资料:间谍卫星
间谍卫星
1959年2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里,有一枚高大的“宇宙神——阿金纳A”火箭耸入云端,它那圆锥形的顶端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间谍卫星,美国谍报部门称它为:“发现者1号”。当倒数计数到零时,火箭便呼啸着把“发现者1号”送入了太空轨道。1960年10月,“宇宙神——阿金纳A”又运载着另一颗间谍卫星“萨摩斯”升上了蓝天。它在太空运行中可以进行大量的录音和录像,比如它在苏联和中国的上空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间谍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苏联也于1962年发了“宇宙号”间谍卫星,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高空间谍侦察。载止1982年底,美国和苏联分别发射了373颗和796颗专职间谍卫星,总数达1169颗,这一千余名“超级间谍”在几百公里高的太空上,日日夜夜监视着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现代的技术侦察主要是空间侦察,而空间侦察则又是利用各种间谍卫星来实施的。这类间谍卫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核爆探测卫星。
间谍卫星具有侦察范围广、飞行速度快、遇到的挑衅性攻击较少等优点,苏美两国都对它格外钟情,把它当做“超级间谍”来使用。当前美、苏两家的战略情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通过间谍卫星获得的。197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美、苏竞相发射卫星来侦察战况。美国间谍卫星“大鸟”拍摄下了埃及二、三军团的接合部没有军队设防的照片,并将此情报迅速通报给以色列,以军装甲部队便偷渡过苏伊士运河,一下子切断了埃军的后勤补给线,转劣势为优势。在此同时,苏联总理也带着苏联间谍卫星拍摄下来的照片,匆匆飞往开罗,劝说埃军停火。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期间,苏、美频繁地发射间谍卫星,对南大西洋海面的战局进行密切的监视,并分别向英国和阿根廷两国提供敌方军事情况的卫星照片。可以说,间谍卫星的数量和发射次数,已经成了国际政治、军事等领域内斗争的“晴雨表”了。
1.照相侦察卫星
“大鸟”间谍卫星是照相侦察卫星中主要的一种。它是由美国空军委托洛克希德公司研制并于1971年发射上天的。总长为15.24米,直径有3.05米,重达13.3吨。它所担任的间谍侦察任务繁多,身兼数职,既对地球表面做普查侦察,也对重要目标做详查侦察:既要对目标进行照像,又要对各地的电磁波进行监收,更奇妙的是,这只“大鸟”还常常驮着“小鸟”飞上太空,然后“卸下”这些“小鸟”带着他们在外层空间漫游,即由大卫星(母星)和一、两颗小卫星(卫星)组成一个“间谍卫星家族”。“大鸟”间谍卫星还长着三只明察秋毫的“大眼睛”。一只“眼睛”是一架分辨力极高的详查照相机,可以看清在地面上行走的单个行人。另一只“眼睛”是一架新型胶卷扫描普查照相机,用它来进行地上大面积普查照相。第三只“眼睛”最神秘,它是一个可以在夜间看见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多光谱红外扫描照相机。“大鸟”间谍卫星所拍摄的照片必须在卫星飞抵夏威夷群岛地区上空时弹射出来,并由空军回收,然后再进行冲洗和认读。迄今为止,外层空间已经有16只“大鸟”在“展翅飞翔”,以它那鹰一般的锐眼虎视耽耽地注视着地球上那些令人担心的地区。1971年美国发射了一颗“KH-9”间谍卫星,也叫“大鹏”间谍卫星。1976年底,中央情报局在美国空军范登堡基地又发射了由美国伍德里奇公司研制的最先进的第五代照相侦察间谍卫星“KH—11”,俗称“锁眼”。这是太空间谍战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KH—11”间谍卫星属于“数字图像传输型的实时照相侦察卫星”。它不用胶卷,而是由卫星上的“成像遥感器”通过扫描方法拍摄地面场景图像,并将这些“高品位远距照相电视信号”采用数字图像的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卫星接收站,这样,华盛顿的国家图像判读中心就能立刻了解到有关国家各个领域的瞬时动态。“KH—11”间谍卫星的优点一是不受胶卷的限制,二是具有诱人的“实时性”(即卫星上的成像系统一摄制下地面的目标,则地面上卫星接收站的情报人员也就能立即同时看到了)。最初时,苏联军方及谍报部门不了解“KH—11”间谍卫星具有发射实时信号照相的能力,因此有许多军事设施都没有隐蔽起来,甚至连导弹发射井的井口也没有掩盖,让美国谍报机关得到了许多高度机密的情报照片。
1990年初,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附近,正在兴建一座神秘的工厂,据专家反复分析照片认为,这是一座化学武器工厂,许多国家也纷纷予以谴责,但是利比亚否认此事,并说这是一家普通的制药厂。事隔不久,这家工厂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利比亚国家元首发表声明,谴责美国间谍卫星和纵火间谍的破坏活动。“KH—11”间谍卫星迄今为止已发射了5颗,是当今世界太空中间谍侦察卫星的“王牌”。80年代起,美国已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靛蓝”(现已改称为“长曲棍球”)的新卫星系统的研制计划。它将利用最先进的雷达设备,实现全天候的昼夜侦察。利用电脑把雷达讯号提高,变成雷达造影,可能穿透云雾和黑暗,甚至还可能发展成具有穿透建筑物的能力。
苏联虽然在1961年4月12日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般载入宇宙飞船,揭开了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序幕,但是在间谍卫星研制方面还落后于美国。1959年美国的“发现者1号”间谍卫星升空后,苏联便大大加快了研制间谍卫星的步伐。1962年3月16日,苏联第一颗间谍卫星“宇宙—1号”飞上了蓝天,在短短的9个月内,苏联一口气发射了“宇宙—1号”至“宇宙—12号”总共12颗照相侦察间谍卫星,着实使美国谍报部门大吃一惊。“宇宙号”照相侦察间谍卫星重约4~6吨,分普查和详查两种,并且都是回收型的。初期时均为卫星整体回收,1968年后才发展成为只回收胶卷舱,以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回收一律是在苏联的塔什干和哈萨克地区回收,当卫星飞抵这些地区上空时,卫星的仪器舱与回收舱便自动分离,装有胶卷与信标发射机的回收舱从空中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便自动打开降落伞,进行软着陆。在降落过程中,信标发射机还会连续以四对字母TK、TG、TF、TL中的一对莫尔斯电码发射信标信号,以便使回收人员准确寻找到回收舱的降落点。
照相侦察卫星上使用的照相机有“全景照相机”;“画幅式照相机”和“多光谱照相机”。
“全景照相机”可以旋转整个相机,其旋转角度达180度,可以用来进行大面积搜索、监视、进行地面目标的“普查”。“画幅式照相机”主要用于“详查”地面目标,把某一个重要目标拍摄到一张分辨率很高的胶片上。美国“大鸟”照相侦察间谍卫星上的画幅式照相机,从160公里的高空拍摄下来的照片,竟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体,也就是说能够看清是一只狗还是一只猫。“多光谱照相机”装有不同的滤光镜,对同一目标进行拍照,得到几张不同的窄光谱的照片,由于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所以,只要用“多光谱照相机”对伪装的物体进行拍照,就可以揭露它的真面目,识破敌方的诡计。
2.电子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具有多种功能。它能够截获敌方预警、防空和反导弹雷达的信号特征及其位置数据,能够载获敌方的战略导弹试验的遥测信号,也能有效准确地探测敌方军用间谍电台的位置。苏联从60年代中期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到1982年底共发射了134颗。苏联的电子侦察卫星一般是椭球体或圆柱体,多采用“混杂多颗组网法”使用,即在同一轨道内,发射4~8颗电子侦察卫星,一颗飞过去后,紧接着又飞过来一颗,可以接力式地连续进行通信窃听。这种卫星具有情报联络的功能,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苏联间谍保持无线电联系。1977年4月,伊朗反间谍部门逮捕了一名叫拉巴尼的间谍,他就是利用“通信情报型的电子侦察卫星”在飞越当地上空时,接收这颗间谍卫星发送给他的密码电文。由于在接收密码电文时,拉巴尼没能隐蔽好他的卫星接收天线而被反间谍部门发现后,突然冲进密室将他抓获。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到1982年底共发射了78颗。分为普查型和详查型两种。普查型电子侦察卫星体积较小。如美国的“PH—11电子侦察卫星”即属此类。它高仅0.3米,直径0.9米,呈八面柱体,重量约为60公斤。往往是在发射其它较大的卫星时,把它捎带上一起发射出去,所以国外谍报部门也叫它“搭班车间谍卫星”。1962年美国发射的“侦察号”电子侦察卫星能够在很宽的频段内对无线电系统进行侦察。这种间谍卫星重约1000公斤,它在一天中可以两次飞越莫斯科上空,并能把载获到的无线电信号储存起来,当卫星运行到预定地域的上空时,又会自动将情报用无线电发回地面,或用回收舱送回地面。美国情报部门常常用它来截收苏军总部发至全球各海上舰队的秘密电波。1973年发射的“流纹岩”电子侦察卫星主要是截获窃听苏联从普列谢茨克试验发射固体洲际导弹以及从白海试验发射核潜艇导弹的电子讯号。它可以同时监听11000次电话或步话机的通话。在澳大利亚和英格兰都设有专门接收“流纹岩”电子侦察卫星传输无线电信号的地面卫星接收站。电子侦察卫星还有一种特殊的“跟踪人”本领。只要间谍把一种“显微示踪元素”或“电子药丸”加在特制的食物和饮料中让某个人吃下去,那么,当电子侦察卫星飞到这个人所在的区域时,卫星上的电子和摄影仪器便会对这个人进行跟踪,无论这个人走到哪里,躲在哪里都无法逃出卫星的跟踪。
3.海洋监视卫星
1977年11月,苏联塔斯社发布了一条措词模糊的新闻:“苏联一颗人造卫星的压力降低,并采取计划外的飞行形式,开始下降……”接着,美国设在科罗拉多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卫星观测站,提出了一条比较露骨的新闻预测:“一颗苏联的间谍卫星将在近日内坠落到地球上。”这消息一时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惊慌,担心坠落的卫星会落在自己的国土上,1978年1月24日,美国夏威夷的马维岛卫星观测站观测到天空中有一个闪着耀眼红光的物体,急速向东北方坠下,最后在空中爆成数千块碎片,纷纷落在加拿大的大奴湖地区。美国谍报技术部门立刻派出100多名航天专家去那里搜寻卫星碎片残渣。通过分析,美方认为,这是苏联的一颗重达2700公斤的雷达型“海洋监视间谍卫星”,即苏联第16颗海洋间谍卫星——“宇宙954号”。这种间谍卫星主要是用来探测、跟踪世界海洋上的各种舰艇。通过截获舰艇上的雷达、通信和其它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对海上的军事目标进行监视。苏联研制海洋监视卫星起步较早,拥有用核反应堆提供能源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和用太阳能供电的“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从1967年起就使用这两类卫星了。而美国则在10年以后才拥有“电子窃听型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红外辐射仪等高灵敏度的探测仪器,不仅能够发现和跟踪海上目标,而且也能够监视水下60米深的核潜艇的活动。更奇妙的是它既能够测量出核潜艇上的核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与周围海水的温差,掌握潜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计算出潜艇行驶的速度,而且还能测出海底山脉、海沟、隆起部位和断裂区的高度、深度和宽度,绘制出精确的海底地图。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苏联接连发射了“宇宙—1365号”和“宇宙—137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此来侦察英阿双方的军事战况,并把所获取的英国军队的有关情报马上提供给阿根廷军队,以致阿根廷空军一举击沉了英国特遣舰队中著名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美国曾经提出两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个是研制“飞弓”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一个是研制“白云”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1978年6月27日,美国空军范登堡发射基地发射了一颗长12.2米,重2274公斤的“飞弓”间谍卫星,它装有四种微波遥感仪器和一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即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测高雷达,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和可见光与红外线辐射计,以此来对海洋实行大面积的监视。可惜好景不长,3个月后,这颗间谍卫星便因电源严重短路而一命呜呼了。
4.导弹预警卫星
当洲际弹道导弹从发射井呼啸而出后,对距离8000~12000公里以外的目标只要30分钟就能命中。这就要求有一种武器能够在导弹到达目标前就能够侦察到攻击导弹并发出战略预警,及早使人们进入防空洞或者发射反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拦截撞毁前来袭击的敌方导弹。这项任务现在主要是用“导弹预警卫星”来执行完成的。1958年美国便实施代号“米达斯”计划的导弹预警卫星研制。1966年,又重新制订了著名的“647”预警卫星计划(也叫防御支援计划卫星)。它是一个圆柱形星体,主要侦察设备是一个长3.63米,直径为0.91米的大型红外望远镜,它由2000多个硫化铅做成的红外敏感元件组成,能在零下80℃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它总长约6.64米,每分钟可自转5~7转。美国从1971年投入实际使用“647导弹预警卫星”以来,已经探测到苏联、法国和中国的1000多次导弹试验。卫星上的探测器在导弹发射90秒钟之内,便能探测到在起飞的导弹,并在3—4分钟内把探测到的各类信息传输到美国夏延山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
苏联的导弹预警卫星是在1967年发射的。它既能够“看”到美国中西部的戴维斯——蒙森、小石城的“大力神导弹”发射基地和马姆斯特罗姆、沃化的“民兵式导弹”发射基地,又能随时与苏联保持通信联系,用这种大椭圆轨道的预警卫星每天可以进行14小时的监视,因此,只要同时使用2~3颗这种卫星就可以进行全天候的环球监视了。至1982年底,苏联共发射了33颗导弹预警卫星,在太空中与美国又开始了一轮超级侦察之战。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一代的导弹预警卫星,主要是采用一种“凝视”型红外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含有几百万个敏感元件,各自负责凝视盯住地球表面的每个地区。只要某地区有导弹发射,快速飞行的导弹尾部喷出的猛烈火舌便会被卫星上某一部位的敏感元件感测到,于是立刻就可以预先报警了。它还具有排除非导弹的自然火光和飞机尾部的热辐射,降低虚警率和测算出导弹的轨迹,飞行速度及弹着点等高度敏感精确的功能。
5.核爆炸探测卫星
1979年9月22日凌晨3时,一颗高于地球11万公里的间谍卫星,发现在非洲南部出现了一种神秘的闪光,并且在1秒钟之内,连续闪动了两次。10月底,美国发表了一项声明,宣称该地区发生了一次2000~4000吨级的核爆炸。然而,处于这一地区的南非却矢口否认与他们有关。但是,不论是怎样否认也无法排除这颗间谍卫星侦察的可靠结果。这颗间谍卫星就是美国1971年发射的“核爆炸探测卫星”——“维拉号”(拉丁语,“监督者”的意思)。卫星上有二十几个探测器,可以探测核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和Y射线,也可以数出核炸时产生的中子数目和记录核爆炸火球的闪光及电磁脉冲。它能够探测到高空(爆炸高度在30公里以上)、大气层(爆炸高度低于30公里)和近地面的任何核爆炸。并且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探测仪器系统侦察到地下的种种核爆炸。
1959年2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里,有一枚高大的“宇宙神——阿金纳A”火箭耸入云端,它那圆锥形的顶端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间谍卫星,美国谍报部门称它为:“发现者1号”。当倒数计数到零时,火箭便呼啸着把“发现者1号”送入了太空轨道。1960年10月,“宇宙神——阿金纳A”又运载着另一颗间谍卫星“萨摩斯”升上了蓝天。它在太空运行中可以进行大量的录音和录像,比如它在苏联和中国的上空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间谍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苏联也于1962年发了“宇宙号”间谍卫星,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高空间谍侦察。载止1982年底,美国和苏联分别发射了373颗和796颗专职间谍卫星,总数达1169颗,这一千余名“超级间谍”在几百公里高的太空上,日日夜夜监视着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现代的技术侦察主要是空间侦察,而空间侦察则又是利用各种间谍卫星来实施的。这类间谍卫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核爆探测卫星。
间谍卫星具有侦察范围广、飞行速度快、遇到的挑衅性攻击较少等优点,苏美两国都对它格外钟情,把它当做“超级间谍”来使用。当前美、苏两家的战略情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通过间谍卫星获得的。197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美、苏竞相发射卫星来侦察战况。美国间谍卫星“大鸟”拍摄下了埃及二、三军团的接合部没有军队设防的照片,并将此情报迅速通报给以色列,以军装甲部队便偷渡过苏伊士运河,一下子切断了埃军的后勤补给线,转劣势为优势。在此同时,苏联总理也带着苏联间谍卫星拍摄下来的照片,匆匆飞往开罗,劝说埃军停火。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期间,苏、美频繁地发射间谍卫星,对南大西洋海面的战局进行密切的监视,并分别向英国和阿根廷两国提供敌方军事情况的卫星照片。可以说,间谍卫星的数量和发射次数,已经成了国际政治、军事等领域内斗争的“晴雨表”了。
1.照相侦察卫星
“大鸟”间谍卫星是照相侦察卫星中主要的一种。它是由美国空军委托洛克希德公司研制并于1971年发射上天的。总长为15.24米,直径有3.05米,重达13.3吨。它所担任的间谍侦察任务繁多,身兼数职,既对地球表面做普查侦察,也对重要目标做详查侦察:既要对目标进行照像,又要对各地的电磁波进行监收,更奇妙的是,这只“大鸟”还常常驮着“小鸟”飞上太空,然后“卸下”这些“小鸟”带着他们在外层空间漫游,即由大卫星(母星)和一、两颗小卫星(卫星)组成一个“间谍卫星家族”。“大鸟”间谍卫星还长着三只明察秋毫的“大眼睛”。一只“眼睛”是一架分辨力极高的详查照相机,可以看清在地面上行走的单个行人。另一只“眼睛”是一架新型胶卷扫描普查照相机,用它来进行地上大面积普查照相。第三只“眼睛”最神秘,它是一个可以在夜间看见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多光谱红外扫描照相机。“大鸟”间谍卫星所拍摄的照片必须在卫星飞抵夏威夷群岛地区上空时弹射出来,并由空军回收,然后再进行冲洗和认读。迄今为止,外层空间已经有16只“大鸟”在“展翅飞翔”,以它那鹰一般的锐眼虎视耽耽地注视着地球上那些令人担心的地区。1971年美国发射了一颗“KH-9”间谍卫星,也叫“大鹏”间谍卫星。1976年底,中央情报局在美国空军范登堡基地又发射了由美国伍德里奇公司研制的最先进的第五代照相侦察间谍卫星“KH—11”,俗称“锁眼”。这是太空间谍战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KH—11”间谍卫星属于“数字图像传输型的实时照相侦察卫星”。它不用胶卷,而是由卫星上的“成像遥感器”通过扫描方法拍摄地面场景图像,并将这些“高品位远距照相电视信号”采用数字图像的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卫星接收站,这样,华盛顿的国家图像判读中心就能立刻了解到有关国家各个领域的瞬时动态。“KH—11”间谍卫星的优点一是不受胶卷的限制,二是具有诱人的“实时性”(即卫星上的成像系统一摄制下地面的目标,则地面上卫星接收站的情报人员也就能立即同时看到了)。最初时,苏联军方及谍报部门不了解“KH—11”间谍卫星具有发射实时信号照相的能力,因此有许多军事设施都没有隐蔽起来,甚至连导弹发射井的井口也没有掩盖,让美国谍报机关得到了许多高度机密的情报照片。
1990年初,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附近,正在兴建一座神秘的工厂,据专家反复分析照片认为,这是一座化学武器工厂,许多国家也纷纷予以谴责,但是利比亚否认此事,并说这是一家普通的制药厂。事隔不久,这家工厂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利比亚国家元首发表声明,谴责美国间谍卫星和纵火间谍的破坏活动。“KH—11”间谍卫星迄今为止已发射了5颗,是当今世界太空中间谍侦察卫星的“王牌”。80年代起,美国已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靛蓝”(现已改称为“长曲棍球”)的新卫星系统的研制计划。它将利用最先进的雷达设备,实现全天候的昼夜侦察。利用电脑把雷达讯号提高,变成雷达造影,可能穿透云雾和黑暗,甚至还可能发展成具有穿透建筑物的能力。
苏联虽然在1961年4月12日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般载入宇宙飞船,揭开了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序幕,但是在间谍卫星研制方面还落后于美国。1959年美国的“发现者1号”间谍卫星升空后,苏联便大大加快了研制间谍卫星的步伐。1962年3月16日,苏联第一颗间谍卫星“宇宙—1号”飞上了蓝天,在短短的9个月内,苏联一口气发射了“宇宙—1号”至“宇宙—12号”总共12颗照相侦察间谍卫星,着实使美国谍报部门大吃一惊。“宇宙号”照相侦察间谍卫星重约4~6吨,分普查和详查两种,并且都是回收型的。初期时均为卫星整体回收,1968年后才发展成为只回收胶卷舱,以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回收一律是在苏联的塔什干和哈萨克地区回收,当卫星飞抵这些地区上空时,卫星的仪器舱与回收舱便自动分离,装有胶卷与信标发射机的回收舱从空中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便自动打开降落伞,进行软着陆。在降落过程中,信标发射机还会连续以四对字母TK、TG、TF、TL中的一对莫尔斯电码发射信标信号,以便使回收人员准确寻找到回收舱的降落点。
照相侦察卫星上使用的照相机有“全景照相机”;“画幅式照相机”和“多光谱照相机”。
“全景照相机”可以旋转整个相机,其旋转角度达180度,可以用来进行大面积搜索、监视、进行地面目标的“普查”。“画幅式照相机”主要用于“详查”地面目标,把某一个重要目标拍摄到一张分辨率很高的胶片上。美国“大鸟”照相侦察间谍卫星上的画幅式照相机,从160公里的高空拍摄下来的照片,竟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体,也就是说能够看清是一只狗还是一只猫。“多光谱照相机”装有不同的滤光镜,对同一目标进行拍照,得到几张不同的窄光谱的照片,由于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所以,只要用“多光谱照相机”对伪装的物体进行拍照,就可以揭露它的真面目,识破敌方的诡计。
2.电子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具有多种功能。它能够截获敌方预警、防空和反导弹雷达的信号特征及其位置数据,能够载获敌方的战略导弹试验的遥测信号,也能有效准确地探测敌方军用间谍电台的位置。苏联从60年代中期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到1982年底共发射了134颗。苏联的电子侦察卫星一般是椭球体或圆柱体,多采用“混杂多颗组网法”使用,即在同一轨道内,发射4~8颗电子侦察卫星,一颗飞过去后,紧接着又飞过来一颗,可以接力式地连续进行通信窃听。这种卫星具有情报联络的功能,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苏联间谍保持无线电联系。1977年4月,伊朗反间谍部门逮捕了一名叫拉巴尼的间谍,他就是利用“通信情报型的电子侦察卫星”在飞越当地上空时,接收这颗间谍卫星发送给他的密码电文。由于在接收密码电文时,拉巴尼没能隐蔽好他的卫星接收天线而被反间谍部门发现后,突然冲进密室将他抓获。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到1982年底共发射了78颗。分为普查型和详查型两种。普查型电子侦察卫星体积较小。如美国的“PH—11电子侦察卫星”即属此类。它高仅0.3米,直径0.9米,呈八面柱体,重量约为60公斤。往往是在发射其它较大的卫星时,把它捎带上一起发射出去,所以国外谍报部门也叫它“搭班车间谍卫星”。1962年美国发射的“侦察号”电子侦察卫星能够在很宽的频段内对无线电系统进行侦察。这种间谍卫星重约1000公斤,它在一天中可以两次飞越莫斯科上空,并能把载获到的无线电信号储存起来,当卫星运行到预定地域的上空时,又会自动将情报用无线电发回地面,或用回收舱送回地面。美国情报部门常常用它来截收苏军总部发至全球各海上舰队的秘密电波。1973年发射的“流纹岩”电子侦察卫星主要是截获窃听苏联从普列谢茨克试验发射固体洲际导弹以及从白海试验发射核潜艇导弹的电子讯号。它可以同时监听11000次电话或步话机的通话。在澳大利亚和英格兰都设有专门接收“流纹岩”电子侦察卫星传输无线电信号的地面卫星接收站。电子侦察卫星还有一种特殊的“跟踪人”本领。只要间谍把一种“显微示踪元素”或“电子药丸”加在特制的食物和饮料中让某个人吃下去,那么,当电子侦察卫星飞到这个人所在的区域时,卫星上的电子和摄影仪器便会对这个人进行跟踪,无论这个人走到哪里,躲在哪里都无法逃出卫星的跟踪。
3.海洋监视卫星
1977年11月,苏联塔斯社发布了一条措词模糊的新闻:“苏联一颗人造卫星的压力降低,并采取计划外的飞行形式,开始下降……”接着,美国设在科罗拉多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卫星观测站,提出了一条比较露骨的新闻预测:“一颗苏联的间谍卫星将在近日内坠落到地球上。”这消息一时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惊慌,担心坠落的卫星会落在自己的国土上,1978年1月24日,美国夏威夷的马维岛卫星观测站观测到天空中有一个闪着耀眼红光的物体,急速向东北方坠下,最后在空中爆成数千块碎片,纷纷落在加拿大的大奴湖地区。美国谍报技术部门立刻派出100多名航天专家去那里搜寻卫星碎片残渣。通过分析,美方认为,这是苏联的一颗重达2700公斤的雷达型“海洋监视间谍卫星”,即苏联第16颗海洋间谍卫星——“宇宙954号”。这种间谍卫星主要是用来探测、跟踪世界海洋上的各种舰艇。通过截获舰艇上的雷达、通信和其它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对海上的军事目标进行监视。苏联研制海洋监视卫星起步较早,拥有用核反应堆提供能源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和用太阳能供电的“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从1967年起就使用这两类卫星了。而美国则在10年以后才拥有“电子窃听型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红外辐射仪等高灵敏度的探测仪器,不仅能够发现和跟踪海上目标,而且也能够监视水下60米深的核潜艇的活动。更奇妙的是它既能够测量出核潜艇上的核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与周围海水的温差,掌握潜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计算出潜艇行驶的速度,而且还能测出海底山脉、海沟、隆起部位和断裂区的高度、深度和宽度,绘制出精确的海底地图。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苏联接连发射了“宇宙—1365号”和“宇宙—137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此来侦察英阿双方的军事战况,并把所获取的英国军队的有关情报马上提供给阿根廷军队,以致阿根廷空军一举击沉了英国特遣舰队中著名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美国曾经提出两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个是研制“飞弓”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一个是研制“白云”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1978年6月27日,美国空军范登堡发射基地发射了一颗长12.2米,重2274公斤的“飞弓”间谍卫星,它装有四种微波遥感仪器和一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即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测高雷达,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和可见光与红外线辐射计,以此来对海洋实行大面积的监视。可惜好景不长,3个月后,这颗间谍卫星便因电源严重短路而一命呜呼了。
4.导弹预警卫星
当洲际弹道导弹从发射井呼啸而出后,对距离8000~12000公里以外的目标只要30分钟就能命中。这就要求有一种武器能够在导弹到达目标前就能够侦察到攻击导弹并发出战略预警,及早使人们进入防空洞或者发射反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拦截撞毁前来袭击的敌方导弹。这项任务现在主要是用“导弹预警卫星”来执行完成的。1958年美国便实施代号“米达斯”计划的导弹预警卫星研制。1966年,又重新制订了著名的“647”预警卫星计划(也叫防御支援计划卫星)。它是一个圆柱形星体,主要侦察设备是一个长3.63米,直径为0.91米的大型红外望远镜,它由2000多个硫化铅做成的红外敏感元件组成,能在零下80℃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它总长约6.64米,每分钟可自转5~7转。美国从1971年投入实际使用“647导弹预警卫星”以来,已经探测到苏联、法国和中国的1000多次导弹试验。卫星上的探测器在导弹发射90秒钟之内,便能探测到在起飞的导弹,并在3—4分钟内把探测到的各类信息传输到美国夏延山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
苏联的导弹预警卫星是在1967年发射的。它既能够“看”到美国中西部的戴维斯——蒙森、小石城的“大力神导弹”发射基地和马姆斯特罗姆、沃化的“民兵式导弹”发射基地,又能随时与苏联保持通信联系,用这种大椭圆轨道的预警卫星每天可以进行14小时的监视,因此,只要同时使用2~3颗这种卫星就可以进行全天候的环球监视了。至1982年底,苏联共发射了33颗导弹预警卫星,在太空中与美国又开始了一轮超级侦察之战。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一代的导弹预警卫星,主要是采用一种“凝视”型红外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含有几百万个敏感元件,各自负责凝视盯住地球表面的每个地区。只要某地区有导弹发射,快速飞行的导弹尾部喷出的猛烈火舌便会被卫星上某一部位的敏感元件感测到,于是立刻就可以预先报警了。它还具有排除非导弹的自然火光和飞机尾部的热辐射,降低虚警率和测算出导弹的轨迹,飞行速度及弹着点等高度敏感精确的功能。
5.核爆炸探测卫星
1979年9月22日凌晨3时,一颗高于地球11万公里的间谍卫星,发现在非洲南部出现了一种神秘的闪光,并且在1秒钟之内,连续闪动了两次。10月底,美国发表了一项声明,宣称该地区发生了一次2000~4000吨级的核爆炸。然而,处于这一地区的南非却矢口否认与他们有关。但是,不论是怎样否认也无法排除这颗间谍卫星侦察的可靠结果。这颗间谍卫星就是美国1971年发射的“核爆炸探测卫星”——“维拉号”(拉丁语,“监督者”的意思)。卫星上有二十几个探测器,可以探测核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和Y射线,也可以数出核炸时产生的中子数目和记录核爆炸火球的闪光及电磁脉冲。它能够探测到高空(爆炸高度在30公里以上)、大气层(爆炸高度低于30公里)和近地面的任何核爆炸。并且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探测仪器系统侦察到地下的种种核爆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