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llate
[英][kə'leɪt] [美][kə'let]
点校
1.
Collating Three Problems of the Collated《Yun Ji Qi Jian》;
点校本《云笈七笺》商补三则
2) multipoint emendation
多点校位
3) Multi-points calibration
多点校准
4) zero-scale calibration
零点校准
1.
Adhesion type rolling force sensor and its zero-scale calibration;
附着式轧制力传感器及其零点校准
2.
It can realize signal collecting and the automatic implementation of zero-scale calibration.
用微处理器结合数字电位器、运放、A/D等组成信号调理电路,解决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及零点校准的自动实现等问题;微处理器再结合与门将所采集的扭矩信号转换、调制成已调波,已调波经功率放大后驱动一组相互并联的红外LED,发出同步的脉冲光信号;红外LED沿转轴圆周均布,使均布角小于红外LED的散射角,从而使地面上的接收器可接收到连续的脉冲光信号,实现转轴扭矩信号的红外遥测。
6) point adjusting
点位校正
1.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haracteristic point adjusting are discussed by virtue of the coordinate conversion of the spatial data in GIS.
针对PLGIS数据采集中特征点位存在误差 ,根据GIS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原理 ,提出管线特征点位校正方法 ,并对该方法如何有效提高点位精度进行了数据分析。
补充资料:点校
对古籍标点、校订的简称。亦称校点。它是编辑加工古籍使成为可靠的、便于阅读的出版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部古籍大多有几种版本,出版者须选用较好的本子作底本。所谓"较好"是相对的,也会有刊刻错误或被刻书人妄改的地方。为了使出版物可靠、正确,就需要校订。校订一般分内校和外校。内校是据原书上下文义加以订正;外校则参考其他版本或材料比较审定。由于一本书的标点、校订工作往往由同一人进行,因此在出版业务上点校连称,成为专词。
中国古代也使用标点,称为句读(句逗、句断)。但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就是写信,如果加上标点,会被看作对收信人的不尊敬。古书上更不加标点,因此学习离章断句成为读书的初步方法。在书上加印圈点,开始于清末石印的通俗读物,目的在于方便读者阅读。五四运动时期新式标点符号创造出来后,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汪原放首先使用于《红楼梦》、《水浒》等小说上,从此排印古籍加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开来。这是出版事业的一大进步。正确的标点有助于优秀的古代文化流传和普及,而草率的标点所起效果适得其反。一部古籍标点正确与否,是检验标点者水平和态度的可靠尺度。鲁迅在《花边文学·点句的难》一文中说:"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圈几点,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点校工作很不易做好,稍一疏忽即出错误。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倡"国学",他们点校出版的古籍却错误百出。鲁迅在《热风·所谓"国学"》一文中指出:"至于这些'国学'书的校勘,新学家不行,当然是出于上海的所谓'国学家'的了,然而错字迭出,破句连篇,简直是拿少年来开玩笑。"50年代后,国家对古籍的点校工作极为重视,调集不少专家,点校《资治通鉴》等重要史籍,虽仍难免有疏失,但已堪称善本了。
一部古籍大多有几种版本,出版者须选用较好的本子作底本。所谓"较好"是相对的,也会有刊刻错误或被刻书人妄改的地方。为了使出版物可靠、正确,就需要校订。校订一般分内校和外校。内校是据原书上下文义加以订正;外校则参考其他版本或材料比较审定。由于一本书的标点、校订工作往往由同一人进行,因此在出版业务上点校连称,成为专词。
中国古代也使用标点,称为句读(句逗、句断)。但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就是写信,如果加上标点,会被看作对收信人的不尊敬。古书上更不加标点,因此学习离章断句成为读书的初步方法。在书上加印圈点,开始于清末石印的通俗读物,目的在于方便读者阅读。五四运动时期新式标点符号创造出来后,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汪原放首先使用于《红楼梦》、《水浒》等小说上,从此排印古籍加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开来。这是出版事业的一大进步。正确的标点有助于优秀的古代文化流传和普及,而草率的标点所起效果适得其反。一部古籍标点正确与否,是检验标点者水平和态度的可靠尺度。鲁迅在《花边文学·点句的难》一文中说:"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圈几点,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点校工作很不易做好,稍一疏忽即出错误。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倡"国学",他们点校出版的古籍却错误百出。鲁迅在《热风·所谓"国学"》一文中指出:"至于这些'国学'书的校勘,新学家不行,当然是出于上海的所谓'国学家'的了,然而错字迭出,破句连篇,简直是拿少年来开玩笑。"50年代后,国家对古籍的点校工作极为重视,调集不少专家,点校《资治通鉴》等重要史籍,虽仍难免有疏失,但已堪称善本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