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M源文件
1)  m source file
M源文件
2)  m file
m文件
1.
Write the m file of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in MATLAB program language and call this m file in command window with constr function,the optimization design calculation can be finished.
用MATLAB语言编写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m文件,在命令窗口利用constr函数调用m文件并完成设计计算。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import current C codes to Matlab and export Matlab m files to VC by the Matlab C/C++ interface.
介绍了如何利用 Matlab与 C/C+ +的接口将现有的 C程序代码导入到 Matlab中使用 ,以及将 Matlab的 m文件导出到 VC中 ,从而可以利用 Matlab和 VC的各自优势进行仿真软件的开发。
3.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theory of powertrain mount system, this dissertation edits the computing program using MATLAB, the M file, fo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ngine’s natural frequency and the mount location.
根据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理论,本文利用MATLAB编写该悬置系统的设计计算程序,即M文件,从而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做好准备。
3)  M-File
M文件
1.
Notes on S-Functions as M-Files with the Explanation of an Example;
示例解析M文件形式的S-函数
2.
A M-file-based Method to Plotting Cutting Diagram
基于M文件的切割图绘制方法研究
3.
At last,by modifying the M-file of phase command or the input argument of unwrap command,.
最后通过修改phase命令的M文件或改变unwrap命令的输入参数使二者的输出达到一致,从而扩大了这两个命令的适用范围。
4)  Simulink-M file
Simulink-M文件
1.
Hybrid programming based on Simulink-M file,that can improve the program execution effectively,is proposed.
针对Simulink循环和寻优操作复杂、执行效率低和M文件编程环境程序结构复杂、建模及修改比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imulink-M文件的混合编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5)  M function document
M函数文件
1.
The displacement and reaction of the pitch point are obtained through compilation M function document based on an example,and the shear diagram and the bending-moment diagram of the element are drawn.
结合一个实例,利用编写的M函数文件,求得节点的位移、反力,并绘出单元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经验证后,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6)  M-file function
M-文件函数
补充资料:河外射电双源和多重源
      河外射电展源中最典型的也是数量最多的(占40%)一种是双源。双源的最普遍的特征是,在相隔几万至两百万光年的距离上形成两块射电瓣(又称为子源)。证认出的光学对应体(星系或类星体)往往位于此两子源连线的中心。子源的远离光学母体的外边缘处射电亮度变化很陡,而且更接近最大值(此区域常是1″量级大小的致密成分),而向光学母体方向的则是亮度逐渐减弱的辐射延伸部分。最典型的代表是天鹅座A(见射电星系)。有时,光学母体两边是以两个强的外子源为主体的多个子源的组合结构,但仍然成为近似对称分布的所谓多重源。这种直线和对称排列的双源特征,在其所属的光学母体的致密射电区内有时能重现,就是说在不到双源的10-4~10-5的范围内,即在光学体小于0奬01(或几十光年)的区域内,仍然有成双的小致密源出现,而且里、外双源的连线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3C326、33C111、3C390.3、3C405等射电源。
  
  双源的普遍特性,如流量不变化,具有幂律谱 (Svv,平均频谱指数α 约为0.75), 有百分之几的线偏振而没有圆偏振,磁场为10-4~10-5高斯,射电光度强(1040~1045尔格/秒), 能量高(1058~1081尔格)等等都与一般展源相同。对双源已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统计,得出的结果是两个子源的流量密度相差不大,平均只差40%。两个子源与光学母体的距离也相差不大,双源中较亮的子源更靠近光学母体,直径较小,频谱较平。两个子源之间的距离约为子源直径的 2~4倍。在双源间距为 6~100万光年的范围内,不同射电源的子源大致以同样方式膨胀和相互分离, 形成了从中心向外抛射的圆锥体(圆锥角约20°~50°)。源的光度越大,双源之间的距离越大,抛射圆锥也就越窄。射电源主轴方向(两个子源的连线方向)与光学星系主轴方向成各种交角,表明二者没有相关性。同样,射电源主轴与偏振方位角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以全部双源为例进行统计,没有发现射电光度与频谱指数或展源直径或光学亮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子源明亮头部的线偏振只有百分之几,而在延伸向光学母体的局部地区的线偏振则达到百分之几十,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十。
  
  双源和多重源的这些特性提出了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①成双的对称性和一线排列问题;②在极其稀薄的介质中,子源抛射膨胀成形而不瓦解的约束机制问题;③巨额能量的来源和转换方式以及如何向子源进行输运的问题。目前流行的模型基本上有三种:等离子体团抛射及膨胀,大质量物体的一次抛射,连续喷射束。
  
  

参考书目
   A.G.Pacholczyk,Radio Galaxies,Pargamon Press, Oxford, 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