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lobal group
全局组
2)  global
全局
1.
Generalization of Wintner s Theorem and Global Smooth Linearization;
Wintner定理的推广与全局光滑线性化
2.
Global Topological Linearization in Critical Case;
临界情形下的全局拓扑线性化
3.
This paper proposes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local and global combined search.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与全局搜索相结合的粒子群算法。
3)  global optimization
全局优化
1.
Efficient interval-genetic algorithm for multi-peak global optimization;
高效求解多峰值全局优化的区间-遗传算法
2.
Improv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glob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a smooth function;
改进的基于平滑函数的全局优化进化算法
3.
Application of a new global optimization to displacement back analysis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一个新的全局优化算法在岩土工程反分析中的应用
4)  Global coupling
全局耦合
1.
Taking the main shaft system of a hydraulic turbine-generator u- nit as object,the nonlinear global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以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单元法建立系统的非线性全局耦合动态方程,并在此动态方程的基础上分析该系统在电磁力、自激惯性力共同作用下的组合共振特性,揭示了组合共振特性与系统的水力参数、电磁参数和结构参数的关系。
5)  global variable
全局变量
1.
On the basis of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of declaration and accessing to the static data member in C++ language,authors point out the abuse of utilizing global variable to implement the shared data in program design,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out the ways how a static data member replaces the global variable and question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using static data member.
深入分析了C++语言中类静态数据成员的声明和访问方法,指出了程序设计中利用全局变量来实现数据共享的弊端,同时给出了利用类静态数据成员取代全局变量的方法以及在程序设计中使用类静态数据成员时应注意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类静态数据成员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并举了相应的实例来说明如何正确使用静态数据成员。
2.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discussing the concept of global variable in C#,extends to the definition and usage of global used variables with detailed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 and level.
本文从全局变量的概念着手,为C#的初学者,尤其是有C++基础的程序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应用层次对全局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6)  global analysis
全局分析
1.
A Glob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Interpolation and Point Mapping;
基于插值与点映射相结合的全局分析方法
2.
When n =0, the global analysis are made to the quadratic systems (Ⅱ) δ=0 with the origin O (0,0) as second order fine focus.
讨论了二次系统(Ⅱ)δ=0具有二阶细焦点的条件,并对n=0时以原点O(0,0)为二阶细焦点的二次系统(Ⅱ)δ=0作了全局分析。
3.
A numerical global analysis method for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Cellurated Integration Method—isproposed in this paper.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动力系统全局分析的数值方法——胞化积分轨迹法。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内的与 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成分称非组蛋白。绝大部分非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称酸性蛋白质或剩余蛋白质。组蛋白于1834年由德国科学家A.科塞尔发现。
  
  组蛋白对染色体的结构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是由重复单位──核小体组成。 每一核小体包括一个核心8聚体(由 4种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的各两个单体组成);长度约为2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一个单体组蛋白H1。长度约为140个碱基对的DNA盘绕于核心8聚体外面。在核心8聚体之间则由长度约为60个碱基对的DNA连接。这种DNA称为"接头"DNA。
  
  组蛋白的组分  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均可分成5种主要的组分,分别用字母或数字命名,命名方法也不统一,如H1或称F1,Ⅰ;H2A或称F2A2,Ⅱb1;H2B或称F2B,Ⅱb2;H3或称F3,Ⅲ;H4或称F2A1,Ⅳ。有核的红细胞或个别生物体中,还存在特别的组蛋白成分,红细胞中为H5或F2C,Ⅴ,鲑鱼组织中为H6或T。H2A、H2B、H3、H4组成核小体的核心,也称核心组蛋白。根据组蛋白的一级结构,又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的组蛋白(H1);赖氨酸含量较丰富的组蛋白(H2A和H2B);精氨酸含量丰富的组蛋白(H3和H4)。从整体来说,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其中H1变化较大,H3和H4变化最小。如对小牛胸腺的5种组蛋白,豌豆苗组蛋白的H3、H4和兔胸腺组蛋白H1等的一级结构比较中发现,小牛胸腺和豌豆苗的组蛋白H4间只在60位和77位上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不同。但已知的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组蛋白的部分一级结构和动、植物的组蛋白间的差异较大。
  
  组蛋白合成后的修饰  这是形成组蛋白各组分微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修饰的方式有:①乙酰化。有两种,一种是H1、H2A、H4 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α-乙酰丝氨酸,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发生这一修饰。二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 N6-乙酰赖氨酸。②磷酸化。所有组蛋白的组分均能磷酸化,在细胞分裂期间,H1的1~3个丝氨酸可以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时期,H1有3~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发生磷酸化,其他四个核心组蛋白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氨基末端区域的丝氨酸残基上。组蛋白的磷酸化可能会改变组蛋白与 DNA的结合。③甲基化。仅发现于H3的 9和27位和H4的20位的赖氨酸,鸭红细胞组蛋白H1和H5的组氨酸。④ADP-核糖基化。组蛋白H1、H2A、H2B及H3和多聚ADP-核糖的共价结合,ADP-核糖基化被认为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复制过程的扳机。
  
  非组蛋白  染色质中一大群分子量5000~ 15000的蛋白质的总称。真核细胞的非组蛋白可能有 100种以上。由于非组蛋白本身具有聚合特性,它们和组蛋白、核酸等也有结合能力,用电泳和层析技术完全分离非组蛋白比较困难,用双向电泳技术曾在兔肝和诺维科夫肝癌细胞分别分离到69个和84个组分。非组蛋白大致包含下列三类蛋白质:①细胞核内大量的酶。包括 DNA合成及修复过程中的DNA多聚酶和连接酶,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以及核酸和蛋白质如组蛋白在修饰过程中所需要的酶;②在染色体中起结构作用的蛋白质;③其他尚未阐明功能的蛋白质。非组蛋白在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及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过程中均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组织中的非组蛋白成分也有较大的变化。非组蛋白能够选择性地和同源 DNA 结合,它们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在体外能促进DNA的转录,所以有人认为染色质中的具有专一功能的非组蛋白在基因转录的选择性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