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
自适应调制编码
1.
16e systems,a cross-layer optimiz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which efficiently combined the sub-packet transmission scheme at data link layer and the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 at physical layer.
16e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协议,将数据链路层的子包传输机制与物理层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AMC)有效地结合,提出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自适应参数优化选择方法,该方法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的,研究了HARQ子包数目和调制编码方式的联合最优解。
2.
An scheme of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 based on Filtered Multi-tone(FMT),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多音调制(FMT)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方案,将AMC与FMT相结合,研究它在WiMAX物理层中的性能,具体研究了基于FMT的正交QAM(OQAM)调制系统,并将它与基于OFDM的AMC进行对比。
3)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自适应调制编码
1.
Combined with the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ology,this algorithm reallocates the residual power by effectively utilizing the discrete modulation order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iorities of sub-channels under the limita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over the block fading channel.
在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星座图尺寸的离散性,将残余功率按照各子信道的不同优先级进行二次分配,并结合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改善低信噪比时的系统吞吐量。
2.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and it can change the style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according to channel quality, thus reasonably using and allocating system resources.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是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根据信道质量情况的改变调整调制与编码方式,从而合理地利用和分配系统资源。
3.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is a key link adap ta tion technology to overcome the time variable in wireless channel The l ink adaptation technology includes adaptive transmit power control, adaptive mod ulation and coding, adaptive frame length control et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nd analysis their merits and disadvantage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是克服无线信道的时变性的一种重要链路适应技术。
4) adaptive modulation coding
自适应编码调制
1.
In order to design a wireless link adaptation technology with strong channel-error correction capability and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A LDPC-based adaptive modulation coding system model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scheme are studied.
为了设计信道纠错能力强、系统频带利用率高的无线链路自适应传输技术,文中研究了基于LDPC信道纠错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OFDM系统模型以及相应的传输方案,并设计了四区间自适应OFDM通信机制;提出了利用代价函数计算传输模式切换阈值的方法。
5) AMC
自适应调制编码
1.
In WiMAX system,AMC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get good performance.
在WiMAX系统中,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是取得高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信道估计误差是影响AMC的重要因素。
2.
The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HSUPA) technology includes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nd Node B fast scheduling.
为了改善上行性能,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主要考虑的技术包括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混合自动重传(HARQ)、节点B(NodeB)快速调度,以及用户终端(UE)如何共享上行信道资源,同时包括增加增强的媒体访问控制(MAC-e/es)实体,对协议进行增强和优化。
3.
The characteristics, categorie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echnologies of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physical laye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n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are detailed.
文章描述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的标准化进程,讨论了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HARQ)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MI鄄MO)技术的特点、分类和性能,指出了在实现这些关键技术时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6) AMC
自适应编码调制
1.
The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modifications on protocols, then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key technology applied in HSUPA, such as Node B controlled scheduling, AMC, HARQ.
讨论了基于TD-SCDMA的HSUPA技术的优势及特点,以及在协议和信道结构上的改动,并详细阐述了HSUPA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基于Node B的快速分组调度、自适应编码调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等。
2.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able threshold based AMC as a method for the dual - orthogonal sequences set bit - interleaved coded OFDM packet transmission in which parameters have the lowest SNR but higher than threshold and have the biggest throughput as sub carrier s modulation parameters, which makes up the coding diversity loss in the result of correl.
该文将基于固定门限的子带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AMC)和构造在双正交序列集上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案结合,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提出一种AMC—BIC—OFDM级联系统,通过选择子带最低SNR高于门限且吞吐最大的参数作为该子带的调制参数,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弥补传统BICM由频率选择相关性和信道准静止性带来的编码分集损失,扩展BICM算法的应用。
3.
As to the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 HSDPA and LTE system adop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and hybrid ARQ as two main link adaptive technologies.
HSDPA和LTE系统针对无线信道时变特性,采用了自适应编码调制(AMC)和混合反馈重发(HARQ)技术,从而在保证QoS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频谱资源,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补充资料:增量调制
对模拟信号采样,并用每个样值与它的预测值的差值对周期脉冲序列进行调制,简称墹M或DM。已调脉冲序列以脉冲的有、无来表征差值的正负号,也就是差值只编成一位二进制码。
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于1946年提出的,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值脉冲编码。早期的语言增量调制编码器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随着模拟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出现了音节压扩增量调制集成单片,80年代出现了瞬时压扩集成单片,单片内包括了开关电容滤波器与开关电容积分器,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增量调制的编码器的体积减小,功耗降低。
工作原理 简单增量调制(DM)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x(n)表示模拟信号的第n个采样值;慜(n)表示x(n)的预测值;憫(n)表示第n个样值的近似值,慜(n)=憫(n-1);d(n)表示样值x(n)与它的预测值慜(n)的差值,d(n)=x(n)-慜(n);廘(n)表示量化器输出值,若差值d(n)为正,则廘(n)=墹,墹称为量阶;若d(n)为负,则廘(n)=-墹。
增量调制系统发信端数码形成规则是:若量化器输出廘(n)=墹,则数码c(n)=1,亦称为"1"码;反之廘(n)=-墹,则数码c(n)=0,亦称为"0"码。在收信端,从数码解出量阶廘' (n),其解码规则是:接收到"1"码,c′(n)=1,给出量阶廘' (n)=墹;接收到"0"码,c′(n)=0,给出量阶廘' (n)=-墹。输出信号样值 揗 (n)=廘' (n)+廘' (n-1)。若传输信道无误码即c(n)=c′(n),则收信端揗 (n)和发信端憫(n)相同,经采样保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后即恢复原模拟信号。实际电路中,可用积分器来实现相加器和延迟单元的功能;可用量阶发生器和极性开关来组成量化器;而采样、数码形成部分可由移位寄存器来组成。
分类 早期的简单增量调制的缺点是动态范围很窄,不能满足实用电话系统的要求,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增量调制的改进形式。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类是自适应增量调制,它的特点是量化器的量阶能自动跟随信号幅度的变化,从而扩大了动态范围。如果量阶大小是由直接检测输出数码中的平均斜率信息(在音节10毫秒内的平均值)来控制的,就称为数字检测音节压扩增量调制;如果量阶的控制取决于相邻二个数码,则称为瞬时压扩增量调制;如果在大信号段采用音节压扩,而在小信号段采用瞬时压扩,则称为混合压扩增量调制;如果量阶控制信息直接由输入模拟信号中提取,则称为连续增量调制;如果把模拟信号经过积分后再进行增量调制,则称为总和增量调制,简称墹-∑调制;如果积分电路是由二节积分器串联组成的,则称为双积分增量调制。
特点 增量调制与脉码调制(PCM)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电路简单,而脉码调制编码器需要较多逻辑电路;②数据率低于40千比特/秒时,话音质量比脉码调制的好,增量调制一般采用的数据率为32千比特/秒或16千比特/秒;③抗信道误码性能好,能工作于误码率为10-3的信道,而脉码调制要求信道误码率低于10-5~10-6。因此,增量调制适用于军事通信、散射通信和农村电话网等中等质量的通信系统。增量调制技术还可应用于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通信教研组编著:《增量调制数字电话终端机》,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77。
J.C.Bellamy,Digital Telephony,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82.
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于1946年提出的,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值脉冲编码。早期的语言增量调制编码器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随着模拟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出现了音节压扩增量调制集成单片,80年代出现了瞬时压扩集成单片,单片内包括了开关电容滤波器与开关电容积分器,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增量调制的编码器的体积减小,功耗降低。
工作原理 简单增量调制(DM)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x(n)表示模拟信号的第n个采样值;慜(n)表示x(n)的预测值;憫(n)表示第n个样值的近似值,慜(n)=憫(n-1);d(n)表示样值x(n)与它的预测值慜(n)的差值,d(n)=x(n)-慜(n);廘(n)表示量化器输出值,若差值d(n)为正,则廘(n)=墹,墹称为量阶;若d(n)为负,则廘(n)=-墹。
增量调制系统发信端数码形成规则是:若量化器输出廘(n)=墹,则数码c(n)=1,亦称为"1"码;反之廘(n)=-墹,则数码c(n)=0,亦称为"0"码。在收信端,从数码解出量阶廘' (n),其解码规则是:接收到"1"码,c′(n)=1,给出量阶廘' (n)=墹;接收到"0"码,c′(n)=0,给出量阶廘' (n)=-墹。输出信号样值 揗 (n)=廘' (n)+廘' (n-1)。若传输信道无误码即c(n)=c′(n),则收信端揗 (n)和发信端憫(n)相同,经采样保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后即恢复原模拟信号。实际电路中,可用积分器来实现相加器和延迟单元的功能;可用量阶发生器和极性开关来组成量化器;而采样、数码形成部分可由移位寄存器来组成。
分类 早期的简单增量调制的缺点是动态范围很窄,不能满足实用电话系统的要求,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增量调制的改进形式。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类是自适应增量调制,它的特点是量化器的量阶能自动跟随信号幅度的变化,从而扩大了动态范围。如果量阶大小是由直接检测输出数码中的平均斜率信息(在音节10毫秒内的平均值)来控制的,就称为数字检测音节压扩增量调制;如果量阶的控制取决于相邻二个数码,则称为瞬时压扩增量调制;如果在大信号段采用音节压扩,而在小信号段采用瞬时压扩,则称为混合压扩增量调制;如果量阶控制信息直接由输入模拟信号中提取,则称为连续增量调制;如果把模拟信号经过积分后再进行增量调制,则称为总和增量调制,简称墹-∑调制;如果积分电路是由二节积分器串联组成的,则称为双积分增量调制。
特点 增量调制与脉码调制(PCM)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电路简单,而脉码调制编码器需要较多逻辑电路;②数据率低于40千比特/秒时,话音质量比脉码调制的好,增量调制一般采用的数据率为32千比特/秒或16千比特/秒;③抗信道误码性能好,能工作于误码率为10-3的信道,而脉码调制要求信道误码率低于10-5~10-6。因此,增量调制适用于军事通信、散射通信和农村电话网等中等质量的通信系统。增量调制技术还可应用于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通信教研组编著:《增量调制数字电话终端机》,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77。
J.C.Bellamy,Digital Telephony,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