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种群小生境
1)  Species niche
种群小生境
2)  niching micro genetic algorithm
小生境微种群遗传算法
1.
Then niching micro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expected improvement function,the optimal as the sampled point updates the Kriging model.
首先分析了代理模型使用不当引发的局部收敛问题,然后采用小生境微种群遗传算法求解EI函数来得到校正点,用以更新Kriging模型。
3)  microhabitat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小生境蚁群算法
4)  biotope [英]['baiətəup]  [美]['baɪətop]
群落生境;生活小区
5)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 of wild plant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6)  small population
小种群
1.
Allee effect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small population management in nature reservation and biological invasions;
阿利效应及其对生物入侵和自然保护中小种群管理的启示
2.
Mating system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a small population of perennial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
3.
This would be lead to a series changes in biological factors and nonbiological factors and result in grave consequences,such as the species population divided into many small populations,the gene flow was impacted because of the immigrate and emigrate of species were affected,and the population would lose genetic variation.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补充资料:脱罗央群小行星的运动
      限制性三体问题的拉格朗日特解在太阳系中的实例。脱罗央群小行星全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来命名,而这个群则以神话中的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命名,天文学界习惯译为脱罗央。这群小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木星相同。这一群中最先被发现的小行星名为阿基琉斯,它是德国天文学家M.沃尔夫于1906年观测到的。这颗小行星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为当它的轨道被推算出来之后,它的周期和木星的周期很相近。沙利叶注意到,从太阳看去,它位于木星前方约55°处。他认为这可能是拉格朗日于1772年所推导的三体问题的特解(见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按照拉格朗日特解的情况,可假设太阳和木星是两颗有限质量的天体,木星轨道为一圆周,那么在太阳S和木星J的周围将有五个平动点(见图)。其中L1、L2、L3位于SJ直线上,L4、L5两点则与S、J构成两个等边三角形。但L1、L2、L3三处为不稳定的平动点,在这些点上的小行星若位置稍有移动,便一去不返;反之,L4和L5则为稳定的平动点,在这两点上的小行星即使稍有移动,仍将在平动点附近打转而不远离。它们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 11.86年左右,与木星的周期相近。
  
  在木星之前的脱罗央群小行星,位于平动点L4上,它们又称为希腊群小行星,有:阿基琉斯(第 588号,Achilles)、赫克托尔(第624号,Hektor)、涅斯托尔(第659号,Nestor)、阿伽门农(第911号,Agamemnon)、奥德修斯(第1143号,Odysseus)、埃阿斯(第1404号,Ajax)、狄奥墨得斯(第1437号,Diomedes)、安提罗科斯(第1583号,Antilochus)、墨涅拉奥斯(第1647号,Mene-laus)、忒拉蒙(第1749号,Telamon)。跟随木星之后的脱罗央群小行星位于平动点L5上,也称为纯脱罗央群小行星,有:帕特罗克勒斯(第617号,Patroclus)、普里阿摩斯(第884号,Priamus)、埃涅阿斯(第1172号,Aene-as)、安喀塞斯(第1173号,Anchises)、特洛伊罗斯(第1208号,Troilus)。1970年以来,帕洛马山海耳天文台和莱顿大学天文台已发现15颗暗弱的未定号小行星,都属于脱罗央群。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也发现四颗,其中两颗属于希腊群,两颗属于脱罗央群。
  
  由于脱罗央群(包括希腊群)小行星位于拉格朗日特解所确定的区域,它们的发现引起了天体力学家们的很大兴趣。又因发现的小行星并不严格在L4、L5点,公转周期与木星也略有差别,所以研究L4、L5点附近运动的周期轨道的存在性和稳定性问题,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用价值。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多重要成果。从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出发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可归纳为:①在L4、L5点上的小行星是稳定的;②在L4、L5附近无穷小的轨道是存在的,而且"差不多"是稳定的(即不稳定的概率为零);③L4、L5附近有限大小的周期轨道是存在的,除极个别情况外,都是线性稳定的(即只考虑偏差的一次项)。周期轨道的非线性稳定性还未解决。近来用数值方法严格计算了各大行星的摄动,计算了脱罗央群小行星轨道在四百年内的变化。计算结果与从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出发研究所得的结果相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