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tellite in orbit
在轨卫星
2) On-Orbit Satellites Display
卫星在轨显示
1.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hesis is the research of On-Orbit Satellites Display System Based on Desktop VR.
本文以基于桌面VR的卫星在轨显示系统为背景,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基于三层数据模型的数据组织技术、以场景树为基础的层次场景组织方法、结构化卫星实体建模及非结构化点云对象的三维重建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视口交互技术。
3) LEO
[英]['li:əʊ] [美]['lio]
低轨卫星
1.
LEO AUTONOMOUS NAVIGATION BASED ON IMAGE MOTION;
基于图像位移的低轨卫星自主导航技术(英文)
2.
Parellel DMF-RAKE Receiver Based on LEO;
基于低轨卫星的并行DMF-RAKE接收机
3.
Methods and Progress on Kinematic Orbit Determination of LEOs Based on GPS;
星载GPS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及研究进展
4) satellite orbit
卫星轨道
1.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satellite orbit and attitude chang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upon the space-borne SAR imaging.
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卫星轨道近似与姿态变化对星载SAR成像有较大影响,应根据不同的成像精度提出不同的卫星控制精度。
2.
And a comparison with GPS system of Galileo system is stu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atellite orbit deployment,the frequency and signal design,the pseudo-satellite technology and signal service.
从卫星轨道布置方式、信号与频率设计方法、伪卫星技术及信号服务等几个方面与GPS进行了对比研究。
3.
The experiment result with real measurement shows that the new method can be used in real time autonomous 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with high accuracy.
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新的定轨方法可以实时自主地得出卫星轨道的位置,并能达到较高的定轨精度。
5) LEO satellite
低轨卫星
1.
Hybrid parallel PN code acquisition technique for LEO satellit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低轨卫星扩频系统中的PN码混合并行捕获技术研究
2.
LEO satellite aided positioning of interference source;
低轨卫星辅助的干扰源位置确定
补充资料:反卫星卫星
能对敌方有威胁的卫星实施摧毁或使其失效的人造地球卫星。 亦称拦截卫星。 它和空间观测网、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通信、侦察、导航、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军用卫星充斥空间,外层空间已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因此,研制反卫星卫星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反卫星作战过程大致如下:由空间观测网对敌方各种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编存目标参数,判定其性质(军用或民用的),在适当时机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不断监视目标卫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由反卫星卫星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起动变轨发动机,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最后,由地面发射 -监控系统判断其效果。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有:
①椭圆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接近目标的轨道高度,多用于拦截高轨道的卫星;②圆轨道法。反卫星卫星的圆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共面,这样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可节省推进剂;③急升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低轨道上,并在一圈内进行变轨机动,快速拦截目标卫星使其来不及采取防御措施,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推进剂。
在一般情况下,对较高轨道的目标卫星使用前两种攻击方法,但反卫星卫星要运行数圈才能完成拦截任务。对轨道高度为500公里以下的目标卫星,通常采用后一种攻击方法。
70年代以来,国外对反卫星卫星已做过多次试验,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500公里的卫星。80年代初反卫星武器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卫星卫星将具有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并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毁目标卫星。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通信、侦察、导航、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军用卫星充斥空间,外层空间已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因此,研制反卫星卫星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反卫星作战过程大致如下:由空间观测网对敌方各种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编存目标参数,判定其性质(军用或民用的),在适当时机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不断监视目标卫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由反卫星卫星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起动变轨发动机,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最后,由地面发射 -监控系统判断其效果。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有:
①椭圆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接近目标的轨道高度,多用于拦截高轨道的卫星;②圆轨道法。反卫星卫星的圆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共面,这样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可节省推进剂;③急升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低轨道上,并在一圈内进行变轨机动,快速拦截目标卫星使其来不及采取防御措施,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推进剂。
在一般情况下,对较高轨道的目标卫星使用前两种攻击方法,但反卫星卫星要运行数圈才能完成拦截任务。对轨道高度为500公里以下的目标卫星,通常采用后一种攻击方法。
70年代以来,国外对反卫星卫星已做过多次试验,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500公里的卫星。80年代初反卫星武器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卫星卫星将具有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并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毁目标卫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