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1)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institution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  accounting principles for enterprises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
3)  accounting in public institutions
事业单位会计
1.
The article,according to the division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s in Chin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 public institutions,defines accounting in public institutions,establishes it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tatus of accounting division and clarifies that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budget accounting.
文章根据我国现有会计体系的划分,以及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对事业单位会计进行定位,确立事业单位会计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地位,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预算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4)  accounting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 and state institutions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5)  accounting standard status
会计准则地位
6)  Enterpris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企业会计准则
1.
Reflections upo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finition of Correlative Party Relationship in Enterpris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关系界定存在问题的思考
补充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accountingstandardsfornon-profitrganizations)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行政法规,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由财政部于1997年5月28日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试行,共分九章五十四条。

  第1章冲刷是,明确本准则的适用范围为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确定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运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规定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2章一般原则,规定一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经营收支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全面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第3章资产,明确资产的属性和构成项目,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规定各项资产确认、计量和报表列示的基本方法。

  第4章负债,明确负债的属性和构成项目,包括借入款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规定各项负债确认和计量的基本方法。

  第5章净资产,明确净资产的含义和构成项目,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规定各项净资产确认与计量的基本方法。

  第6章收入,明确收入的属性和构成项目,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规定各项收入确认与计量的基本方法。

  第7章支出,明确支出的属性和构成项目,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规定各项支出确认与计量的基本方法。

  第8章会计报表,规定会计报表体系的构成,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各项报表中项目列示的基本方法;编报报表的基本要求: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附注的主要内容有:特殊事项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9章附则,规定非国有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本准则;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有关基本建设拨款与支出的财务会计核算按现行有关制度执行;本准则自1998年1月1日起试行,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财政部制定了与原《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有关内容相比,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是取消了原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规定交叉的内容,突出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规定,通过财政部制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加以规范;二是明确了会计主体;三是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四是确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改变了原来的核算内容分类。即将原资产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三大类改变如五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是改变了记账法。六是收支的会计核算分类体现了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的要求,改变了多年来延续下来的那种预算资金与其他资金(预算外)分别核算,各自平衡的要求。七是改革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在会计报表体系的构成上分别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报表说明书等。八是限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权,规定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根据准则制定。行业特点突出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会同主管部门制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