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议程设置"假设
1)  "agenda-setting" hypothesis
"议程设置"假设
2)  agenda setting
议程设置
1.
The weakening of the agenda setting of internet media and its consequences;
网络媒介议程设置的弱化及其影响
2.
The second level of agenda setting and media politics:on News That Matters;
议程设置的第二层与媒体政治——从《事关重要的新闻》说起
3.
The Anatom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econd-Level Agenda Setting and Framing Analysis;
二级议程设置和架构分析的关系探究
3)  agenda arrangement
议程设置
1.
Studies on agenda arrangement are theoretically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the guiding of public opinions in China.
"两会"报道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也是公众议程(舆论)、媒介议程和政策议程相互作用的过程。
2.
The theory of agenda arrangement, proved to be of practical vlaue with regards to the work of mass media, plays its role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
议程设置作为一种已为实践所证明的理论假说 ,对媒介搞好舆论引导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3.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university s newspaper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one among the media released on the campus, the articl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theory of agenda arrangement to discuss the function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by university newspaper.
本文立足高校校报作为校园中发行量(覆盖面)最大的媒介的现实,借鉴大众传播议程设置理论的成果,对高校校报在育人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探索。
4)  agenda establishment
议程设置
1.
Harmonious Musical Instruments Play Still More Beautiful Melody——The challenge and complement actions of the blog news on the traditional medium agenda establishment;
琴瑟合鸣曲更美——看博客新闻对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挑战与补充作用
5)  Agenda-setting
议程设置
1.
Discourse movement and issue construction:the agenda-setting of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 scheme in China;
话语运动与议题建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
2.
Agenda-setting of Constructing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Opinion Space on College Students;
构建大学生环保公共舆论空间的议程设置研究
3.
The Public Opinion Le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enda-Setting Theory;
议程设置理论背景下的舆论引导研究
6)  agenda set-up
议程设置
1.
The agenda set-up process and topic management in crisis communication with Bausch & Lomb for a case study;
危机公关中的议程设置与议题管理——以博士伦隐形眼镜护理液的产品质量危机为例
2.
This paper attempts a discussion of the agenda set-up theory in the study of mass media transmitting and argues that mainstream news must be made more relevant to the target audience, increase its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integrate different “public opi.
文章对大众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进行研究,结合我国主流新闻报道实际,提出主流新闻必须增强与受众的关联度,增加报道的信息量,融合不同的“舆论场”并实现各类媒体联动。
3.
That shows the "agenda set-up" of the media.
外面的世界纷繁复杂,大众传媒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帮助人们选择值得他们注意和关心的事,通过强化报道,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媒体的“议程设置”。
补充资料: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juedui shouru jiashe yu xiangdui shouru jiashe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and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即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
  绝对收入假设 或称绝对收入理论,是凯恩斯学派在J.M.凯恩斯消费函数等理论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用以说明消费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慢于收入的增加的理论。这一假设有两个要点:①消费者是根据其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大部分用于消费的,绝对收入即收入的绝对量水平;②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率慢于收入增长的速率,在高收入增长时尤其如此。这一理论依据于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绝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1。图中□□□=1.00的45°线是收支平衡线,45°线与消费曲线在右上的间距为负储蓄,在左下的间距为净储蓄。图中显示收入渐高时消费曲线向下倾斜,出现较多的净储蓄。
  相对收入假设 或称相对收入理论,是由J.S.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与绝对收入假设对立的一种理论。根据这一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依赖于他的现期收入,而且还依赖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及他过去曾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因此,当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相对收入)上升时,或当收入超过原来的最高收入时,消费者都会根据其收入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消费支出。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相对地位上的变化将导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上升,而不论其绝对收入有否变化。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这两种行为,各类同等级的家庭因收入不同所导致的消费差距将得以缩小,并使消费与相对收入保持某种协调的比例,即:家庭消费函数随所有家庭总收入变动而成比例地向上移动。相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2。
  分歧点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相对立的两个分歧点是:①前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后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②前者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后者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比例增长关系。
  关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是比例的或非比例的关系的命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非比例的,则意味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储蓄将以更大速率增长,由此即产生出如何把超比例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凯恩斯提出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吸纳这部分超量的储蓄,以避免国民经济走向停滞。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比例的,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梗阻。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仍持绝对收入理论观点,但多数经济学家已更倾向于相对收入理论及其他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一般同意基本消费函数是成比例的,事实上等于抛弃了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原则。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收入及消费的若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包括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数据证实,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大致是成比例的。
   (邓乐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