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arly period of "May 4th Movement"
"五四运动"前期
3) the period of May 4th Movement
五四运动时期
1.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began with the period of May 4th Movement,which was launched by the advanced intellectuals.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始于五四运动时期,是由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启的。
5) May 4th Movement
五四运动
1.
On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May 4th Movement on Hainan Modern Society;
浅析五四运动对海南近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2.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in Peking Government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政府内部的派系矛盾和权力斗争
3.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论五四运动发动的思想基础
6) the May 4th Movement
五四运动
1.
Liang Qi-chao and the May 4th Movement;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关系探源
2.
On Development and Features in Shandong About The May 4th Movement;
试论五四运动在山东的开展及特点
3.
From the Margin to the Center——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Translated Literature around the May 4th Movement
从边缘到中心——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翻译文学的地位
补充资料:五四运动时期报刊
中国从五四运动前夕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出版的报刊。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五四运动中的报刊 五四运动促进中国报刊蓬勃发展,短时间内即涌现 500种左右。最为活跃的是学生报刊 。在爱国运动中 ,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学生联合会,纷纷出版报刊。著名的有《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五七》日刊(北京)、《上海学生联合会日报》和《学生周刊》(武汉)等。有很多大、中学校,甚至小学,也创办报刊,如《新生活》、《新湖南》、《浙江新潮》等。各地其他青年知识分子,也积极组织学会、社团,开展办报活动。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分别创办《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和《星期日》等。天津觉悟社出版《觉悟》,武汉互助社出版《互助》,瞿秋白等在北京创办《新社会》。这些报刊大多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注意将思想宣传和群众政治斗争相结合,并采用白话文。这次群众办报热潮是空前的,但出版时间短暂,除极少数外,都在一年内终刊。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政治组织和代表人物, 也创办新的报刊,以适应新的思想潮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上海出版了《建设》杂志和《星期评论》。梁启超、张君劢等组织的新学会,出版了《解放与改造》。 无政府主义者创办了《进化》、《奋斗》等。
马克思主义报刊 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第 1批马克思主义报刊。它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1920年 5月成立后,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报刊。这年8月创办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劳动界》,9月将《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1月创办了秘密的刊物《共产党》。同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音》,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些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所进行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建党进行了思想与理论准备。这些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现象。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报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报刊业务的改革 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①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 实行百家争鸣。②发扬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传统,发挥政论的战斗作用。③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上的主导地位。④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 涌现出象《晨报》副刊 (第7版),《民国日报》的 "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报纸副刊。⑤报刊文体的创新,"随感录"、"新闻述评等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的体载。⑥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使用。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第1~3辑,三联书店,北京,1978。
方汉奇、陈业劭、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3。
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5。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五四运动中的报刊 五四运动促进中国报刊蓬勃发展,短时间内即涌现 500种左右。最为活跃的是学生报刊 。在爱国运动中 ,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学生联合会,纷纷出版报刊。著名的有《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五七》日刊(北京)、《上海学生联合会日报》和《学生周刊》(武汉)等。有很多大、中学校,甚至小学,也创办报刊,如《新生活》、《新湖南》、《浙江新潮》等。各地其他青年知识分子,也积极组织学会、社团,开展办报活动。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分别创办《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和《星期日》等。天津觉悟社出版《觉悟》,武汉互助社出版《互助》,瞿秋白等在北京创办《新社会》。这些报刊大多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注意将思想宣传和群众政治斗争相结合,并采用白话文。这次群众办报热潮是空前的,但出版时间短暂,除极少数外,都在一年内终刊。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政治组织和代表人物, 也创办新的报刊,以适应新的思想潮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上海出版了《建设》杂志和《星期评论》。梁启超、张君劢等组织的新学会,出版了《解放与改造》。 无政府主义者创办了《进化》、《奋斗》等。
马克思主义报刊 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第 1批马克思主义报刊。它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1920年 5月成立后,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报刊。这年8月创办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劳动界》,9月将《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1月创办了秘密的刊物《共产党》。同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音》,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些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所进行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建党进行了思想与理论准备。这些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现象。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报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报刊业务的改革 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①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 实行百家争鸣。②发扬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传统,发挥政论的战斗作用。③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上的主导地位。④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 涌现出象《晨报》副刊 (第7版),《民国日报》的 "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报纸副刊。⑤报刊文体的创新,"随感录"、"新闻述评等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的体载。⑥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使用。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第1~3辑,三联书店,北京,1978。
方汉奇、陈业劭、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3。
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