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new city mainstream media
城市新主流媒体
1.
Moreover,it forecasts that organ-evening papers will become the new city mainstream media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per industry,considering the game p.
本文从机关报晚报的现实考验出发,探寻其发展空间,结合报纸与新兴媒体的博弈过程以及国际国内报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机关报晚报将成为未来中国报业发展中的城市新主流媒体。
2) new mainstream media
新主流媒体
1.
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is the typical example by means of repositioning and revamping, and becomes "new mainstream media" .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全国的都市报开始出现向主流媒体转型的趋势,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就是在这一阶段突然崛起,连续变脸,最终成功转型为一份“新主流媒体”的。
3) Mainstream Media
主流媒体
1.
On the Medium Interaction by Xinjiang Mainstream Media and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ustoms
关于新疆主流媒体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传播互动的思考
2.
A Moral Evaluation of"Mainstream Media"Qualifi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Government
“主流媒体”赋予及与政府关系的道德层面评价——兼议应该理顺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3.
Discussesabout the meaning and features of mainstream media and it s developement conditions and situations.
探讨主流媒体的特征和内涵,以及在中国语境下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状况。
4) major media
主流媒体
1.
Those major media specially have some inherent predominance in crisis promulgation, and they should also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and try to be a decompresser of public opinion.
特别是那些影响巨大的主流媒体,它们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应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2.
This article aims at using the news-framework theory to analyze the news reports on the ??1?catastrophe between the major media of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11”事件前后海峡两岸主流媒体的有半报道的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媒体立足于和政府立场的高度一致,注重报道和反映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台湾地区媒体则用商业化的方式追求新闻可读性,注意捕捉戏剧性细节;两岸差别是不同的新闻体制和媒介运作模式在国际突发事件报道领域的投射。
5) principal participants
城市主体
1.
By taking the cities S principal participants (the city government \ economical organization \the inhabitant) as the agent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ity form s evolution and planning processes.
本文意在通过城市主体(政府、经济组织、居民)在形态演变与规划过程间架构联系的“桥梁”,并从发展的角度详尽探讨两者的关系。
6) New urbanism
新城市主义
1.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under New Urbanism in U.S.;
美国新城市主义指导下的公交导向发展:批判与反思
2.
Practice of the New Urbanism With the Planning Design of South Seashore Districts as An Example;
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的实践——以大连开发区南部滨海新区规划设计方案为例
3.
Historic resident sectional renewal in new urbanism;
以新城市主义视角对历史地段住区更新的探析
补充资料:新会会城镇城市规划
新会是广东省中部的一个县,位于珠江三角洲,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新会县治所在地会城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蒲葵制品的主要产地。抗日战争时期,会城镇遭受严重破坏,人口曾降至仅27000人,残垣断壁,野草丛生。50年代初,经济逐渐恢复。1958年编制了会城镇的城市规划,1975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会城镇是中国较早进行城镇规划,依靠地方力量建设县城,发展绿化事业而取得显著成绩的典型。
城市规划确定城市性质是以为农业服务的轻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发展出口商品生产,开展华侨旅游事业的葵乡城镇。规划人口规模为12万人。确定充分利用、逐步改造旧城的原则,否定了另建新城的主张。规划布局保持了城市原有的结构和风格。会城镇北依圭峰山,南靠有浓厚葵乡风光的大片葵园,居住区充分利用原有的废墟地,集中布置,沿横贯城镇的会城河呈带形发展。为了适应新工业区的发展,在城镇西北外围环境优美的山坡地带预留居住区发展的备用地。远期则着重在旧城区的改造,提高建筑层数,降低建筑密度。新工业区布置在城市下风、河道下游的西南郊,靠近可通南海的潭江沿岸,交通运输方便。远期工业区向规划中的新居住区外侧西北山坡地发展,无污染的手工业布置在居住区中,葵类的粗加工和低档产品生产逐步向原料产地扩散。城市绿化规划提出利用洼地、水面、丘陵和废墟布置公园,沿河和沿街栽植花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在城北面积为1300余公顷的圭峰山上遍植林木,至80年代初已按规划将一片秃山建设成郁郁葱葱的林、牧、副业生产基地;围绕山麓水库建成了玉湖风景区和旅游基地。
会城镇的城市规划,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布局合理,在考虑城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活服务设施的安排,因而有效地指导着城镇的建设。经过30年的建设,城镇面貌起了重大变化,建成区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5.2平方公里,全镇现有工厂105家,职工27000人,全镇人口85000人,平均每人居住面积超过8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 11.9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6.8平方米)。
城市规划确定城市性质是以为农业服务的轻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发展出口商品生产,开展华侨旅游事业的葵乡城镇。规划人口规模为12万人。确定充分利用、逐步改造旧城的原则,否定了另建新城的主张。规划布局保持了城市原有的结构和风格。会城镇北依圭峰山,南靠有浓厚葵乡风光的大片葵园,居住区充分利用原有的废墟地,集中布置,沿横贯城镇的会城河呈带形发展。为了适应新工业区的发展,在城镇西北外围环境优美的山坡地带预留居住区发展的备用地。远期则着重在旧城区的改造,提高建筑层数,降低建筑密度。新工业区布置在城市下风、河道下游的西南郊,靠近可通南海的潭江沿岸,交通运输方便。远期工业区向规划中的新居住区外侧西北山坡地发展,无污染的手工业布置在居住区中,葵类的粗加工和低档产品生产逐步向原料产地扩散。城市绿化规划提出利用洼地、水面、丘陵和废墟布置公园,沿河和沿街栽植花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在城北面积为1300余公顷的圭峰山上遍植林木,至80年代初已按规划将一片秃山建设成郁郁葱葱的林、牧、副业生产基地;围绕山麓水库建成了玉湖风景区和旅游基地。
会城镇的城市规划,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布局合理,在考虑城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活服务设施的安排,因而有效地指导着城镇的建设。经过30年的建设,城镇面貌起了重大变化,建成区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5.2平方公里,全镇现有工厂105家,职工27000人,全镇人口85000人,平均每人居住面积超过8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 11.9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6.8平方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