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talented persons with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ques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1.
It is not quite enough to foster talented persons with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ques just by the class learning in college.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在学校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有足够的时间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实践才能获得。
6) high-technology personnel
高技术人才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cruiting high - technology personnel of USA and makes a analysis and compare of the recruiting high - technology personnel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native hig.
鉴于人力因素在高科技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必须努力为企业寻求优秀的高技术人才,这已成为高科技企业人事部门及人事经理的首要任务。
补充资料: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简介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由原国家教委规范确定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后,升格更名为现校名,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的部委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防震减灾类本科高校。学院坐落在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首都天安门东30公里的潮白河畔,高速公路直通北京。学校占地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4余万平方米,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
学校在"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激励下,艰苦奋斗、严谨治校,在三十年的办学实践中与时俱进、稳步发展。学校现设有9个教学系部,有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城市救援决策技术、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通信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二十三个招生专业方向,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管理和文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学校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有多门课程被评定为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育人有方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106名。专任教师中有110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长期聘有外籍教师。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齐全,设备总值已达3690余万元。现有的4个现代化语音室,19个多媒体教室,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建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校园网,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图书馆拥有藏书53.7万册,引进"书生之家""时代圣典"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电子期刊、CNKI等多种电子资源数据库,并建有电子阅览室,为莘莘学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良的学习条件。设有语音调频台1个,英语调频广播覆盖全校。先进的非编系统和课件采集系统,为课件开发奠定了基础。我校各学科相继建立功能完善、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60余个,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近几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200余项,其中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有多篇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教科研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改革,创造了教育的高质量。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的《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地震系统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刊文章被《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期刊优秀奖。
近年来,学校积极走校所共建的道路,与中国地震局京区研究所对口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防灾减灾类专业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助全局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强大的科研实力、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以及信息化程度高等优势条件,将教学、科研与防灾减灾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办学层次。
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我校承担着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任务和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任务的培训工作。依托中国地震局和北京的科技、教育优势聘请中科院院士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我校加强了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多次到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教育考察,并与加拿大有关教育机构、新加坡民防学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本着"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我校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数千人活跃在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面对新形势的挑战,防灾科技学院将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适当扩大办学规模;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办学结构,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激情,向着更好、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由原国家教委规范确定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后,升格更名为现校名,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的部委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防震减灾类本科高校。学院坐落在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首都天安门东30公里的潮白河畔,高速公路直通北京。学校占地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4余万平方米,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
学校在"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激励下,艰苦奋斗、严谨治校,在三十年的办学实践中与时俱进、稳步发展。学校现设有9个教学系部,有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城市救援决策技术、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通信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二十三个招生专业方向,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管理和文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学校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有多门课程被评定为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育人有方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106名。专任教师中有110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长期聘有外籍教师。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齐全,设备总值已达3690余万元。现有的4个现代化语音室,19个多媒体教室,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建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校园网,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图书馆拥有藏书53.7万册,引进"书生之家""时代圣典"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电子期刊、CNKI等多种电子资源数据库,并建有电子阅览室,为莘莘学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良的学习条件。设有语音调频台1个,英语调频广播覆盖全校。先进的非编系统和课件采集系统,为课件开发奠定了基础。我校各学科相继建立功能完善、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60余个,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近几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200余项,其中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有多篇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教科研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改革,创造了教育的高质量。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的《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地震系统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刊文章被《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期刊优秀奖。
近年来,学校积极走校所共建的道路,与中国地震局京区研究所对口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防灾减灾类专业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助全局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强大的科研实力、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以及信息化程度高等优势条件,将教学、科研与防灾减灾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办学层次。
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我校承担着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任务和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任务的培训工作。依托中国地震局和北京的科技、教育优势聘请中科院院士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我校加强了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多次到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教育考察,并与加拿大有关教育机构、新加坡民防学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本着"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我校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数千人活跃在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面对新形势的挑战,防灾科技学院将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适当扩大办学规模;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办学结构,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激情,向着更好、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