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litical Comment Newspapers
晚清政论报刊
1.
Group Political Mood and Market of Political Comment Newspapers in Late-Qing Dynasty;
群体政治心态与晚清政论报刊市场
2)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晚清报刊
1.
Emphasis should be given to the advertisements 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at they are helpful to present a clear sequence of literary history,to find the real appearance of literary works and the real identity of writers,to collect the lost pieces,and to ascertain the publishing time of magzines.
晚清报刊广告值得重视,它有助于呈现文学史相关脉胳,考证作品本来面目,确认作者真实身份,搜集作者散佚篇什,确定杂志刊行时间。
4) Newspaper Political Reviewer
报刊政论家
1.
Wang Tao: The First Newspaper Political Reviewer in History——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of news;
王韬:中国历史上首位报刊政论家——中国新闻社会史的视角
5) Wɑnqing Wenyi Bɑo-Kɑn Shulüe
《晚清文艺报刊述略》
6) journal in late Qing Dynasty
晚清期刊
补充资料:政论报刊
以评述时政、抒发政见为宗旨的定期出版物。大多为期刊。其创办多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主办者多为政治活动家。
在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曾涌现出声名卓著的政论报刊,它们都在为革命准备舆论、唤起民众等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英国被誉为"社论之父"的D.笛福于1704年创办的《评论》, 是政论报刊的鼻祖。在美国,由J.富兰克林在1721年创办的《新英格兰新闻报》,也是最早的政论报刊之一。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出现多种政论报刊,其中最著名的是 J.-P.马拉的《人民之友报》和J.R.埃贝尔的《杜歇老爹报》。
中国率先重视报刊政论的是王韬。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并主编的《循环日报》,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评论洋务,鼓吹变法自强。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时,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报刊,如《时务报》、《新民丛报》等,都以议论时政为主要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派也重视政论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它是1905~1907年间革命派同改良派政治论战中的主要阵地。
政论报刊的特点是反映时代要求,争取社会进步。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建立后,资产阶级政论报刊逐渐失去光采,而反映资本主义集团竞争的报纸和以提供趣味新闻为主的"便士报"先后成为报业的主流。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虽然仍有一些所谓高级报纸视评述时政为首要职责,但其思想内容与对群众的影响,远不如以前的政论报刊。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把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政论报刊, 特别是那些宣传民主主义的不受检查的报刊,视为"工人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或社会民主主义的)报刊的先驱者"(列宁:《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并在自已的报纸工作中继承了这一传统,如马克思、恩格斯主办的《新莱茵报》,列宁主编的《火星报》。在中国,不仅有纯粹的政论性的期刊,而且所有的大型的日报,如党的机关报等,仍对政论给予高度的重视,精心写作社论,并置于版面上最显要的位置。
在新闻学研究中,对报纸的政论和政论报刊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不少史家都把政论报刊视作近代报业的主流。
在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曾涌现出声名卓著的政论报刊,它们都在为革命准备舆论、唤起民众等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英国被誉为"社论之父"的D.笛福于1704年创办的《评论》, 是政论报刊的鼻祖。在美国,由J.富兰克林在1721年创办的《新英格兰新闻报》,也是最早的政论报刊之一。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出现多种政论报刊,其中最著名的是 J.-P.马拉的《人民之友报》和J.R.埃贝尔的《杜歇老爹报》。
中国率先重视报刊政论的是王韬。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并主编的《循环日报》,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评论洋务,鼓吹变法自强。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时,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报刊,如《时务报》、《新民丛报》等,都以议论时政为主要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派也重视政论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它是1905~1907年间革命派同改良派政治论战中的主要阵地。
政论报刊的特点是反映时代要求,争取社会进步。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建立后,资产阶级政论报刊逐渐失去光采,而反映资本主义集团竞争的报纸和以提供趣味新闻为主的"便士报"先后成为报业的主流。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虽然仍有一些所谓高级报纸视评述时政为首要职责,但其思想内容与对群众的影响,远不如以前的政论报刊。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把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政论报刊, 特别是那些宣传民主主义的不受检查的报刊,视为"工人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或社会民主主义的)报刊的先驱者"(列宁:《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并在自已的报纸工作中继承了这一传统,如马克思、恩格斯主办的《新莱茵报》,列宁主编的《火星报》。在中国,不仅有纯粹的政论性的期刊,而且所有的大型的日报,如党的机关报等,仍对政论给予高度的重视,精心写作社论,并置于版面上最显要的位置。
在新闻学研究中,对报纸的政论和政论报刊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不少史家都把政论报刊视作近代报业的主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