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sensus Problem
共识问题
2)  Consensus
共识
1.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onsensus and Dif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
气候变化谈判的共识与分歧初析
2.
On synthesizing opinions——how can we reach consensus;
意见综合——怎样达成共识
3.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Consensus That is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The Issue of Habermas and Derrida;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与共识:哈贝马斯与德里达之争
3)  common understanding
共识
1.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in the book lay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是人类学的重要数据库和思想库 ,从中可以看到人类学界的许多共识 ,这些共识为 2 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
2.
Political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democratic society mainly i ncludes common understandings of the basic value and the procedure.
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共识主要包括基本价值的共识和程序的共识。
3.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e compounding formation:first of all ,they originate from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material of coinage,secondly,they come from the common sense of recognition.
它的有理性 :一是来源于人们对造词所运用的语言材料的共识性 ,二是源于人们认识的共通性。
4)  common sense
共识
1.
In order to attain these ends,people adopt various means,which should be judged by laws,morality and common sense among communities.
价值多元视角下的德育,更强调德育的开放性、丰富性和相关性,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更多的精神资源,更加强调理性和共识。
5)  agreement
共识
1.
There is much agreement and serious divergence between Mao Zedong and Liu Shaoqi on how to regulate national economy.
围绕国民经济调整问题,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和刘少奇达成了诸多共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甚至原则性的分歧。
2.
Fuzzy word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such as science, art, create, reproduc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have caused a great many disagreements among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sts.
认识模糊词的模糊特性,限制模糊词的意义,排除模糊词可能引起的歧义,用同一种语言说话和理解他人的观点,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翻译的性质和标准,都可以达成共识。
6)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gnition
环保共识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毛泽东论述经济和财政的关系,以及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著作。1942年12月,毛泽东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题,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本文是报告中的第一个问题,原题是《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在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今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人员,缺少最必需的生活用品。毛泽东为了给解决财政困难指明前途,作了这篇报告。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文中着重阐明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发展的各项生产事业。
  
  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毛泽东指出,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有些同志企图缩小必不可少的开支。他们不理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财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发展了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工业;几万机关和学校人员,发展了同样的自给性经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多负担一些经费是应该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但必须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使人民的生产有所发展,也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要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帮助人民发展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在公私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向人民征收抗日经费,既不能不顾战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政府应施"仁政";又不能不顾人民的困难,竭泽而渔。
  
  精兵简政 在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精兵简政"。按照"精兵简政"工作的要求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精简,就是减去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就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经济和财政工作中,还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现象。
  
  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得到了发展,克服了当时在财政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提高了军队、机关、团体、学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