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指纹系统
1)  Fingerprint system
指纹系统
2)  Fingerprint management system
指纹管理系统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e of bar-code-based library card, probes into the changes of the reader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fingerprint management system, expounds the superiorities and features of fingerpri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bes into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library’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介绍了条码借书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指纹管理系统下读者管理模式的变革,论述了指纹管理系统的优势及特点,探讨了图书馆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情况。
3)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指纹识别系统
1.
The Desig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 on DSP;
基于DSP的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
2.
A kind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is DSP is presented.
介绍一种基于该DSP的指纹识别系统,给出其设计方案、指纹识别算法设计思路及硬件结构,重点讨论对指纹预处理算法的改进,TMS320VC5409和FPS200的特性及CPLD逻辑设计。
3.
A new design scheme of embedd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ARM9 structural CPU S3C2410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本文提出了基于ARM9架构的CPU S3C2410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方案,对硬件架构的实现进行了论证并与传统的DSP核心的指纹识别系统作比较,得出了这种解决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和移植性强、人机交互能力强等诸多优点。
4)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system
指纹认证系统
5)  automatic fingerprint vertification system
指纹验证系统
6)  fingerprinting key
指纹检索系统
1.
SS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velop fingerprinting key and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n sweet cherry.
应用SSR技术开发了甜樱桃(Prunus avium)指纹检索系统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补充资料:恒星的“指纹”——光谱(图)

仰望星海,星光点点,夜色深沉。要想分辨每一颗恒星的身份似乎是不可能的。那么,现在对每一颗恒星特征了解得如何呢?科学家的回答是既肯定,又简单。肯定和简单就在于当你走进恒星天文学家的观测研究室时,一切就会一目了然。你随便说一颗恒星,天文学家们就会胸有成竹地给你找出它的档案,告诉你这颗恒星的身份特征。
表1恒星光谱分类光谱型恒星表温度恒星颜色O40000~25000K蓝色星B25000~12000K蓝白色星A11500~7700K白色星F7600~6100K黄白色星G6000~5000K黄色星K4900~3700K红橙色星M3600~2600K红色星(K是热力学温度单位,0℃=273.15K) 
然而,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要向天文学家们问起恒星的物理情况,天文学家们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他们也正在困惑和惆怅。仅依靠天文望远镜不能分辨出恒星的视面。恒星的光实在太微弱,即使看起来全天最亮的天狼星的光,也仅仅是太阳光的100亿分之一。然而,要了解恒星的物理本质,还非得在恒星的光中“作文章”不可。1825年,法国哲学家孔德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但是30多年后,天体分光术和照相术的发明,为天文学家们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对恒星光谱进行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分光镜将恒星光分解成连续光谱,再把这种光谱拍照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即可发现,原来每颗恒星光谱的谱线数目、分布和强度等情况均不一样。这些特征包含着恒星的许多物理化学信息。这一研究方法开创了研究恒星物理化学的新纪元,从此诞生了天体物理学。这是现代天文学新的生长点。

到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已经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并对恒星光谱进行了分类。将恒星光谱分成主要七种类型(见表1)。通过对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分析研究,才使我们了解到恒星表面大气层的温度、压力、密度、化学元素的成分、质量、体积、自转运动、距离和空间运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关于恒星本质的知识,几乎都是从光谱研究中获得的。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根据恒星光谱型和光度的关系,建起著名的“光谱—光度图”,也称赫——罗图(见图1)。大部分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叫主星序。其他还有巨星、超巨星、亚巨星、亚矮星和白矮星等类型。因此,赫—罗图不仅给出了各类恒星的位置特点,同时也充分显示出恒星的演化过程。赫—罗图成为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O、B、A型称为“早型星”;F和G型称“中间光谱型”;K和M型称为“晚型星”。一条恒星光谱,一般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长。为了拍摄一颗恒星的光谱,天文学家们要在天文望远镜旁等待曝光几小时到几个夜晚。

细心的认星者一眼就能看出恒星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等,犹如五颜六色的明珠。恒星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多样的诱人色彩呢?你是否有这样的常识:温度高的火焰是蓝白色,温度低的火焰是红色。恒星也是如此。不同颜色代表星体表面温度的不同。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谱型我们已经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一般说来,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25000K以上,如参宿七、水委一、马腹一(甲星)、十字架二(甲星)和轩辕十四等。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K,如天狼星、织女星、牛郎星、北落师门和天津四等。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K,如五车二和南门二等。红色恒星表面温度在3600~2600K,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