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防危核
1)  safety kernel
防危核
1.
Research on assurance technology of safety kernel consistency;
防危核一致性保障技术的研究
2.
Implementing of safety kernel based on reflection for Railway Micro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防危核技术在铁路微机联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3.
At the same time, realization mechanisms of safety were deeply discussed, and high safety safeguard technology based on safety kernel was emphatically researched.
并从设计方面研究防危性的实现机制,其中重点研究了基于防危核的高防危保障技术。
2)  safety kernel(shell)
防危核(壳)
3)  Nuclear Crisis
核危机
1.
The Nuclear Crisis of Iran and China's Oil Security;
伊朗核危机与中国石油安全
2.
The status and prospect of Korean Nuclear Crisis;
朝鲜核危机的现状及展望
3.
New Round of Nuclear Crisis in Korea and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among Japan, South Korea and the U.S;
新一轮朝鲜核危机与日、韩、美3国协调体制
4)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朝核危机
1.
Change of China foreign policy in the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浅析朝核危机中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2.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in 1993, Russia began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
然而,朝核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的政策逐渐出现变化。
3.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took the policy of coping with North Korea\'s nuclear and missile as emphasis and experienced from the pressure when the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erupted to the "soft landing" of medium-term government,and in the late ruling took "contain in engagement" policy that comprehensive engagement with the North Korea.
老布什政府的朝核政策保持了冷战以来的一贯思维,即对朝遏制,将推动南北接触、实现以南方主导的统一作为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目标;克林顿政府把解决核和导弹问题作为政策重点,其朝核政策经历了从朝核危机爆发时的打压,到执政中期的“软着陆”政策再到执政后期的与朝鲜全面接触的“接触性遏制”政策。
5)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朝核危机
1.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朝核危机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的潜在挑战。
2.
Ever since the outbreak of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made tremendous diplomatic endeavors, aiming to solve the conjuncture.
自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核危机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朝鲜半岛和平问题做出了大量的外交努力。
6)  nuclear risk
核危害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