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特色馆藏建设
1.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of Tujia nationality s and Miao nationality s characteristics,and advances concretely the presumption on building the Tujia nationality s and Miao nationality s coll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paths for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ulture.
阐述了土家族和苗族民族文化特色馆藏建设的战略意义,并具体提出了建设土苗民族特色馆藏的设想,旨在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2) collections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馆藏特色化建设
1.
The collections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 is a trend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馆藏特色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彰显自身信息价值、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 Collection Development
馆藏建设
1.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Through lnnopac System in Libra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lmprovement;
INNOPAC系统统计功能在图书馆馆藏建设和服务中的应用
2.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试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3.
On th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college libraries;
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分析与探讨
4)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馆藏建设
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on sport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this study attemp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P.
认为促进体育学科建设方面考虑图书馆馆藏建设应在做到以下方面:1)建设特色馆藏,促进体育学科建设;2)建立合理的馆藏层次结构,促进体育学科建设。
2.
The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journals bring unprecedented impact on the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期刊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国内外图书馆馆藏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本文结合期刊工作的特点和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提出外文期刊采集策略。
3.
This paper discusses countermeasures to new period librar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including improving librarian quality,strengthening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ing library service etc.
分别从提高馆员素质、加强馆藏建设、优化图书馆服务手段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5)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馆藏建设
1.
This paper probes into how the hospital library to speed up its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from aspects of providing the open service, re-positioning the reader groups of hospital library,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new information network, 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cognition level,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etc.
从开展开放式服务、重新定位医院图书馆读者群体、新型信息网络的构建与完善、提高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加强馆藏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图书馆如何加快特色化建设进程。
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fund of local public library is insufficient,probes into the problem of innovating the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channels of local public library in new era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分析了地方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的原因,探讨了新时期地方公共图书馆创新投融资渠道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目的。
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keeping pa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rom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eaching reference book information and the collection satisfaction situation.
从教参书信息总体状况和馆藏满足情况两方面探讨了馆藏建设如何与高校快速发展需求保持同步。
6) holdings construction
馆藏建设
1.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 e importanc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holdings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ies of minor universities,an d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methods f or the holdings construction of the l ibraries of minor universities.
重点阐述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质量评价,提出了中小型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解决方法。
补充资料:馆藏建设
图书馆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又称图书馆藏书建设。
馆藏建设的意义及其发展 图书馆收集和整理文献,目的在于利用文献记录中的知识与情报。美国图书馆学家J.H.谢拉说过,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馆藏建设的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与组织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图书馆藏书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创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成为"智力建筑"的建筑师。
早期的图书馆界将文献收集的工作称之为"采访"。旨在访而求之,收而有之。20世纪60年代,中国图书馆界常用"藏书补充"和"藏书组织"来表示这项工作。70年代以后, 在文献数量激增,收集任务日重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开始使用"藏书发展"、"藏书建设"的概念,中国的图书馆界很快采用了"藏书建设"的概念,并丰富了其内涵。目前馆藏建设的内容至少包括藏书规划即制定馆藏建设方针和收集计划,文献选择与收集,馆藏评价,馆藏复选与剔除,藏书协调共享等5个方面。 还有些研究者将馆藏建设纳入整体化的、社会化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范围之内,即侧重于研究文献资源布局、文献资源保障等,这样便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和要求来建设馆藏。
馆藏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馆藏规划,是要确定馆藏发展的目标,即建成具有何种功能的知识体系,具体体现于馆藏体系与馆藏结构之中。在馆藏规划中还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计划。②文献选择和文献收集,是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精心选择收集,不断充实馆藏,增加其必要的完备程度和支持研究决策的能力。③馆藏评价,是对积累的文献作检查评估,其结果可作为改进馆藏计划与选择工作、增加或减少(文献)经费投资的依据,实践证明它是馆藏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④馆藏的复选,指图书馆根据文献老化和新陈代谢的规律,对馆藏的文献作多次的选择,剔除或提存那些过时无用或已经残损的文献,使馆藏文献更为精悍实用。⑤馆藏组织和管理,是馆藏建设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馆藏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使用户更便于利用馆藏。⑥在文献收集和收藏方面的馆际协调分工,是馆藏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它使各馆的馆藏变成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文献资源,又能以国家和地区所藏丰富和支持各图书馆,扩大了资源的利用范围。
馆藏建设研究 60年代以后,对馆藏建设的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热点,出版了一批专著、论文,馆藏建设研究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甚至已超出图书馆界,成为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界等方面公认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领域。馆藏建设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关于馆藏文献数量的研究。图书馆过去有一些标准、规程,大抵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和读者人数规定馆藏的最低数量,从未限定过馆藏的最高限额。60年代以后,面对激增的文献洪流,图书馆感到经费短缺,馆舍紧张。英国R.阿金森提出馆藏零增长的主张,也称馆藏稳定状态理论,并为大学拨款委员会所接受,但受到广泛强烈的反对,以至不得不重新研究。这一思想虽未能完全贯彻执行,但对馆藏的精选、剔除、以至协调分工、资源共享都起了积极推动作用。②关于馆藏结构的研究。美国人J.C.鲍曼1977年提出馆藏结构问题,美国图书馆协会资源与技术工作部藏书发展委员会1979年公布了《馆藏发展方针规范指南》 (见《馆藏发展指南》)的文件,实际应用了结构的方法。苏联Ю.Ж.斯托利亚罗夫等采用系统的观点将馆藏看作一个体系进行研究。中国图书馆接受几方面的成果,将馆藏体系与馆藏结构结合起来,认为结构决定体系,体系反映馆藏的目标。关于馆藏体系和馆藏结构的研究正在走向实用,美国的研究图书馆组织大纲,中国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都在不同性质上应用了这方面的成果。③关于馆藏文献利用的研究。馆藏文献利用状况是图书馆效益的表现,已引起广泛注意,各国开展了很多研究。最著名的例子是A.肯特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即对匹兹堡大学图书馆1975~1977年入藏文献的使用情况,运用著名的价值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写出了详细的报告。研究表明入藏图书40%在 7年中从未使用过,就是说每本书只有3/5被利用一次的机会。期刊的使用60%集中在出版后 5年之内,90%在15年之内。这些结果对馆藏建设、资源共享以及装订管理等都有实际意义。④关于文献计量学有关规律的应用研究。20世纪以来,人们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文献指数增长规律、文献老化的负指数规律、文献分散规律等,它们对馆藏建设、文献收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文献增长要求图书馆控制规模和开展协调合作,文献老化规律要求图书馆开展藏书剔除和文献复选,文献分散规律要求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注重收藏核心文献,建立合理的馆藏体系等。⑤关于合作发展馆藏的研究。文献数量增加,价格上涨,加上文献利用的广泛与交叉,馆藏文献的重复与互补等等,促使图书馆进行协调合作采集和收藏,并实行资源共享,这方面在一些发达国家既有研究探索,又有具体实践,已有一些计划在实行中。而在中国则是从国情出发,从宏观上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的课题。
参考书目
沈继武、杨建东等著:《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1987。
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编:《藏书建设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1985。
朱育培、陈久仁主编:《图书馆藏书建设》,学苑出版社,北京,1989。
斯托利亚罗夫等著,赵世良译:《图书馆藏书》,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1983。
馆藏建设的意义及其发展 图书馆收集和整理文献,目的在于利用文献记录中的知识与情报。美国图书馆学家J.H.谢拉说过,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馆藏建设的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与组织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图书馆藏书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创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成为"智力建筑"的建筑师。
早期的图书馆界将文献收集的工作称之为"采访"。旨在访而求之,收而有之。20世纪60年代,中国图书馆界常用"藏书补充"和"藏书组织"来表示这项工作。70年代以后, 在文献数量激增,收集任务日重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开始使用"藏书发展"、"藏书建设"的概念,中国的图书馆界很快采用了"藏书建设"的概念,并丰富了其内涵。目前馆藏建设的内容至少包括藏书规划即制定馆藏建设方针和收集计划,文献选择与收集,馆藏评价,馆藏复选与剔除,藏书协调共享等5个方面。 还有些研究者将馆藏建设纳入整体化的、社会化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范围之内,即侧重于研究文献资源布局、文献资源保障等,这样便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和要求来建设馆藏。
馆藏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馆藏规划,是要确定馆藏发展的目标,即建成具有何种功能的知识体系,具体体现于馆藏体系与馆藏结构之中。在馆藏规划中还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计划。②文献选择和文献收集,是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精心选择收集,不断充实馆藏,增加其必要的完备程度和支持研究决策的能力。③馆藏评价,是对积累的文献作检查评估,其结果可作为改进馆藏计划与选择工作、增加或减少(文献)经费投资的依据,实践证明它是馆藏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④馆藏的复选,指图书馆根据文献老化和新陈代谢的规律,对馆藏的文献作多次的选择,剔除或提存那些过时无用或已经残损的文献,使馆藏文献更为精悍实用。⑤馆藏组织和管理,是馆藏建设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馆藏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使用户更便于利用馆藏。⑥在文献收集和收藏方面的馆际协调分工,是馆藏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它使各馆的馆藏变成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文献资源,又能以国家和地区所藏丰富和支持各图书馆,扩大了资源的利用范围。
馆藏建设研究 60年代以后,对馆藏建设的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热点,出版了一批专著、论文,馆藏建设研究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甚至已超出图书馆界,成为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界等方面公认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领域。馆藏建设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关于馆藏文献数量的研究。图书馆过去有一些标准、规程,大抵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和读者人数规定馆藏的最低数量,从未限定过馆藏的最高限额。60年代以后,面对激增的文献洪流,图书馆感到经费短缺,馆舍紧张。英国R.阿金森提出馆藏零增长的主张,也称馆藏稳定状态理论,并为大学拨款委员会所接受,但受到广泛强烈的反对,以至不得不重新研究。这一思想虽未能完全贯彻执行,但对馆藏的精选、剔除、以至协调分工、资源共享都起了积极推动作用。②关于馆藏结构的研究。美国人J.C.鲍曼1977年提出馆藏结构问题,美国图书馆协会资源与技术工作部藏书发展委员会1979年公布了《馆藏发展方针规范指南》 (见《馆藏发展指南》)的文件,实际应用了结构的方法。苏联Ю.Ж.斯托利亚罗夫等采用系统的观点将馆藏看作一个体系进行研究。中国图书馆接受几方面的成果,将馆藏体系与馆藏结构结合起来,认为结构决定体系,体系反映馆藏的目标。关于馆藏体系和馆藏结构的研究正在走向实用,美国的研究图书馆组织大纲,中国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都在不同性质上应用了这方面的成果。③关于馆藏文献利用的研究。馆藏文献利用状况是图书馆效益的表现,已引起广泛注意,各国开展了很多研究。最著名的例子是A.肯特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即对匹兹堡大学图书馆1975~1977年入藏文献的使用情况,运用著名的价值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写出了详细的报告。研究表明入藏图书40%在 7年中从未使用过,就是说每本书只有3/5被利用一次的机会。期刊的使用60%集中在出版后 5年之内,90%在15年之内。这些结果对馆藏建设、资源共享以及装订管理等都有实际意义。④关于文献计量学有关规律的应用研究。20世纪以来,人们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文献指数增长规律、文献老化的负指数规律、文献分散规律等,它们对馆藏建设、文献收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文献增长要求图书馆控制规模和开展协调合作,文献老化规律要求图书馆开展藏书剔除和文献复选,文献分散规律要求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注重收藏核心文献,建立合理的馆藏体系等。⑤关于合作发展馆藏的研究。文献数量增加,价格上涨,加上文献利用的广泛与交叉,馆藏文献的重复与互补等等,促使图书馆进行协调合作采集和收藏,并实行资源共享,这方面在一些发达国家既有研究探索,又有具体实践,已有一些计划在实行中。而在中国则是从国情出发,从宏观上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的课题。
参考书目
沈继武、杨建东等著:《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1987。
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编:《藏书建设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1985。
朱育培、陈久仁主编:《图书馆藏书建设》,学苑出版社,北京,1989。
斯托利亚罗夫等著,赵世良译:《图书馆藏书》,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