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僧祐
1)  Sengyou
僧祐
1.
Sengyou s Chu San zang ji ji(Compilation of Not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ipitaka) describes more than 20 titles of Buddhist editions,verifies origins of ancient editions,finds rare editions with the same titles,and points out some books with dubious authenticity.
僧祐《出三藏记集》著录了20多种佛经版本,考证了古书版本的源流,找出了同书异本中的善本,又鉴定了佛经的伪本。
2)  Yisamensengyou
依沙门僧祐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ehuolun" and Liu Xie s Yisamensengyou;
《灭惑论》与刘勰依沙门僧祐的关系
3)  Jiayou
嘉祐
1.
Ou Yang-xiu s Official Career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 Jiayou s Reform on Juren Examinations——Commemorating the 1000th anniversary of Ou Yang-xiu s birth;
欧阳修的科举仕途与嘉祐贡举革新——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
2.
A Study of Prose Based on the Jiayou Period;
以嘉祐为中心的散文研究
4)  Yuanyou
元祐
5)  Jia You ben cao
《嘉祐本草》
1.
Investigation on supplements from Tang Edition (TE) cited in Jia You ben cao (Materia Medica of Jia You Reign);
《嘉祐本草》增引的“唐本”考察
6)  Zen Master Ling-you
灵祐禅师
补充资料:僧祐

僧祐

(445~518)  南朝僧人、沸教史学家。俗姓俞,原籍彭城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生于建康。幼时即随父母入建康城内建初寺礼拜,师事僧范。十四岁至城郊钟山定林寺投法达法师。受具足戒(即大戒,僧尼所受戒律充足谓之具足)后,又受业于当时律学名匠法颖,随侍二十余年,精通律部,戒德高严,有名于当世,史称“僧祐律师”。他曾为齐竟陵文宣王宣讲律学,辩释入微,听众常达七八百人。入梁后,更受朝廷礼遇。晚年脚疾,梁武帝萧衍还请他乘舆入内殿为六官受戒。其一生的主要事业在于传弘律学,即中国流传最早的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十诵律》。此外,对于佛教文献著述也有突出成就。中国佛教典籍至齐梁时已甚丰富,僧祐以所得的信施用来修治建初、定林诸寺,并搜聚卷帙,在两寺造立中国首部经藏。他还编制《出三藏记集》十五卷,为中国现存最古的佛教经录。该书还搜集中国僧人所撰写的佛教经论的序文和僧人传略,保存了古代泽经史上许多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他有大量的佛教文献著述,除《出三藏记集》外,尚有《萨婆多部相承传》、《十诵义记》、《释迦谱》五卷、《世界记》五卷、《法苑集》十卷、《弘明集》十四卷、《法集杂记传铭》十卷。这八种著作,他曾总名之为《释僧祐法集》。现仅存《出三藏记集》、《释迦谱》和《弘明集》三种,余均佚失。《弘明集》选辑从东汉末到南朝梁代宣扬佛教的论著,也保留了少量的反佛教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僧祐的缁素(僧俗。缁,黑衣,僧众之服;素,白衣,常人之服。)门徒有智藏、宝唱、明彻、刘勰等万余人,其中刘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方立天)

sengzhihu

僧祇户   北朝时,由专理寺院的僧官机构僧曹所管理的人户。当时沸教兴盛。百姓逃避赋役,有的削发为僧尼,有的投靠寺院为依附农民。北魏皇兴三年(469)至承明元年(476)间,沙门统(即朝廷所设的僧官)昙曜建议,平齐户(467年北魏南侵宋青州,俘获的人民中有一部分所谓“民望”即地主被安置在平城,并在附近设立一个平齐郡,这些人就称为“平齐户”)、凉州军户(亦为北魏平定凉州后被迫迁移到代京一带的人户)和民户。有能年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粟称“僧祇粟”,户为“僧祇户”。昙曜奏议获准,州镇僧曹普遍拥有僧祇户和僧祇粟。

僧祇户不是国家的编户,除向僧曹纳僧祇粟外,一般不服杂役。其身分与屯田户相似。僧祇户不属于某一寺院,而由僧曹统领,实为寺院团体上佃客。僧祇粟由州郡都维那、维那(州郡僧官)掌管,欠年贷出,丰年收入;也可施给僧尼,赈济贫民。

其后,主管僧曹者贷出僧祇粟谋利,不管水旱天灾,责本还息。有的偿利过本,有的翻改契券,致使贫弱下户,倍受侵逼。又役使僧祇户,随意逼召,离乡远役。如凉州赵苟子等二百家僧祇户由于僧官违章逼令离乡服役,其中五十多人自杀而死。永平四年(515)宣武帝诏:僧祇粟令所在州刺史,会同维那、都维那共同监括;尚书检有僧祇粟处,按州开列原有谷数、出入赢利、赈济多少,并贷偿年月、现在或未收等数,送台省登记,又允许僧祇户还乡输课,欠年以课谷周济贫弱,在边镇的僧祇户,如遇战事,用以防边。建德三年(574),北周武帝灭佛,僧祇户改变成为编户。

北齐、北周之后,虽了见有属于僧曹的僧祇户,但依附于某一寺院的类似僧祇户的农户,隋唐时期一直存在。

(黄惠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郑元祐  北宋元祐  元祐体  元祐党争  元祐更化  祐国寺塔 
  ©2011 dict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