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isis Response
危机回应
2) crisis
危机
1.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Principles to Dealing with Medical Dissensions;
浅析危机公关诸原则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应用
2.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
3.
The coping strategies with medium in hospital crisis;
医院危机公关的媒介应对策略
3) crises
危机
1.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ses and communications;
战争、疫病等危机与传播业的关系
2.
Introduced the capacity and demand of carbon fiber and the crises of carbon fiber in worldwide and in china detailed.
介绍了国内外碳纤维的产需情况和存在的碳纤维危机,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碳纤维应用发展的结果,包括航空航天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发展。
3.
All of the problems are indications of human resource crises.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组织缺陷严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突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低效、企业领导者能力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 ,阐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危机征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人力资源管理预警系统的模型 ,基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和管理模块 ,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预警指标体系 ,探讨了人力资源预警管理对策 ,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健全和高效运
4) the crisis
危机
1.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s on the structure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was encountering the crisis.
这是中国社会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致使广大乡村社会逐渐陷于深刻的危机之中。
2.
The crisis report is a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the news media s various report on the crisis event.
危机是对社会、组织或群体产生显性或隐性重大威胁且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的、同时也蕴含着重大转机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危机报道是新闻媒体针对各种危机事件进行的报道的总称。
5) ecological crisis
生态危机
1.
The ethical thinking about the ecological crisis in Yunnan minority nationalities' region;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危机的伦理思考
2.
The philosoph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risis;
生态危机的哲学及实践分析
6) environment crisis
环境危机
1.
Therefore, to find the philosophical root of environment crisis is to fi.
因此,探究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需要找出人类在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的问题。
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from the aspect of human nature,and it actively probes into the approaches to overcome environment crisis.
环境危机正在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3.
Since the 21st century, Chinese government faced with challenge of the environment crisis.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面临环境危机的挑战。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央行回应 外储居高不下等四大金融热点问题
央行回应四大金融热点问题%26#8212;%26#8212;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中国经济当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其中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等金融领域的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金融热点问题,央行部署下一步货币政策有什么打算?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14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问题之一:信贷增长缘何过快
新华社记者:信贷增长过快成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前三个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1.26万亿元)超过了全年预期目标(2.5万亿元)的一半。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新闻发言人:今年一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均提高1.7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568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2039亿元、1169亿元和1753亿元。总体看,一季度贷款增长偏快。
这一状况,缘于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
二是对外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由此造成央行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市场流动性较多。
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重视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
另外,一些商业银行贷款发放讲求%26#8220;早投放,早收益%26#8221;,贷款投放明显提前,2003年以来各年上半年贷款增速均快于下半年。
问题之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有何%26#8220;实招%26#8221;
新华社记者:一季度贸易顺差为233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额高达8751亿美元,如何看待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
新闻发言人: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但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与较大逆差一样,也会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2006年乃至%26#8220;十一五%26#8221;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新华社记者: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新闻发言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趋利避害的过程,需要统筹兼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形成合力。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适当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积极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26#8220;走出去%26#8221;,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26#8220;两个市场%26#8221;、%26#8220;两种资源%26#8221;。
中国经济当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其中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等金融领域的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金融热点问题,央行部署下一步货币政策有什么打算?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14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问题之一:信贷增长缘何过快
新华社记者:信贷增长过快成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前三个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1.26万亿元)超过了全年预期目标(2.5万亿元)的一半。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新闻发言人:今年一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均提高1.7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568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2039亿元、1169亿元和1753亿元。总体看,一季度贷款增长偏快。
这一状况,缘于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
二是对外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由此造成央行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市场流动性较多。
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重视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
另外,一些商业银行贷款发放讲求%26#8220;早投放,早收益%26#8221;,贷款投放明显提前,2003年以来各年上半年贷款增速均快于下半年。
问题之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有何%26#8220;实招%26#8221;
新华社记者:一季度贸易顺差为233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额高达8751亿美元,如何看待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
新闻发言人: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但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与较大逆差一样,也会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2006年乃至%26#8220;十一五%26#8221;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新华社记者: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新闻发言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趋利避害的过程,需要统筹兼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形成合力。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适当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积极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26#8220;走出去%26#8221;,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26#8220;两个市场%26#8221;、%26#8220;两种资源%26#822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