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档案文献编纂
1)  the compiliation of archival materials
档案文献编纂
1.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iliation of archival materials by the new type of media;
略论新型传媒环境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影响
2)  Study of Archival Documents Compilation
《档案文献编纂学》
3)  editorship of archives
档案编纂
1.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ntiquity editorship of archives, this article mainly show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antiquity editorship of archives provide a good chance to development , and antiquity editorship of archives for maintenanc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ert main function.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档案编纂的关系上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档案编纂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及档案编纂对于维系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所发挥的主要功能。
4)  document compilation
文献编纂
5)  compilation of literature
文献编纂学
6)  archival documents
档案文献
1.
First, it is reflected in remedying the defectin the evolution chains of ideological history; second, in its special value in reappearing the past ideological world; third, in making use of the archival documents to insp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oughts and society.
档案文献对弥补思想史研究资料之不足具有独特作用,体现在,一是可以弥补思想史链条演变的缺环,二是对于再现已经逝去的思想世界有特殊的价值,三是可以利用档案文献来考察思想与社会的互动。
补充资料:档案文献编纂
      亦称档案史料编纂、档案文献公布。是根据一定原则,按照一定题目、程序,将有关重要档案文献编辑成汇编并审校出版的一项工作。它不同于阐明著者观点的编著,只提供素材,作为资料供他人研究查考之用,因此,其各项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工作环节通常包括:选题和准备工作,档案史料的查找、选定、加工,标题,编排,编写辅文材料等。
  
  选题和准备工作  汇编选题的确定是以社会需要与材料基础为前提的,编者的主观爱好不是确定题目的依据。社会对档案资料汇编需要的广泛性和档案文献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题目种类的多样性,确定选题可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问题方面、 机构团体、地区、会议、文种或文件等各种角度来考虑。作为选题的客观基础,材料的价值大小、是否新颖、数量多少是必须考虑的 3个方面。汇编的书名与一般著作的书名也有不同的特点:一要概括地揭示出汇编的主题,必要时要标出时间和地区范围;二要揭示汇编内的不同成分(如奏折、诏令、手迹等);三要反映出汇编的篇幅详略和取材方式的特点,如丛编、选编、节录等。
  
  选题确定后,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要掌握与所编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学术动态、材料出版情况等,掌握得越深入,汇编质量就越高。编者必须依据对有关档案的数量、内容、起迄时间、完整程度以及现存处所的调查,拟出较为切实可行的选材提纲,俾使标准具体、类项目分明,避免漏选、重复和失调、盲目,更便于分工协作,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出版形式。
  
  史料的查找与选定  根据选题查找与选定档案材料是一项繁难细致的中心工作。由于档案史料浩繁芜杂,且存放地分散、线索隐显不一,因而搜集、查找必须尽可能全面,以"宁多勿漏"为原则。尔后,经过初选、复选、选定,由博及约,务求选材精当,突出主题。选材的基本要领是:考察材料的典型性,甄辨真伪,把握档案文献的特点和联系,注意某些材料的结合选用,考察档案文献说明的本质问题。即要达到紧扣选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当选定的档案有不同文本时,要以比较精确的文本作为公布的正文,以其他文本作为参校本。公文一般以正本最为可靠有效,次为定稿,再次为副本,而草稿则不尽精确,非必要不宜选作公布的正文。私人文书以作者亲笔誊清稿为公布的正文,校订稿次之,如亲笔手稿已亡佚,可选用抄稿,且以已校抄稿为首选。版本校勘与古籍整理相同,采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
  
  档案史料加工 编者对已选定的档案史料在记录、流传、保存过程中产生的舛误予以技术性处理的工作。目的在于使读者准确地阅读文献正文。所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原文形成的历史,不能以己意对原文润色或改写,即在校勘、研究的基础上,以文献加工符号、标点、文字注释、校勘记等方式,在复制件上如实地体现文件作者的原意。
  
  在中国,加工程序为:①形成稿件。指档案原文经过"规范转达",形成出版物底稿。出版物需要的规范不同,如需保留档案原貌,就要以摄影等技术手段制作照片稿(书影)等;如以排印本出版,则以抄录、打字等手段制作底稿。排印底稿的文字、格式应符合出版社的规范要求。档案原用的汉字有古体字、异体字、草体字、帖写字、贬写字、俗写字等,要正确辨识,用现行字体予以转述。对必要保留的避讳字、专用字以及简化后容易误解的繁体字,则按原字转达。对原有的涂改勾划、错乱模糊之处,须辨明本意。正文应全文转达,但遇过长的重复、无关文字及某些不宜之处,可作必要标示予以删节。原有的文书处理标记,一般不予转达,对研究文献有参考价值的重要批语等则可保留。②标点、分段。中国历史档案大都无标点,不分段,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应予以明确标定,进行标点、分段,以达到对内容理解的社会一致性。③文字校订。即对原文中存在的讹、夺、衍、倒问题进行文字考证,一般应使用本书凡例规定的加工符号予以标示,或编写注释、 校勘记等。
  
  标题  由于档案原件大多无标题,或有标题但不符合需要,可重拟标题,用以揭示文献特征,为编制全书目录打下基础。标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单份档案史料标题,即一文一题标题法,题目要素包括作者、问题、受文者、文种、时间、地区等;二是一组档案史料标题,亦称多文组合标题法,是对一组史料共同特征的揭示与概括。编拟标题务求准确、鲜明、精炼,凡历史名称均应沿用。
  
  编排  即确定分类及按类排列的过程。目的是把入选的档案史料予以有序地编次,使之成为系统的有机整体,固定每一档案史料在书中的位置,以利使用。编排体例要求类项界划清晰、逻辑严密。根据汇编题目所含内容成分的复杂程度、篇幅多寡,可分为单层分类编排、多层分类编排和不设类别编排 3种形式。根据特征不同,可按历史事件、基本问题、时间、地区、作者、文种等进行分类。每类内档案史料排列,则依时间为序。
  
  编写辅文材料  是档案文献编纂的必要工作环节,是编者为便于 读者理解 、查索档案史料正文而编制的,一般可分为评介性、查考性、检索性 3种。属于评介性的有注释、按语、序言。注释是对档案史料中不易为读者所理解的内容、文字的揭示及编者加工情况的说明;按语是对一篇或一组档案史料所作的介绍、评述和说明;序言是编者以独立或集中的方式评述汇编题材的最高形式,对读者利用汇编内材料起指导性作用。属于查考性的有备考、插图、年表和凡例。备考是编者对汇编内档案史料的出处、可靠程度和完整程度等的说明;插图有助于读者对档案史料内容的理解并增强真实感;年表便于读者把握汇编内档案史料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脉络;凡例是编者对汇编内档案史料状况和编辑加工情况的总说明,是读者阅读汇编内档案史料的必备查考材料。属于检索性的有目录和索引,它们都是读者查找档案史料的检索工具,可视汇编题材的具体特点和读者的需要编制不同类型的目录和不同种类的索引。
  
    档案文献编纂在档案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主动、集中、广泛提供档案资料为社会利用的有效手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