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无线链路控制
1)  RLC
无线链路控制
1.
RLC lies in the 3rd sublayer of air interface protocol stack of TD-SCDMA system and its data blocks transfer servi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D-SCDMA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无线链路控制子层(RLC子层)位于TD-SCDMA系统空中接口协议栈的第二层,它的数据传输功能在对TD-SCDMA的研究和实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
In which the fuzzy controller consider the RLC queue length, TCP packets arrive rate and the change of the RLC queue, to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retransmission number of RLC protocol data units and to drop the newly arrived TCP packets or not.
本文在分析WCDMA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中自动请求重传(ARQ)的实现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RLC队列长度、TCP分组到达强度、无线链路层纠错强度以及TCP发送端的应用时延要求等因素,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重传控制策略。
3.
This paper puts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Radio Link Control (RLC) layer which is part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作者主要针对该专用网络分层结构中的重要一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  RLC Retransfer ratio
无线链路控制重传率
3)  line link control station
线路链路控制站
4)  wireless link
无线链路
1.
A scheme for improving TCP performance over wireless link based on active network technology;
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改善无线链路上TCP性能的方案
2.
The traditional TCP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has a poor performance in high bandwidth-delay product(HBDP) and wireless link.
传统的TCP拥塞控制算法在高带宽时延积和无线链路上的性能严重下降。
3.
The performances of TCP/IP used in wireless links were discussed.
分析了TCP协议在无线环境下的缺陷,讨论了TCP/IP协议组用于无线链路时的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RQ的TCP代理确认的改进方案。
5)  radio link
无线链路
6)  Street lamp wireless control
路灯无线控制
补充资料: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约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约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HDLC

  进行传输。这种能使发送文电的比特序列不受任何限制的特性称为透明传输。┌─────┬───┬───┬─────┬────────┬─────┐│标志F │地址^ │控创C │信息I │FCS:帕杖脸序列 │标志F │├─────┼───┼───┼─────┼────────┼─────┤│0111 1110 │8比特 │.比特 │任t比特橄 │16比特川幼2比特 │0111 1110 │└─────┴───┴───┴─────┴────────┴─────┘ 图3 HDLC的帧结构 地址字段在命令帧中,地址字段(A)标识该命令所要发往的数据站,在响应帧中标识发出该响应的数据站,地址比特模式11111111定义为全体站地址,即通知所有接收数据站接受有关的命令帧,并按其执行。地址比特模式00000000定义为无站地址,即不分配给任何一个站,包含无站地址的帧对所有站都不引起动作和响应,仅用作测试。对于数据站多于256个的系统,则通过使用扩充地址字段进行控制. 控制字段用于表示命令和响应的种类,控制字段(C)的格式及编码如表1所示。裹1控翻字段的格式及幼码┌────────────┬──────────────────┐│控制字段格式 │控制字段比特 ││ ├─┬─┬──┬─┬───┬─┬─┬─┤│ │l │2 │3 │4 │5 │6 │冈│8 │├────────────┼─┼─┴──┴─┼───┼─┴─┴─┤│信息传送命令/响应(I格式)│0 │N(S)① │P/F② │N(R)③ │├────────────┼─┼─┬──┬─┼───┼─────┤│监控命令/响应不S格式) │l │0 │S④ │S │P/F │N(R) │├────────────┼─┼─┼──┼─┼───┼─┬─┬─┤│无编号命令/响应(U格式) │l │l │M⑤ │M │P/F │M │M │M │└────────────┴─┴─┴──┴─┴───┴─┴─┴─┘①待发送的信息序列编号。②作为命令帧发送时的询问比特(P一l)或作为响应帧发 送时的终止比特(F~1)。③待接收的下一个帧编号。④监控功能比特。⑤附加修改功能比特。 当控制字段为I格式时,HDLC帧称为信息帧,用于要传送的用户数据。 当控制字段为S格式时,HDLC帧称为监控帧,两个S比特用于监控,因此可以提供4种监控功能.其相应的命令、响应及编码见表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