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多准则分类决策
1)  multi-criteria classification decision-making
多准则分类决策
2)  MCDA
多准则决策分析
1.
This paper presents a way to distribute rural tourism in space by integrating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 and GIS.
以宁波市为例,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充分考虑旅游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和周围已经开发旅游区的基础上,研究建设新农村为需求的"市场导向、有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很便捷"地区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
3)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多准则决策
1.
Fully implicational multiple Ⅰ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全蕴涵多Ⅰ算法及其在多准则决策中的应用
2.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ethod based on linguistic evaluation and prospect theory
基于语言评价和前景理论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3.
Conflicting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is technically difficult to solve by using existing GIS-base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MCDM) approaches.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现有结合GIS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难以适用于存在多个冲突决策目标的问题。
4)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多准则决策
1.
Fuzzy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conceptual design candidates evaluation;
概念设计方案评价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模型
2.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ethods based on interval-valued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5)  MCDM
多准则决策
1.
MCDM Method Based on Target Information System by Learn;
基于目标信息系统学习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2.
A Study on MCD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ip Design;
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3.
PEWS is regarded as the fuzzy MCDM problem.
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视为模糊多准则决策问题,通过“目标-准则-系统”层次结构,利用5个模糊比率表示判断矩阵和准则权重向量,将问题转化为模糊数的排序问题,从而选出被评武器系统最优者。
6)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多准则决策
1.
Quadrati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in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求解多准则决策问题指标权重的二次规划方法
2.
Superiority and inferiority ranking method for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on weights;
信息不完全的多准则决策的SIR方法
补充资料:决策分类
      根据决策的性质、依据和特点等对决策行为的区分。对决策进行分类,须有明显的价值标准,以识别、对比、分析不同决策的性能。
  
  决策的发展在历史上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在奴隶制社会,盛行非理性的迷信决策。《左传》中记载,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使是祭神和打仗的大事,也靠信神明、求卜签来决定。封建社会多是非理性决策,由神明意志转为君主意志,君主决定一切国家事务。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理性的经验决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决策者往往运用丰富的施政经验进行政治决策。随着统计学的发展,出现了统计决策。最早的决策论是从统计学角度提出的。20世纪中叶,理性决策向着科学决策发展。美国学者R.D.卢斯和H.莱发具体提出了决策分类。
  
  决策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区分方式有以下几种。
  
  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按照决策判断依据分,有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理性决策是基于理性思考和分析的决策。决策者事前对可供选择的若干行动及其结果作出合理判别,进行适当评价,取利除弊,作出决策。其依据来自实践经验、统计资料和科学论证。非理性决策是不以理性思考和分析为依据的决策。决策者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只凭偶然因素去决断,甚至借助求神、卜卦、掷骰或依靠直觉盲目作出决策,结果往往会造成决策失误。
  
  例常性决策与非例常性决策  按照决策处理的事件分,有例常性决策和非例常性决策。例常性决策是决策者在处理重复出现的事件时,按照已有决策或对其稍加修改而作出的决断。在社会生活处于稳定状态下,大部分决策属于例常性决策。非例常性决策是决策者在处理突发性事件(如雪崩、灾害、疫病等)时,根据事态发展,随时作出的对策。这就要求决策者有敏捷、周到的思考,及时提出应急措施。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制定的程序划分,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指程序简单,并有明确步骤的决策,又称结构化决策或规范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内容复杂而无确定办法的决策,没有明确固定的程序,更不可能使决策产生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决策者有机动能力和应变知识。
  
  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按照决策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决策者在处理某一事件过程中,最先作出的决策,称原有决策。由于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在原有决策作出后,根据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决策作补充或修正,这种决策称追踪决策。作出追踪决策的原因,可能是主观估计不足,或客观形势变化,如不及时作出补救或修改,就会造成失误或损失,但追踪决策过多,会使决策失去稳定性。追踪决策须在分析的前提下,从比原有决策更为优越的对策中作出抉择,使追踪决策能产生更有益的社会效果。
  
  单方决策和对抗决策  按照决策有无竞争对手所作的划分。单方决策指决策者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所作的决策。对抗决策指决策者和竞争者同时所作的决策。在对抗决策下,竞争对手得胜就是决策者失败。
  
  构成决策模式的主要因素有事件、行动、概率、后果四个因素。单方决策按照所面临的条件与后果可分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三种模式:①确定型决策。在单一事件发生时,有多种行动选择的决策。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其概率为1。各种行动对于事件的后果都是可测的。如果决策以收益为目的,那么取最大值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如果决策以减少损失为目的,那么取最小值的方案为最优方案。②风险型决策。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行动,以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但具有一定风险的决策。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各异,其概率都在0~1之间。由于各种行动产生的后果不完全可测,故有某种程度的风险存在。在风险型决策中,一般均按收益取最大值,损失取最小值的原则进行决策。③不确定型决策。事件发生和产生后果都是不确定的决策。如社会骚乱、政局动荡、意外事故等。其发生概率和后果都无法预测,只能根据主观估计采取对策。假设各事件发生概率相等,从乐观方面出发,决策者往往取最大收益中的最大值;从悲观方面考虑,决策者往往取最小收益中的最大值;或以最大可能收益与估计收益之差为遗憾值,而在最大遗憾中取最小值。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尚有争论。
  
  此外,决策分类还有一般决策与专业决策,全局决策与局部决策,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等。
  
  

参考书目
   W.J.Gor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JohnWiley,N.Y.,1964.E.S.Quade,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 NorthHolland,N.Y.,1980.
   H.A.simon,Models of Bounded Rationlity,Vol.1,Economic Analysis of Public Policy,MIT Press,Cambridge,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