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1957-1966
1)  in the first 27 years of contemporary times
1957-1966
2)  the years from1949 to1957
1949-1957
3)  the period between 1953 and 1957
1953-1957年间
4)  from 1957 to 1958
1957-1958年
5)  Yɑng Gɑng
杨刚(1905~1957)
6)  Zhou Xuɑn
周璇(1918~1957)
补充资料:慈舟法师(1877--1957)
【慈舟法师(1877--1957)】
  慈舟大师传
  道源法师著
  慈舟大师,示生于前清光绪三年(1877年),岁次丁丑,九月十九日。湖北省随县人。俗姓梁。父讳礼简,法名真法,母黄氏,法名寂智。皆受三归五戒。
  师幼年习儒,且随父母学佛。既长,常怀出世之志,而以亲老不克如愿。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师年二十五岁,开始教读,为儒师者十载。宣统二年,岁次庚戍,春,真法老居士西归。师痛先父之早逝,感人生之无常,爰再请出家于慈母。母泣告曰:“汝父往生,汝侄林立,勿得更为老朽使汝不遂所愿,汝出家可也!”于是拜别慈颜,与其妻室同时出尘。师投本县佛洹寺,礼照元老和尚为剃度师。易法名曰普海,慈舟其字也。时年三十四岁矣。是年冬,于本省汉阳县归元寺,大纶心经律师座下受具足戒。次年,回剃度本寺,侍照老念佛。中华民国元年,岁次壬子,在本县天齐寺结夏安居。二年夏,远赴扬州长生寺,亲近元藏老法师听习楞严。于冬,赴镇江金山江天寺,依止慈本禅师参究禅那。三年夏,复往扬州宝轮寺,听元藏老人讲法华。是年秋,月霞老法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师往执弟子礼焉。讵开学未久,因故于冬季迁全校于杭州海潮寺。师随往,专究华严。至民国五年毕业。朝拜普陀,九华两圣地。六年春,侍月霞老法师于汉阳归元寺讲《楞严经》,暨武昌中华大学讲《起信论》。月霞老法师,实为中兴华严宗之大德。如近年以来,宏法南北者,若应慈,戒尘。持松、常惺诸龙象,胥为当年华严大学之学子。师于时,获益独深。历年以来,专宏华严者,良有以也。七年春,应河南省信阳县贤首山华严大学慕西同学之请,开讲《大乘起信论》,是为师宏法之始。讲毕,与慕西法师结伴朝礼五台。归至北京,听谛闲老法师讲圆觉。八年,静修于武昌普度寺。九年春,于归元寺听德安老法师讲《观经疏钞》。是年秋,于汉口九莲寺,辅助同学了尘、戒尘两法师,办华严大学,是为师办僧教育之始。至十二年春,华校圆满。被聘住持汉口栖隐寺。是年夏,应杭州灵隐寺之请,开办"明教学院",不幸因江浙战事而中辍。秋,至上海灵山寺,讲演《普贤行愿品》。冬,复应常熟县虞山兴福寺同学惠宗和尚之请,筹备"法界学院"。十三年春,正式开学。十四年,至河南开封讲《地藏经》。十五年,至安徽省当涂县讲《般若经》。十七年春,师以历年积劳,身弱多病,乃离"法界学院",赴苏州灵岩山,念佛静养。时学子中,不忍离师,随侍入山念佛者十八人。是年秋,应镇江竹林寺之请,创办竹林佛学院。仍以病体不支,于十八年春,返回灵岩山。嗣应印光老法师、真达老和尚之请,接任灵岩住持之职,开建“常年打七”念佛堂。印老,真老且亲为外护焉。十九年夏,由山至汉口、武昌两佛教会,各讲《起信论》一部。讲毕回山。二十年春,复应武昌洪山宝通寺之请,讲《圆觉经》。更应该省佛教会之请,在武昌抱冰堂再讲《圆觉经》。是年秋,福州鼓山虚云禅师,派人来鄂迎请。师不辞山水,同往鼓山,筹办"法界学院"。二十二年秋,正式开学。讲演华严大经,至二十五年春圆满。复应诸大护法之请,于福州城内法海寺,再办"法界学院"。而是时青岛湛山寺,倓虚老法师,派人莅福坚请。既不获辞,遂同至青。讲演《比丘戒相》,提昌结夏安居,教风为之丕变。是年秋,倓老法师同王湘汀居士等,邀请住持北平净莲寺。以南北遥远,无法兼顾,乃于二十六年春正月,将福州法界学院迁移来平。二月初,开讲华严大经,至二十八年秋圆满。期中常应本市广济寺、拈花寺、居士林、暨外埠天津、济南各处,礼请讲演经论,未及详记焉。三十年春,师之开示录出版,是为师之言教刊行化世之始。是年秋,开示录第二集出版。三十一年,师结夏于安养精舍,为众讲演《普贤行愿品》,记录成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