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复合型图书馆
1)  compound library
复合型图书馆
1.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ospital libraries are the aim of compound library, the momentum of study model library, and the mode of data share.
以建设复合型图书馆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图书馆为动力,以建立共建共享集合化数据为模式是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
It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of document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 library is 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controlling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subject revelation.
复合型图书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本文以《南京地方法律法规数据库》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所遇见的“整合”、“规范”和“揭示”问题,从而论述了数据库建设中对知识管理理念的理解,指出复合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关键在于所管理的知识载体的整合、知识组织方式的规范控制以及知识内容主题的充分揭示。
3.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ound library of university,discusses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ound librar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library,and advances several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ound library.
阐述了高校复合型图书馆的含义,讨论了复合型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提出建设复合型图书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  hybrid library
复合型图书馆
1.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library,and puts for ward several modes of information service.
在分析复合型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几种主要模式。
2.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hybrid libra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brary personnel troop and the requisition for personnel quality of hybrid library , it also proposes the essential methods of personnel troop construction of hybrid library .
在介绍复合型图书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图书馆人员队伍现状和复合型图书馆人员素质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复合型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基本方法。
3.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ion and existing condition of hybrid library,in the meantime,analyses differential medium form collection and differential structure collection form of hybrid library.
探讨了复合型图书馆的概念和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对复合型图书馆载体形态的混合,馆藏结构的混合(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机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对业务部门进行重组已成为复合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3)  composite library
复合型图书馆
1.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librarie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ition of composite library combined with both,then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is to separate from traditional library,and puts forward some primary methods.
基于对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性质、特点的比较,分析了将两者融合的复合型图书馆的过渡性质,从而推断出把数字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将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2.
The composite library is the only way that must be passed by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its development.
复合型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4)  Compound libraries
复合型图书馆
1.
The paper discusses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of compound libraries.
在各高校大力深入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今天,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及服务也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即由传统图书馆发展为与数字化图书馆并存的复合型图书馆阶段。
5)  compound library
复合图书馆
1.
Organic integration of digital library and traditional library products compound library,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braries in the future.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机融合的复合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
The compound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hould use the complementar of printed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s with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posit and withdrawal pays equal attention to,the conformity of entityies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virtual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rategies and so on.
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采用印刷型信息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互补、信息资源拥有与信息资源存取并重、实体馆藏信息资源与虚拟馆藏信息资源整合等策略。
3.
The variety of collec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diversifi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the informatization and networking of education method have made new challenges to the us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mpound library.
馆藏信息资源多样化、教育对象多元化和社会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和网络化对高校复合图书馆的用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复合图书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不断提高用户教育的水平与效益。
6)  hybrid library
复合图书馆
1.
The orientation of hybrid library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library;
从传统与数字图书馆比较看复合图书馆的定位
2.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Periodical Service in Hybrid Library;
复合图书馆期刊服务探析
3.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lending work in the hybrid library;
论复合图书馆时期借阅工作的发展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开始编写,1957年 4月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会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开始修订,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体系结构  《科图法》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  《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中国时代排列表、中国地域区分表、中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  《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  ①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②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③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④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 《科图法》主要被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