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图书订购策略
1)  booking policy
图书订购策略
1.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booking policy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nd stocking theory.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存储理论的图书订购策略,该策略主要思想是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图书馆系统的日志文件进行分析,得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书种类,然后针对这些图书应用库存理论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订购策略,最后用实例说明了该订购策略的有效性。
2)  ordering policy
订购策略
1.
Through this model, the total cost functions under independent ordering policy,unanimous ordering policy and joint ordering policy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针对供应链中时变需求的变质商品,建立了多品种的库存模型,通过该模型分别求得单独订购策略、统一定购策略和联合订购策略下的总成本函数,经过对这些总成本函数性质的分析,提出了多种变质商品的最优订购策略。
2.
By analysing the propertiers of the total cost functions under three different ordering policies,it proposes an approximate optimal ordering policy of multi-product.
针对核心企业为订货商的变质产品供应链,建立了多品种的库存模型,分析了基于三种不同订购策略的总成本函数的性质,提出了多种变质产品的近似最优订购策略。
3)  ordering strategy
订购策略
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ilateral optimal ordering strategy of manufacturer s raw materials in the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of the single-manufacturer and two suppliers.
分析了单制造商两供应商的国际供应链中,制造商的原材料双边最优订购策略。
2.
For a variety of products or customers ordering strategy in supply chain,three models of the ordering strategy including single ordering strategy,joint ordering strategy,carry ordering strategy are established,and so do three total costs functions of the ordering strategy.
对于供应链中多种产品或多个客户的订购策略,建立了3种订购策略的模型(单独订购策略、联合订购策略、搭载订购策略),并分别构建了3种订购策略的总成本函数。
4)  books order
图书订购
5)  strategies of purchasing books
图书采购策略
6)  subscribing strategy
购书策略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开始编写,1957年 4月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会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开始修订,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体系结构  《科图法》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  《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中国时代排列表、中国地域区分表、中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  《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  ①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②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③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④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 《科图法》主要被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