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1)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ical f eature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2)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地质环境特征
3)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aracteristic
环境地质特征
4)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水文地质特征
1.
Analyses of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mine along a river and feasibility of utilization of pit water resources——Exemplified by the mines Junde and Xing'an in the Hegang coalfield;
傍河型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资源化可行性分析——以鹤岗煤田峻德、兴安两矿为例
2.
Our studies on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rm springs from Zhangzhou region showthat the underground got water from this region extends as a narrow and long strip in NE direction andcontains higher amounts of SiO_2,F~- and Rn with high value of heat flow.
对漳州地区温泉的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本区地下热水热流值高,呈NE 向狭长条带状展布,含较多的可溶性SiO_2、F~-和Rn。
5)  hydrogeologic feature
水文地质特征
1.
Analyses of hydrogeologic feature and structure in the Xinli seabed gold mine
新立海底金矿水文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结构分析
2.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hydrogeologic feature of Tonglushan mining area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former hydrogeology and mining design comprehensively.
在综合研究铜绿山矿区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采矿设计,对该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今后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提供参考,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3.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 lithologic feature,dis tributive regularity and hydrogeologic feature analyses,carried out a hazard division according to water-bearing,confining features of sediments,made an exposition of their effects on mining recovery.
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新生界底部沉积了“下含”、“红层”、“碎石层”、“砂砾岩”等地质沉积物,在分析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物的含、隔水性特征进行了危险性分区,明确其对矿井回采工作的影响。
6)  hydrogeological feature
水文地质特征
1.
By summarizing the successful mining practice of reducing waterproof coal pillars in Panxie Mining Area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hydrogeological feature of Panxie Mining Area, overburden failure law, the mechanism of reducing waterproof coal pillars and the main safety measures during the period of safe extraction are systematically expounde
通过总结潘谢矿区 10a来缩小防水煤柱工作面成功的开采实践 ,系统地阐述了潘谢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覆岩破坏规律、缩小防水煤柱机理及安全回采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措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features,probes into the hydrogeological features of water source,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water supply from the angles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介绍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探讨了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供水的发展。
3.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exploration data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of mine production,this paper classified groundwater that affects coal-seam mining, expounded its hydrogeological features,and provided reference data and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for min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in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通过大量的勘探资料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成果,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地下水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新区的建井与开采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补充资料: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地质矿产部(主管部门)和原成都地质学院(依托单位)的指导下,从1991年至1995年,历时四年多,初步建设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5年10月,实验室通过原地质矿产部检查验收小组和验收专家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该实验室全面达到了国家专业实验室的验收标准,并具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建议有关的领导部门继续给予支持,使该实验室尽早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原地质矿产部批准该实验室为部开放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所依托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该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04月被获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领域惟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减灾防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岩土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并设立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本实验室由5位资深工程地质学家(其中一名外籍科学顾问)、48名固定研究人员和26名流动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平均年龄 43岁,包括教授及研究员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0人、讲师7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实验室下设4个研究室 (重大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室、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室、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研究室、灾害预警与信息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中心(地质灾害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中心、遥感与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监测研究中心、泥石流灾害研究与防治中心、地下水科学研究与开发中心)、12个装备先进的试验室(岩石力学综合参数测试试验室、mts土动三轴试验室、岩石(材料)力学试验室、现代勘测技术试验室、土工试验室、微观分析鉴定室、物理模拟试验室、数值模拟试验室、遥感与gis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钻掘工程试验室、地层环境模拟及污染控制试验室)。12个试验室总体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具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仪器代表了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仪器设备总值约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或系统14台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 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是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实验室拥有独立的实验大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