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ijing city aesthetics
北京城市美学
2)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北京城市学院
1.
The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Constructing the Long—effective Mechanism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北京城市学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3) Beijing
[英][bei'dʒi:n] [美][be'dʒin]
北京城市
1.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benefit of garden afforestation in Beijing;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定量经济评价
6) urban river and lakes in Beijing
北京城市河湖
1.
The urban river and lakes in Beijing have important action on supplying water, controlling flood and city ecosystem.
2003—200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城市河湖(长河水系)总氮平均含量为1。
补充资料:北京城市规划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市辖4个城区(东城、西城、宣武、崇文),4个近郊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10个远郊区、县(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县、大兴县、昌平县、延庆县、怀柔县、密云县、顺义县、平谷县);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1986年底总人口为971万,其中城镇人口587万。城市建成区380平方公里;市区城市人口480万。
北京城沿革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端,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东南是一片向渤海平缓倾斜的平原,距海岸线约150公里。据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代,为燕国首都蓟城所在地;此后一直是中国北方的经济和军事重镇。10世纪起,辽、金、元、明、清五朝相继在此建陪都或国都(见大都城、北京城)。
北京城的城址经过多次变迁,今天遗留下来的旧城基本上是明代所建。原有的外城和内城的城墙,现已拆除,尚留下少数几座城楼。紫禁城的城墙保存完好。
1949年1月.北京市和平解放,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40年来城市建设贯彻了"为中央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有了很大发展。全市新建各类房屋约1亿平方米,相当于1949年全部城市房屋的5倍。城市道路、 公共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和城市绿化等都取得很大进展,并新发展了燃气和集中供热,修建了全长近40公里的两条地下铁道和40多座立体交叉桥。近40年来北京已经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北京市就提出一些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和方案,1958年提出正式方案。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提出的若干原则,如从历史形成的基础出发进行改建、扩建,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市区采取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形式,发展远郊区卫星城镇等,基本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着对首都特点认识不足和对实现规划的措施研究不够等问题。
1983年的规划方案 1980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提出,要把北京建成为全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成为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城市;成为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同时,要使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方便、安定。根据这一指示,1983年制定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见彩图)。主要内容如下:
城市性质和规模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又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教育事业有深厚基础。北京的各项事业,包括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旅游业、对外贸易以及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都要服从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要求。
北京城市规模的规划为:到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市区人口控制在400万左右。
城市布局 1949年以来,北京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紧邻旧城区形成了 6个新建区:以工业为主的东郊地区、南郊地区和东南郊地区,以国家机关为主的西郊地区和北郊地区,大学、科研机构集中的西北郊地区。在市区的外缘,已逐步兴起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北苑10个新建区。在新建区之间,新建区和中心区之间,保留了成片的菜地、农田和绿化用地作为隔离地带,形成了"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形式。经过近40年的发展,北京的城市布局已经基本形成。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避免城市规模过大。旧城区今后要逐步改建,疏散过分稠密的人口。在每个新建区都要有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以及足够数量的住宅和基层生活服务设施。要严格控制在农田绿化隔离带内进行建设,确保城市绿色地带的形成。
在远郊区,结合工业的发展和原有县城的建设,有重点地开发卫星城镇。近期重点建设好黄村、昌平、通镇和燕山等四个卫星城镇。然后选择其他一些建设条件好的城镇发展为卫星城镇,或城镇群。卫星城镇要有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完善的生活设施,并和市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还要建设一批农工商相结合、具有一定现代化设施的小集镇,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城乡交流的纽带,使北京地区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星罗棋布的城镇体系。
旧城的保护和改造 北京城在中国几个著名古都中形成较晚,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应妥善保护。北京城存在着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民房简陋、市政设施落后等问题,必须审慎地逐步加以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京旧城成为首都的中心区,在规划布局上继承和发展了原有的格局。历史形成的 8公里长的南北中轴线已向南延长至南苑,将来还要向北伸展,计划全长将达20多公里。原长3.7公里的东西长安街经过扩展和向东西延伸,现已形成一条东到通镇、西到石景山全长40公里的新的东西轴线。两条轴线相交点的天安门广场经过三次改建,面积由11公顷扩大到40公顷,由封闭的皇宫前院变成宏伟开阔的城市广场。(见彩图)
北京旧城的改造,既要认真保存和发扬原有的独特风格,又要有所创新,体现社会主义时代人民首都的新风貌。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原皇城范围是旧城的精华,是重点保护区。其他地区的一些有价值的革命史迹、文物古迹和有代表性的民居、街巷,也加以保护。这些地区周围的新建筑在体量、色彩、风格上必须与原有建筑和景观相协调。同时结合土地使用功能的调整,有计划地改造旧城:增加体现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内容的用地,展宽道路,扩大绿地,改建旧房,增添市政设施,使旧城区成为布局合理、交通畅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新老建筑相映增辉的现代化首都的中心区。
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原有的道路系统中干道少,胡同多,交通不便,特别是东西向交通不通畅。规划中对旧城道路在保存原有棋盘式路网基础上加以打通、展宽,并开辟新的道路。在近郊新建地区发展放射路和环路。其中有九条主要放射路分别通往承德、山海关、塘沽、开封、保定、太原、大同、张家口和丰宁等地。为了适应今后城市交通量的增长,还要继续建设地下铁道和发展郊区轻轨交通。开发城市用水的新资源和加强水源保护,同时建设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并在市区边缘修建污水处理厂,消除对河道的污染。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燃料结构,实现燃气化和集中供热。
园林绿化 为了改善首都环境,要增加植树造林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北京地区山地面积占三分之二,首先要进行山区造林绿化,形成首都西北部防风沙的屏障。要在灵山、百花山、松山、云蒙山、雾灵山等生态环境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山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沿山地带要结合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香山、西山八大处、潭柘寺、戒台寺、周口店北京猿人洞以及怀柔慕田峪长城等名胜古迹建设各有特色的风景游览区。平原地区要以永定河谷、潮白河谷和康庄、南口一带三个风口为重点,建设好风沙危害区的防护林带和发展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实现农田林网化。
要充实、提高和扩大颐和园、北海、天坛、陶然亭、紫竹院、龙潭湖、玉渊潭等现有的公园。开发建设水碓湖、什刹海、莲花池、八宝山、北郊、南郊等新公园;把圆明园建设成为遗址公园;要进行道路、河道、工厂、机关、学校、居住区等的绿化。
北京城沿革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端,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东南是一片向渤海平缓倾斜的平原,距海岸线约150公里。据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代,为燕国首都蓟城所在地;此后一直是中国北方的经济和军事重镇。10世纪起,辽、金、元、明、清五朝相继在此建陪都或国都(见大都城、北京城)。
北京城的城址经过多次变迁,今天遗留下来的旧城基本上是明代所建。原有的外城和内城的城墙,现已拆除,尚留下少数几座城楼。紫禁城的城墙保存完好。
1949年1月.北京市和平解放,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40年来城市建设贯彻了"为中央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有了很大发展。全市新建各类房屋约1亿平方米,相当于1949年全部城市房屋的5倍。城市道路、 公共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和城市绿化等都取得很大进展,并新发展了燃气和集中供热,修建了全长近40公里的两条地下铁道和40多座立体交叉桥。近40年来北京已经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北京市就提出一些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和方案,1958年提出正式方案。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提出的若干原则,如从历史形成的基础出发进行改建、扩建,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市区采取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形式,发展远郊区卫星城镇等,基本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着对首都特点认识不足和对实现规划的措施研究不够等问题。
1983年的规划方案 1980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提出,要把北京建成为全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成为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城市;成为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同时,要使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方便、安定。根据这一指示,1983年制定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见彩图)。主要内容如下:
城市性质和规模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又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教育事业有深厚基础。北京的各项事业,包括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旅游业、对外贸易以及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都要服从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要求。
北京城市规模的规划为:到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市区人口控制在400万左右。
城市布局 1949年以来,北京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紧邻旧城区形成了 6个新建区:以工业为主的东郊地区、南郊地区和东南郊地区,以国家机关为主的西郊地区和北郊地区,大学、科研机构集中的西北郊地区。在市区的外缘,已逐步兴起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北苑10个新建区。在新建区之间,新建区和中心区之间,保留了成片的菜地、农田和绿化用地作为隔离地带,形成了"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形式。经过近40年的发展,北京的城市布局已经基本形成。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避免城市规模过大。旧城区今后要逐步改建,疏散过分稠密的人口。在每个新建区都要有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以及足够数量的住宅和基层生活服务设施。要严格控制在农田绿化隔离带内进行建设,确保城市绿色地带的形成。
在远郊区,结合工业的发展和原有县城的建设,有重点地开发卫星城镇。近期重点建设好黄村、昌平、通镇和燕山等四个卫星城镇。然后选择其他一些建设条件好的城镇发展为卫星城镇,或城镇群。卫星城镇要有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完善的生活设施,并和市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还要建设一批农工商相结合、具有一定现代化设施的小集镇,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城乡交流的纽带,使北京地区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星罗棋布的城镇体系。
旧城的保护和改造 北京城在中国几个著名古都中形成较晚,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应妥善保护。北京城存在着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民房简陋、市政设施落后等问题,必须审慎地逐步加以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京旧城成为首都的中心区,在规划布局上继承和发展了原有的格局。历史形成的 8公里长的南北中轴线已向南延长至南苑,将来还要向北伸展,计划全长将达20多公里。原长3.7公里的东西长安街经过扩展和向东西延伸,现已形成一条东到通镇、西到石景山全长40公里的新的东西轴线。两条轴线相交点的天安门广场经过三次改建,面积由11公顷扩大到40公顷,由封闭的皇宫前院变成宏伟开阔的城市广场。(见彩图)
北京旧城的改造,既要认真保存和发扬原有的独特风格,又要有所创新,体现社会主义时代人民首都的新风貌。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原皇城范围是旧城的精华,是重点保护区。其他地区的一些有价值的革命史迹、文物古迹和有代表性的民居、街巷,也加以保护。这些地区周围的新建筑在体量、色彩、风格上必须与原有建筑和景观相协调。同时结合土地使用功能的调整,有计划地改造旧城:增加体现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内容的用地,展宽道路,扩大绿地,改建旧房,增添市政设施,使旧城区成为布局合理、交通畅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新老建筑相映增辉的现代化首都的中心区。
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原有的道路系统中干道少,胡同多,交通不便,特别是东西向交通不通畅。规划中对旧城道路在保存原有棋盘式路网基础上加以打通、展宽,并开辟新的道路。在近郊新建地区发展放射路和环路。其中有九条主要放射路分别通往承德、山海关、塘沽、开封、保定、太原、大同、张家口和丰宁等地。为了适应今后城市交通量的增长,还要继续建设地下铁道和发展郊区轻轨交通。开发城市用水的新资源和加强水源保护,同时建设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并在市区边缘修建污水处理厂,消除对河道的污染。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燃料结构,实现燃气化和集中供热。
园林绿化 为了改善首都环境,要增加植树造林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北京地区山地面积占三分之二,首先要进行山区造林绿化,形成首都西北部防风沙的屏障。要在灵山、百花山、松山、云蒙山、雾灵山等生态环境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山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沿山地带要结合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香山、西山八大处、潭柘寺、戒台寺、周口店北京猿人洞以及怀柔慕田峪长城等名胜古迹建设各有特色的风景游览区。平原地区要以永定河谷、潮白河谷和康庄、南口一带三个风口为重点,建设好风沙危害区的防护林带和发展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实现农田林网化。
要充实、提高和扩大颐和园、北海、天坛、陶然亭、紫竹院、龙潭湖、玉渊潭等现有的公园。开发建设水碓湖、什刹海、莲花池、八宝山、北郊、南郊等新公园;把圆明园建设成为遗址公园;要进行道路、河道、工厂、机关、学校、居住区等的绿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