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2P Development
P2P发展
2)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P2P内容分发
1.
The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represented by BitTorrent, has become a popular P2P application.
1)提出一种有效度量BitTorrent式的P2P内容分发协议的仿真实验方法;2)确认BitTorrent协议的Neighbor Selection,Choking/Unchoking和Piece Selection机制存在诸多影响系统性能的缺陷;3)设计ShareStorm协议,作为参照对象,证明BitTorrent的缺陷在协议层可以避免。
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protocol named ShareStorm.
提出一个称为ShareStorm的P2P内容分发协议。
3.
Discussed here is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oding to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讨论如何在P2P内容分发系统中应用网络编码技术,结论是网络编码能简化P2P内容分发中的Piece Selection算法的复杂度,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4) P2P file distribution
P2P文件发布
5) peer-to-peer
P2P
1.
Impact of peers stochastic behaviors on file popul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
P2P网络节点随机行为对文件规模的影响
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ing engine in PC grid based on Peer-to-Peer Infrastructure;
基于P2P构架的PC网格计算引擎设计与实现
3.
Web Services in the Peer-to-Peer environment;
P2P环境下的Web服务
6) peer-to-peer(P2P)
P2P
1.
A novel authentication framework,which is named central identity-code assignment and distributed authentication(CIADA),is proposed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secure authentication for nodes in the peer-to-peer(P2P) network.
为了满足P2P网络中节点安全认证的需求,确保消息路由的可靠性,提出一种"身份认证码统一发放、分布式认证"(CIADA)的节点安全认证方案。
2.
A hierarchical P2P-SIP architectur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existing Peer-to-Peer(P2P) applications and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
在现有P2P应用和SIP协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P2P-SIP网络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P2P-SIP节点的实现机制。
补充资料:《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The National Program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rom 1956 to 1967
《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TheNational Program of Agrieulture De-veloPment from 1956 to 196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动员农民和各方面的力量,在发展和完善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而制订的长期规划。制订过程1955年下半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为迎接并推进当时预期即将来临的农业生产高潮,毛泽东在1955年n月间,先后同部分省、自治区党委书记,就全国农业发展问题共同商定了《十七条》。随后,在毛泽东主持下,将《十七条》扩充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于1956年1月23日提交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后公布:195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基本通过了修改与补充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并决定将修订草案分发到全国农村讨论。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草案)》,委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再作必要的修改。1960年4月10日经全国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此纲要而奋斗。 墓本内容纲要除序言外,正文共均条,故习称《四十条纲要》。序言阐明了农业的重要性,指出农业合作化给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道路,弛润司这个纲要是在中国第一个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为着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以便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农民以及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奋斗纲领。正文的主要内容有:①巩固农业合作化制度。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所有的农业合作社巩固起来,使大多数合作社赶上或者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②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产量。从1956年起,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分别达到下列水平: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斤。简称为“四、五、八指标”。这是纲要的基本点。棉花亩产(皮棉)由1955年全国平均的35斤,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增加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下,积极发展纺织原料、油料、糖料、茶叶、烤烟、果类、药材、蔬菜等。③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