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P2P发展
1)  P2P Development
P2P发展
2)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P2P内容分发
1.
The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represented by BitTorrent, has become a popular P2P application.
1)提出一种有效度量BitTorrent式的P2P内容分发协议的仿真实验方法;2)确认BitTorrent协议的Neighbor Selection,Choking/Unchoking和Piece Selection机制存在诸多影响系统性能的缺陷;3)设计ShareStorm协议,作为参照对象,证明BitTorrent的缺陷在协议层可以避免。
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protocol named ShareStorm.
提出一个称为ShareStorm的P2P内容分发协议。
3.
Discussed here is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oding to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讨论如何在P2P内容分发系统中应用网络编码技术,结论是网络编码能简化P2P内容分发中的Piece Selection算法的复杂度,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3)  Peer-to-Peer distribution system
P2P分发系统
4)  P2P file distribution
P2P文件发布
5)  peer-to-peer
P2P
1.
Impact of peers stochastic behaviors on file popul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
P2P网络节点随机行为对文件规模的影响
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ing engine in PC grid based on Peer-to-Peer Infrastructure;
基于P2P构架的PC网格计算引擎设计与实现
3.
Web Services in the Peer-to-Peer environment;
P2P环境下的Web服务
6)  peer-to-peer(P2P)
P2P
1.
A novel authentication framework,which is named central identity-code assignment and distributed authentication(CIADA),is proposed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secure authentication for nodes in the peer-to-peer(P2P) network.
为了满足P2P网络中节点安全认证的需求,确保消息路由的可靠性,提出一种"身份认证码统一发放、分布式认证"(CIADA)的节点安全认证方案。
2.
A hierarchical P2P-SIP architectur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existing Peer-to-Peer(P2P) applications and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
在现有P2P应用和SIP协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P2P-SIP网络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P2P-SIP节点的实现机制。
补充资料:《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The National Program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rom 1956 to 1967

  《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TheNational Program of Agrieulture De-veloPment from 1956 to 196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动员农民和各方面的力量,在发展和完善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而制订的长期规划。制订过程1955年下半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为迎接并推进当时预期即将来临的农业生产高潮,毛泽东在1955年n月间,先后同部分省、自治区党委书记,就全国农业发展问题共同商定了《十七条》。随后,在毛泽东主持下,将《十七条》扩充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于1956年1月23日提交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后公布:195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基本通过了修改与补充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并决定将修订草案分发到全国农村讨论。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草案)》,委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再作必要的修改。1960年4月10日经全国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此纲要而奋斗。 墓本内容纲要除序言外,正文共均条,故习称《四十条纲要》。序言阐明了农业的重要性,指出农业合作化给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道路,弛润司这个纲要是在中国第一个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为着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以便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农民以及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奋斗纲领。正文的主要内容有:①巩固农业合作化制度。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所有的农业合作社巩固起来,使大多数合作社赶上或者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②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产量。从1956年起,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分别达到下列水平: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斤。简称为“四、五、八指标”。这是纲要的基本点。棉花亩产(皮棉)由1955年全国平均的35斤,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增加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下,积极发展纺织原料、油料、糖料、茶叶、烤烟、果类、药材、蔬菜等。③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