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stability limitations to improvement
改善因子稳定度限制
2) limit improvement factor
极限改善因子
3) improvement factor
改善因子
1.
Theoretic analysis is given, the improvement factor and detection probability are calculated in simul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
从理论上给予了分析 ,分别对改善因子和检测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
2.
A new combined Amplitude Phase (A P) processing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by analyzing the improvement factor limitation from other coherent on receive processing methods.
针对多种接收相参处理法对改善因子的限制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幅相联合处理算法。
3.
The methods of the MTI improvement factor measurement for the sueveillance radar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
对警戒雷达MTI改善因子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分析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能够灵活自建真实测试环境的动态测量方法 ,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可对雷达整机的MTI性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
4) improving factor
改善因子
1.
The improving factorof display accuracy for the digital compact display is th.
文末还详细推导并计算了采用数字紧凑显示技术所获得的参数显示精度改善因子,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可使显示的数字位数至少扩展为常规显示位数的2。
2.
Simulation on the improving factors under all kinds of clutter rejection modes are conducted,and the clutter rejection performances under all kinds of clutter rejection modes are compared,it is important to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many kinds of clutter rejection models.
文章通过对各种杂波对消模式下的改善因子进行仿真计算,对比了在各种杂波条件下的杂波抑制性能,为多种模式的优化组合奠定了基础。
5) improvement factor
改善因子(IF)
6) stability factor
稳定度因子
1.
This paper improved the computation of a conventional stability factor by analyzing the autocorrelation properties of the steady stat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ontrol loops.
文中基于电站海量历史数据信息,通过分析稳态工况下状态变量自相关特性及DCS控制回路定值波动影响,改进了常规的稳定度因子计算方法,并借助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以蒸汽热能品质的稳定性能综合得分描述燃烧的稳定程度。
2.
Based on the routine observation synoptic charts and the synoptic charts at 500 hPa from 1988 to 2007,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meteorological fields,and the stability factor of haze days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are analyzed.
利用1988~2007年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图5、00 hPa高空图资料,分析了福州市灰霾的时间分布,冬、夏半年霾日气象要素场和稳定度因子特征。
补充资料: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中磷的限制因子作用
摘要 长期以来,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特别是可同化有机碳(AOC),被认为是给水管网中引起细菌再生长的限制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外,磷源也成为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限制因子,这一发现改变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是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中的惟一限制因子的传统观念。针对我国水源受到污染、水源水和饮用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现状,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作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一个新途径,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磷 可同化有机碳 饮用水 限制因子
1 引言 给水管网中异养菌的生长会造成饮用水浊度、色度的增加,致病菌的出现,管网的腐蚀等一系列问题[1]。生物稳定的饮用水,是指在给水管网中不会引起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再生长的饮用水。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长期以来,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特别是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含量的高低,被普遍认为是控制给水管网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素[3~8]。近年来磷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1996年,《Nature》上发表了Ilkka T Mlettinen博士的一篇论文[9],指出了磷源成为引起管网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的情况。这一发现改变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是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惟一限制因子的传统观念,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提出了新的途径。
2 磷的限制因子作用研究
磷在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中可能的限制因子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有初步的试验研究[10],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地区给水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能力,同水中AOC浓度之间不具有相关性[11,12]。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Ilkka T Mlettinen[9]提出了磷在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中的限制因子作用。同时日本国内也进行了磷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13,14],发现相当一部分水厂水源经过水厂处理后,出水中磷的含量极低(<5μg/L),成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目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欧洲国家和日本。 荷兰的Ilkka T Mlettinen[9]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水中细菌的生长能力,针对水中PO43--P浓度低于2μg/L的饮用水水样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添加了各种无机盐组分、只添加PO43--P和不添加任何无机盐的水样进行了测定。发现添加了各种无机盐组分的水样,同只添加了50μg/L的PO43--P水样中细菌的生长能力相近,都大大高于不添加任何无机盐的水样,从而确定了磷对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进一步的详细研究发现[15],对于上述水样,分别添加0~5μg/L不同量的PO43--P后,水中细菌的生长能力随着水中PO43--P的增加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磷的限制因子作用明显。再继续增加PO43--P含量到10μg/L后,水中细菌生长能力的增加不再明显,说明该饮用水水样中磷含量低于5μg/L时,磷是水中细菌再生长的限制因子。针对以上研究,考虑到水中PO43--P只占总磷的一部分,而水中其它形态的磷也有被细菌吸收利用的可能性,Markku J Lehtola[16]提出了微生物可利用磷(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MAP)的概念,并建立了MAP的分析方法。通过进一步的研究[17],MAP可以作为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参数。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磷 可同化有机碳 饮用水 限制因子
1 引言 给水管网中异养菌的生长会造成饮用水浊度、色度的增加,致病菌的出现,管网的腐蚀等一系列问题[1]。生物稳定的饮用水,是指在给水管网中不会引起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再生长的饮用水。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长期以来,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特别是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含量的高低,被普遍认为是控制给水管网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素[3~8]。近年来磷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1996年,《Nature》上发表了Ilkka T Mlettinen博士的一篇论文[9],指出了磷源成为引起管网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的情况。这一发现改变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是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惟一限制因子的传统观念,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提出了新的途径。
2 磷的限制因子作用研究
磷在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中可能的限制因子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有初步的试验研究[10],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地区给水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能力,同水中AOC浓度之间不具有相关性[11,12]。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Ilkka T Mlettinen[9]提出了磷在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中的限制因子作用。同时日本国内也进行了磷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13,14],发现相当一部分水厂水源经过水厂处理后,出水中磷的含量极低(<5μg/L),成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目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欧洲国家和日本。 荷兰的Ilkka T Mlettinen[9]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水中细菌的生长能力,针对水中PO43--P浓度低于2μg/L的饮用水水样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添加了各种无机盐组分、只添加PO43--P和不添加任何无机盐的水样进行了测定。发现添加了各种无机盐组分的水样,同只添加了50μg/L的PO43--P水样中细菌的生长能力相近,都大大高于不添加任何无机盐的水样,从而确定了磷对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进一步的详细研究发现[15],对于上述水样,分别添加0~5μg/L不同量的PO43--P后,水中细菌的生长能力随着水中PO43--P的增加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磷的限制因子作用明显。再继续增加PO43--P含量到10μg/L后,水中细菌生长能力的增加不再明显,说明该饮用水水样中磷含量低于5μg/L时,磷是水中细菌再生长的限制因子。针对以上研究,考虑到水中PO43--P只占总磷的一部分,而水中其它形态的磷也有被细菌吸收利用的可能性,Markku J Lehtola[16]提出了微生物可利用磷(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MAP)的概念,并建立了MAP的分析方法。通过进一步的研究[17],MAP可以作为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参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