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钝化机理
1)  passivation effect by impact
钝化机理
1.
A treason about passivation effect by impact of emulsion explosive and it s relations with time have been obtained.
文章介绍一种研究乳化炸药冲击钝化机理的实验方法。
2)  passivation due to dynamic pressure and shock wave
受压钝化机理
3)  insensitive mechanism
钝感机理
1.
The insensitive mechanism of the boosterformulate was studied.
 为满足耐撞击用高能钝感传爆药,设计了以HMX和NTO为主体炸药,以含能聚合物1#和2#为粘结剂的传爆药配方,利用50%特性落高法对PBX传爆药的撞击感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传爆药配方撞击感度的钝感机理和影响因素。
2.
The insensitive mechanism of LOVA explosive and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several new type insensitive propellants are introduced.
介绍了低易损炸药钝感机理和几种新型钝感推进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降低推进剂感度的技术途径及其发展趋势,认为对降低推进剂感度的含能黏合剂和真正钝感氧化剂的研制及其在推进剂中的应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工作。
4)  passivation treatment
钝化处理
1.
Hydrogen storage alloy powder was surface treated by copper displacement plating and passivation treatment.
采用置换镀铜及镀后处理工艺对贮氢合金粉进行了钝化处理。
2.
Rare earth metal(REM) passivation treatment is a new chromate-free conversion coating technique developed recently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in promising ecological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chromate-based passivation treatments due to its benefits of no environmental hazards in production.
稀土钝化处理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一种金属表面无铬钝化处理新技术 ,具有无毒无污染和防腐蚀效果好的特点 ,可望成为传统铬酸盐钝化法的主要替代技术之一。
3.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passivation treatment on the oxidization resistance of zinc nano\|powder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everal techniques, such as X\|ray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um,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thermogravimetry.
借助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差热失重分析等测试手段 ,研究了表面钝化处理对纳米Zn粉抗氧化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5)  passivation [,pæsi'veiʃən]
钝化处理
1.
, dehydrogenation and passivation were intro.
介绍了主要的镀后处理方法即除氢处理和钝化处理,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的各种钝化处理方法,包括无机盐钝化、有机类钝化和有机类与无机盐混合钝化等,指出研究无毒、无污染、性能优良的配方和工艺是钝化处理发展的方向。
2.
A new method for post treatment of porous silicon,sulfur passivation by microwave plasma assistance in vacuum,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报道了对多孔硅进行后处理的一种新方法 ,即真空中微波等离子体辅助的硫钝化处理 。
3.
The process of passiv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on the electroplated molybdenum foils in the solution of BTA in alcohol first,being dried naturally,and then paraffin,can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to Na2S.
在苯并三氮唑(BTA)的乙醇溶液常温钝化自然晾干后再经石蜡钝化,可提高镀银层抗Na2S腐蚀的效果,钝化处理对镀银层及试样的导电性和可焊性影响不大。
6)  passivating treatment
钝化处理
1.
Resistance to surface corrosion on brass may be obviously improved bypassivating treatment with mixed solution of BTA and PVA.
黄铜经苯并三氮唑(BTA)和络合钝化剂PVA溶液钝化处理后,表面耐蚀性明显提高,椭圆偏振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研究表明,PVA能在Cu(I)BAT薄膜上继续外延生长成膜,BTA—PVA混合液钝化处理效果与先用BTA、后用PVA溶液钝化处理效果基本相同、钝化处理后的化学转化膜大体上为三层结构,即Cu_2O/Cu(I)BTA/PVA
补充资料:表面钝化工艺
      在半导体器件表面覆盖保护介质膜,以防止表面污染的工艺。1959年,美国人M.M.阿塔拉研究了硅器件表面暴露在大气中的不稳定性问题,提出热生长二氧化硅(SiO2)膜具有良好的表面钝化效果。此后,二氧化硅膜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二氧化硅膜不能完全阻挡有害杂质(如钠离子)向硅(Si)表面的扩散,严重影响 MOS器件的稳定性。以后研究出多种表面钝化膜生长工艺,其中以磷硅玻璃 (PSG)、低温淀积二氧化硅、化学汽相淀积氮化硅(Si3N4)、三氧化二铝(Al2O3)和聚酰亚胺等最为适用。
  
  直接同半导体接触的介质膜通常称为第一钝化层。常用介质是热生长的二氧化硅膜。在形成金属化层以前,在第一钝化层上再生长第二钝化层,主要由磷硅玻璃、低温淀积二氧化硅等构成,能吸收和阻挡钠离子向硅衬底扩散。为使表面钝化保护作用更好并使金属化层不受机械擦伤,在金属化层上面再生长第三层钝化层。这第三层介质膜可以是磷硅玻璃、低温淀积二氧化硅、化学气相淀积氮化硅、三氧化二铝或聚酰亚胺。这种多层结构钝化,是现代微电子技术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对于钝化层的基本要求是:能长期阻止有害杂质对器件表面的沾污;热膨胀系数与硅衬底匹配;膜的生长温度低;钝化膜的组份和厚度均匀性好;针孔密度较低以及光刻后易于得到缓变的台阶。
  
  磷硅玻璃及其生长工艺  1964年,发现硅在热氧化过程中通入少量三氯氧磷蒸汽后生成的二氧化硅膜具有磷硅玻璃特性,能捕获钠离子和稳定钠离子的污染作用,大大改善了器件的稳定性。适当增加磷的浓度还能降低膜的针孔密度,防止微裂,减少快态密度和平缓光刻台阶。磷硅玻璃已成为重要的第二层钝化膜。其不足之处是磷浓度较高时有极化和吸潮特性,浓度太低则不易达到流动和平缓台阶的作用。另一种常用的生长磷硅玻璃的方法是化学汽相淀积法,即把磷烷PH3加到硅烷SiH4和氧的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为400~500℃。
  
  低温淀积二氧化硅工艺  在硅烷SiH4和氧的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取250~500℃之间,能淀积生长二氧化硅膜。此法简单,较早得到实用,是一种金属化层上的钝化膜。
  
  化学汽相淀积氮化硅生长工艺  氮化硅膜是惰性介质,介质特性优于二氧化硅膜,抗钠能力强,热稳定性好,能明显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常用的氮化硅生长法,是低压化学汽相淀积法和等离子增强的化学汽相淀积法,可用于制作第二和第三钝化层。80年代又出现利用光化学反应的化学汽相淀积新工艺。例如,利用紫外光激发反应器中的微量汞原子,把辐射能转移到硅烷(SiH4)、一氧化二氮(N2O)和氨的反应中去,生长出氮化硅膜。这种反应的温度只需50~300℃,因是一种有效的新工艺(见化学汽相淀积工艺)。
  
  三氧化二铝及其生长工艺  这种膜抗辐射能力强,对钠离子有良好的阻挡作用。最常用的是铝的阳极氧化工艺。在淀积铝金属化层后,用光刻胶作掩模,在磷酸等酸溶液中直流阳极氧化,使硅上铝互连图形之外的铝层彻底转化为透明有孔的三氧化二铝。再用光刻胶保护所有压焊区域,在硼酸等阳极氧化液中通电进行阳极氧化,使压焊区之外的全部铝上覆盖一层三氧化二铝薄膜。这样的三氧化二铝钝化层能防止金属化层被擦伤,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实际应用。
  
  在实际的器件表面钝化工艺中,为充分利用各种介质膜的特性,通常选用多层结构的钝化膜,如二氧化硅-磷硅玻璃-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氮化硅-三氧化二铝结构等。
  
  为了达到钝化效果,硅片清洗和封装技术对于各种钝化膜结构都非常重要。
  
  

参考书目
   S.P.Keller ed.,Handbook of Semiconductor,Vol.3,North-Holland Pub.Co.,Amsterdam,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